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溪桥忽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67843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教师如何彰显其引导者的角色呢?下面结合自己教学的一则案例,谈淡自己的一管之见。
  案例:
  
  一、凸显错误
  
  教学“厘米的认识”一课,在让学生观察直尺说出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多少厘米时,学生出现了以下错误:
  生1: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4厘米,因为从刻度2到刻度5有2、3、4、5四个数字,所以是4厘米。
  (以上错误的原因是学生1厘米的长度观念建立不强)
  生2: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6厘米,因为从刻度2到刻度5有6个格(学生把半厘米当成1厘米),所以是6厘米。
  (以上错误的原因是学生1厘米的长度观念建立错误)
  
  二、引导“路转”
  
  学生出现以上错误教师并没有放过,而是将错误呈现出来,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强化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发学生的争辩,为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奠基。
  师: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1厘米,先指一指1厘米的长度,并用手摸一摸1厘米的长度,然后同桌之间说一说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最后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兴致极高地找、指、摸、说、想、交流,为师生互动完成了良好的孕伏)
   师:此时,对于生,的发言你想说什么?
  生3:他说的不对。因为从刻度2到刻度3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的长度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的长度也是1厘米,所以一共长3厘米。
  生4:老师,我明白了,看长度不能数数,要看有多长。
  (通过引导争辩和解说,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逐步加深了)
  师:对于生。的发言,你又想说什么?
  生2:老师,我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刚才同桌告诉我,从刻度2到刻度3的长度是1厘米,我是把半厘米当成1厘米了,所以就认为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6厘米。我还发现6个半厘米就是3厘米。
  (小组合作的作用彰显出来了) 师:多么精彩的发现呀!老师祝贺你!但老师认为你也应该感谢你的同桌对你的帮助。
  
  三、忽见“溪桥”
  
  当教师引导学生转变思路,建立了消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后,学生豁然开朗,忽然间涌现出秀美的“溪桥”。
  师: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究竟是几厘米?请发表意见。
  生4: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3厘米,我是1厘米1厘米地数出来的,正好是3厘米。
  (生4边指边说,实现了全班的 共享)
  生5:老师,我是用减法算的。从刻度0到刻度5的长度是5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的长度是2厘米,5-2=3,所以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是3厘米。
  师:用减法求长度,多好的方法呀!大家可以借鉴,老师同你握握手。
  (教师的握手肯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生6:老师,我是这样想的:从刻度0到刻度5的长度是5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5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从刻度2到刻度5的长度就是3厘米了。
  师:这位同学是用巧妙的推理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老师感谢你的精彩发言。(师深深地鞠躬致谢)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见生。的精彩发言引发了全班的共鸣,同时,教师的深鞠躬也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生7:老师,这么短小的1厘米竟然有这样多的学问,我觉得数学真了不起!
  生8:老师,1厘米这么厉害,是谁最早发明的?
  反思:
  1 教师要在学生认知错误的萌芽时引导。
  笔者认为,教师要真正成为一名引导者,首先需选准引导的时机——学生认知错误的萌芽之时。大家常见处理学生认知错误的方法是“不对!坐下”、“这样对吗”等等,而笔者认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课标语),所以在认知上必然存在差异。学生出现认知错误的萌芽是真实思维的呈现,这时才需要我们教师用高超的引导艺术,使学生拨开“阴云”见“明日”,综观以上案例,当生,和生,出现认知错误时,教师并没有批评否定,而是抓住关键(1厘米长度观念的形成)引导学生转变思路,才涌现出一片“溪桥忽见”的秀美景色(通过数、减法、找规律来促进长度观念的形成),充分显示了教师引导艺术的魅力。
  2 教师要在学生由错到对的关键处引导。
  笔者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由错到对的关键处进行引导,才会收到良好的引导效果,如上述案例中,教师抓住学生出现错误的关键原因(1厘米的长度观念建立不强)引导学生转变思路,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了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下一步的纠错水到渠成。笔者呼吁:当学生认知出现错误时,教师的引导一定要切中要害,只有引导学生实现“路转”,才能为“溪桥忽见”奠定良好的基础。
  3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引导。
  课堂实践证明,当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和转变思路后,必定会生成新的有创见的认识,此时,教师要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适时引导,使课堂教学彰显其生成性,不断涌现出新的“溪桥”。综观上述案例,生。用减法算长度时,教师的握手肯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才出现了生的找规律推理长度,并在教师的鞠躬致谢和学生的掌声中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推向了高峰,产生了像“我感觉数学真了不起”、“1厘米是谁最早发明的”等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新课标教材中,应用题的提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内容丰富、呈现形式多样、问题更具挑战性的“解决问题”。但几年的实践表明:教材的变化并没有带来可喜的教学成绩。在一些学校,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升反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诚然,教材  的变化是一个因素,但我们更多的要寻找自身的原因。    一、我们是不是完全领会了新教材的意图?   
基本信息  中文名:《肖申克的救赎》  语 言:英语  类 型:剧情/犯罪  导 演:弗兰克·达拉邦特  编 剧:弗兰克·达拉邦特/斯蒂芬·金  主 演:蒂姆·罗宾斯/摩根·弗里曼/鲍勃·冈顿  时 长:142分钟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日期:1994年9月10日(多伦多电影节)/1994年10月14日(美国)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
写文章有“凤首、豹尾”之说,一节课亦如此。数学课的导入和结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巧妙地使用好课始导入与结课,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还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都是有益的。课始的教学设计得好,就会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获得一举成功之效;课末的教学设计得好,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引人深思之意境。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导入和结课,应该追求
简约百搭的白衬衫  白衬衫可谓衬衫中的经典,内敛含蓄却又不失潮流。然而很多白衬衫因为款式和材质的关系非常容易穿出“保险推销员”的既视感。  这种雪纺的白衬衫,垂质感极强,能够藏住手臂和腹部的赘肉,优化身材比例。小方领的设计,有助于保持优美的领形,袖口一粒扣,用贝壳或者珍珠制作,让白色衬衫不显单调,是点睛之笔。优雅复古的飘带衬衫  在之前大火的电视剧《金秘书为何这样》中,女主金美笑就穿着一件飘带衬衣
当你捧读这期《青春期健康》杂志时,时光的年轮已经划过2020年,迎来了全新气象的2021年!  此时,你也许还在为2020年疫情肆虐而哀怨。其实,它不足以令我们阵痛忧伤,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叠加效应。也许对其他国家而言,2020年是“最糟糕的一年”,而对于中国却是凤凰涅槃。从疫情初始“逆行者”的完美抗疫“答卷”,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迅速成建;从“天问”探火到“嫦娥”奔月……2020,
源起:一位任课教师急切地和我商量一个问题:“‘买文具’(新世纪版四年级上册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这一课出问题了。学生的作业错误百出,有的虽然做对了,但明显看出不断更正的痕迹,可见学生并非独立完成的。刚刚还有家长来说,‘在家教了好久才教会,肯定上课没听课,把孩子狠狠地批评了一顿,请老师上课一定要严加管教。’回忆上课时的情景,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学生表现得很好,可为什么学生不会呢?问题究竟出在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79~80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设疑——控疑——存疑    师(电脑出示):“龙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要修一段长30千米的公路路基,现在有甲、乙两个工程队参加修路招标,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从以上条件,我们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生1:甲队每天修3千米。  生2:甲队每天修这条公路的1/10。  师(电脑继续出示):“乙队单独修15天完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88-P89例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的小数的含义,知道以“元”、“米”、“分米”等作单位表示具体量的小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以“猜身高”为谈话主题,呈现数据1.73米
伊桑是所有人眼中的“问题儿童”,在学校时经常受到同学甚至老师的嘲笑。一次上课时,老师让伊桑读单词,他说:“这些字母都在跳舞,我看不清。”最后考试每门功课伊桑都是零分。  校方请来伊桑的父母,声称伊桑智商有问题,还总扰乱课堂纪律,不适合学习,让他退学。伊桑的父亲不认同校方的说法,认为伊桑成绩不好是不认真学习导致的,因此狠狠地训斥了伊桑。生气的父亲将伊桑送去寄宿学校,这让伊桑十分不安,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崇高有许多论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强调:“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在2016年11月30日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他又谆谆教导:“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在2017年8月1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