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工潮带给这个时代的冲击有哪些?作为多年工作在一线的农村中学的班主任,我最大的感触是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单亲孩子越来越难管教。
去年秋天,我接手一个新班,经过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我发现全班四十名学生中就有六个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给班级管理增添了难度。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朱绍勇同学有抽烟的恶习,给他妈妈打电话,她却远在广州,于是我又联系了他的爷爷,想与他交流如何共同教育孩子。老人家叹气说:“这孩子五岁时便没了爸爸,在生活方面,我们尽量满足他,可他就是不让人省心,我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家人控制了他的生活开支。可事与愿违,他竟然勒索小学生,被老师发现后,他竟说: “我没满16岁,派出所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面对振振有词的他,我无话可说。
几经思考,我想到美国思想家亚历山大·辛德勒说过“既要抓得紧,又要放得开。”我领悟到要在“放”与“收”之间,让班级管理“柳暗花明又一村”。
针对这类特殊学生,我决心采取“四抓”“四放”策略。
紧抓思想动态不放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之所以变成 “问题少年”绝非一朝一夕。冰心曾无数次歌颂过孩子的纯与真,十三四岁的少年不可能无可救药。
我首先与这些孩子的管护人取得联系,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同时将他们的个人档案发给任课老师,以便共同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受到家人们极端溺爱。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家人都会尽量满足,导致他们平时自由散漫,自私自利;另一种是缺少关爱,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
王能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与母亲一起生活。这孩子总是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他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能莫名地惹他生气,动辄他就与人打架,搅得班级暗潮涌动。犯错后,老师批评教育他,换来的却是他仇视的目光。更严重的是,平时稍有委屈,他便私自逃学。通过观察,我了解到这孩子的内心有种“天下人负我”的愤懑心理,这就要求我对他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提高认识和树立自信。
家长爱得太多,爱得太少,爱得不得法,都会把孩子推向深渊。对此,班主任要通晓心理学知识,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并注重建设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只有在班集体的关怀下,单亲孩子才不会有被抛弃、被冷落、被孤立的感觉,他会感到生活又充满了阳光。
狠抓行为习惯不离手
因为缺乏正确引导和行之有效的严格监控,大多数单亲孩子被管护人采用放养式管理,致使很多单亲孩子性格偏激,且养成诸多恶习。一天晚上,张鑫同学鼓动三名学生翻越围墙去网吧上网。接到寝室管理员的通知后,我立刻到镇上去寻找,终于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他们。我很生气,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视纪律、无视自己的健康成长,着实令人堪忧。
如何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气,我做到一个“狠”字,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狠抓思想教育工作,召开专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班会上明确班干部管理职责,我向全班学生讲明班规,狠抓制度落实,做到用制度来导行,用团队来监控,请管护人来配合,多管齐下,尽量杜绝孩子们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当我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发现他们身上存在各种缺点,而改正的过程又是那样艰难,这就要我在细心工作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不能迁就他们的坏习惯,必要时对他们进行惩罚,做到思想教育与严肃处理并用。
稳抓学习习惯养成不松手
我对单亲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我校是农村中学,单亲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大多学习能力差,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理解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乐意接近老师。
身为班主任,又是数学老师,我坚持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性格缺陷。魏港盼刚进校时数学只考了30分。我同他爷爷取得联系,共同对他提出了要求:文科读、背到位,理科要求例题、简单的训练题熟练掌握。当然,这些落实起来并非易事。我先礼后兵,向他讲明道理,让他自己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落实。
对班上的单亲孩子们的管理需要管护人的配合,我提前与管护人协商,让他们配合我当好督促员,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当好辅导员,每天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当好检查员,检查孩子作业是否认真完成。管护人坚持半年后,孩子们不再逃避学习上的难题了。
长抓品行养成手拉手
因为对爱不敏感,单亲孩子不懂得去回报,如看风景,他们只注意脚下那些泥泞的小路,干瘪的枯枝,却忽略了美丽的绿荫、温馨的青草、明媚的阳光。班主任要纠正他们的心态,其实他们也很可爱,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虽然有了不良习惯,但他们的性格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不端习惯是可以矫正的。
黄超自幼父母离异,奶奶一手把他带大。他为了上网、买烟常常骗奶奶的钱。一次,他向奶奶要钱时,竟将奶奶推倒在地,从她手中抢走了钱。为此,我专门到他家,让奶奶告诉他家庭的收支情况、一个70岁老人一天的工作情况及困难程度。就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震撼了他的心。之后,我又为他在班级中开展了以“孝敬老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作为班主任,我常常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关爱,以情感化他们。利用课间、假日为他们补课,同他们一起玩耍;生日時为他们点歌或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为他们辅导;生活中多关心冷暖、温饱。在班上适时地开展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通过活动使这些孩子在学校、在班级中心情愉快,逐渐弥补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我执着于教会他们做人不松手,同时又引导他们做人放得开,我坚持“四放”原则:
去年秋天,我接手一个新班,经过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我发现全班四十名学生中就有六个来自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给班级管理增添了难度。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就发现朱绍勇同学有抽烟的恶习,给他妈妈打电话,她却远在广州,于是我又联系了他的爷爷,想与他交流如何共同教育孩子。老人家叹气说:“这孩子五岁时便没了爸爸,在生活方面,我们尽量满足他,可他就是不让人省心,我也没办法。”无奈之下,家人控制了他的生活开支。可事与愿违,他竟然勒索小学生,被老师发现后,他竟说: “我没满16岁,派出所也不能把我怎么样。”面对振振有词的他,我无话可说。
几经思考,我想到美国思想家亚历山大·辛德勒说过“既要抓得紧,又要放得开。”我领悟到要在“放”与“收”之间,让班级管理“柳暗花明又一村”。
针对这类特殊学生,我决心采取“四抓”“四放”策略。
紧抓思想动态不放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之所以变成 “问题少年”绝非一朝一夕。冰心曾无数次歌颂过孩子的纯与真,十三四岁的少年不可能无可救药。
我首先与这些孩子的管护人取得联系,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同时将他们的个人档案发给任课老师,以便共同做好这些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这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家庭中处于两种极端:一种是受到家人们极端溺爱。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家人都会尽量满足,导致他们平时自由散漫,自私自利;另一种是缺少关爱,使得他们形成了自卑、敏感的性格。
王能的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他与母亲一起生活。这孩子总是像一只好斗的公鸡,他人的一言一行往往都能莫名地惹他生气,动辄他就与人打架,搅得班级暗潮涌动。犯错后,老师批评教育他,换来的却是他仇视的目光。更严重的是,平时稍有委屈,他便私自逃学。通过观察,我了解到这孩子的内心有种“天下人负我”的愤懑心理,这就要求我对他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他提高认识和树立自信。
家长爱得太多,爱得太少,爱得不得法,都会把孩子推向深渊。对此,班主任要通晓心理学知识,充满爱心,循循善诱,并注重建设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只有在班集体的关怀下,单亲孩子才不会有被抛弃、被冷落、被孤立的感觉,他会感到生活又充满了阳光。
狠抓行为习惯不离手
因为缺乏正确引导和行之有效的严格监控,大多数单亲孩子被管护人采用放养式管理,致使很多单亲孩子性格偏激,且养成诸多恶习。一天晚上,张鑫同学鼓动三名学生翻越围墙去网吧上网。接到寝室管理员的通知后,我立刻到镇上去寻找,终于在一个网吧里找到了他们。我很生气,因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视纪律、无视自己的健康成长,着实令人堪忧。
如何让他们改掉不良习气,我做到一个“狠”字,落实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狠抓思想教育工作,召开专题班会,让同学们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班会上明确班干部管理职责,我向全班学生讲明班规,狠抓制度落实,做到用制度来导行,用团队来监控,请管护人来配合,多管齐下,尽量杜绝孩子们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当我真正走进孩子们的生活,发现他们身上存在各种缺点,而改正的过程又是那样艰难,这就要我在细心工作的同时,对他们严格要求,不能迁就他们的坏习惯,必要时对他们进行惩罚,做到思想教育与严肃处理并用。
稳抓学习习惯养成不松手
我对单亲孩子学习上的要求是“宽严有度”,做到严厉而不失温情,放手而不失引导。我校是农村中学,单亲孩子一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孩子大多学习能力差,要想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理解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进而对老师产生好感,乐意接近老师。
身为班主任,又是数学老师,我坚持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纠正他们的性格缺陷。魏港盼刚进校时数学只考了30分。我同他爷爷取得联系,共同对他提出了要求:文科读、背到位,理科要求例题、简单的训练题熟练掌握。当然,这些落实起来并非易事。我先礼后兵,向他讲明道理,让他自己制定奖惩措施,并严格落实。
对班上的单亲孩子们的管理需要管护人的配合,我提前与管护人协商,让他们配合我当好督促员,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当好辅导员,每天抽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当好检查员,检查孩子作业是否认真完成。管护人坚持半年后,孩子们不再逃避学习上的难题了。
长抓品行养成手拉手
因为对爱不敏感,单亲孩子不懂得去回报,如看风景,他们只注意脚下那些泥泞的小路,干瘪的枯枝,却忽略了美丽的绿荫、温馨的青草、明媚的阳光。班主任要纠正他们的心态,其实他们也很可爱,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虽然有了不良习惯,但他们的性格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不端习惯是可以矫正的。
黄超自幼父母离异,奶奶一手把他带大。他为了上网、买烟常常骗奶奶的钱。一次,他向奶奶要钱时,竟将奶奶推倒在地,从她手中抢走了钱。为此,我专门到他家,让奶奶告诉他家庭的收支情况、一个70岁老人一天的工作情况及困难程度。就这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震撼了他的心。之后,我又为他在班级中开展了以“孝敬老人、诚信教育、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作为班主任,我常常给予单亲学生更多的关爱,以情感化他们。利用课间、假日为他们补课,同他们一起玩耍;生日時为他们点歌或送一件小礼物;在学习遇到困难时为他们辅导;生活中多关心冷暖、温饱。在班上适时地开展活动,发挥集体力量来帮助他们,使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通过活动使这些孩子在学校、在班级中心情愉快,逐渐弥补家庭变故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创伤。
我执着于教会他们做人不松手,同时又引导他们做人放得开,我坚持“四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