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物理学科知识为德育工作“添翼”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和系统地提出并论证“教育性教学”原则的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科教学是德育实施的最基本的途径和手段。各科教学内容中,都有许多内在的德育教育素材,若能恰到好处地挖掘,就一定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物理教学中的德育素材颇多,笔者拟就自己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粗浅的做法和认识。
  一、物理学科课堂渗透德育的现状分析
  (1)理论错误。认为自己的主业是搞好学科教学,德育应该是班主任的事,与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
  (2)认识空泛。只停留在空洞的口号上;
  (3)实施随意。在随意性或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德育渗透,缺乏系统性、科学性。
  二、利用物理学科知识进行德育的实践探索
  德育背景:高三物理复习到“力学”结束。
  笔者身份:物理教师兼班主任。
  应对状态:高原期。
  精细准备:利用力三要素的观点、功的积累观点、加速度的观点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支点一(谈方法):F(力),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学习上的“力”也同样适用于这一科学的定义。高三伊始,同学们都怀揣激情与梦想,憧憬未来一年发生在自己身上无限的可能性,坚信这一年汗水终将成就梦想。然而,仅有“大小”是不够的,没有正确的方向和恰当的作用点,收获只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南辕北辙,最终离“目的地”愈来愈远。
  相反,探求到最合适的方向,最科学的方法,会使同学们用最短的力臂,达到“撬起地球”的目标。也正如《劝学》中说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如果有了老师的科学指导,那么学生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俯瞰一个个“学术”难题,顿时感觉一番辛苦,不再是“蜉蚁撼树”。
  另外,作用点的力量不容小觑。比如有人将力强行施加在门轴上,纵使其力拔千钧,最终也不可能将那“成功之门”顺利打开。只是,又如何去寻那恰当的作用点呢?答案可向外探求,但更应该向内寻求,通过反思、自省、归纳、总结,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对症下药。毕竟最了解自己的人莫过于自己。找出缺漏,还要加倍重视它们,因为这里潜藏着见效最快的提升空间。相反,不去全力弥补自己的“短板”,只会使“木桶效应”愈加突出,最终白璧上的微瑕也会演变成不可忽视的“日月之蚀”。在奔跑的途中有时不妨放缓步子,抬头看路,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拔剑四顾心茫然”之时也可以重新考量一下我们的目标。做到“远期目标坚定不移,近期目标明确具体”,我想,还是大有裨益的。
  支点二(谈坚持):W(功),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定义式为W=F·s·cosα。
  有力不等于有功(W),强力也不等价于丰功,原因无他,唯“位移(s)”二字。血气方刚的同学们固然易被他人激励,然而这份热情也容易被时间消磨。“虽天下有易生之物,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学习也是这样,若缺乏奋斗中的坚持,也只会收获用狠劲后的力竭身疲,而收获寥寥。相反,如果力量所不及强者的我们如果能“延长自己的起跑线”,从点滴做起,胜在超于常人的“位移”上,那么,终会天道酬勤、必将厚积薄发。
  古人称天鹅为“鸿鹄”,是志存高远的象征。可动物园里的天鹅为什么常年就待在这一方狭小的水域,而不会飞走呢?原来,天鹅在展翅高飞之前,必须有一段足够长的水面可供滑翔;如果水面的长度过短,天鹅就实现施展它拥抱蓝天的理想了。久而久之,这群天鹅便会丧失飞翔的信念,甚至泯灭了飞翔的本能。生命永远是值得期待的,因为它蕴藏着无限的潜能,为了领略更为高远的人生风景,不断地超越自我,我们应该时常提醒自己——你的起跑线长吗?在向人生的下一个目标冲刺前,先要加长自己的助跑线。
  支点三(谈信念):加速度(a),速度的变化与发生这种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即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定义式为,a=△v/△t。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比我们强的“对手”比我们还勤奋。不过,当人们觉得为时已晚之时,恰恰是最早的时候。在别人看到差距的地方,我们应该看到潜力。或许此时,我们可能有不及他人的“速度(v)”,但是我们却可以拥有远胜他们的加速度(a)。对于初速度较小的我们来说,更容易获得较大的加速度(a),坚持下去,也必可获得彼时的高速,达到心中曾经羡慕的高度。
  重要的是我们敢吗?我们容易被现下的弱势蒙蔽住双眼,产生思维定势,长“困难”之气,灭“信念”威风,最后自暴自弃、妄自菲薄、一事无成。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的一生长达70年。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它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它首先用它的喙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喙长出来。接着,它会用新长出来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当新的指甲长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五个月以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重新得以再过30年岁月!这就是伟大的鹰的重生!
  在我们的生命中,有时候我们必须做出困难的决定,开始一个全新的过程。我们必须把旧的习惯坏的传统抛弃,使我们可以重新飞翔。
  三、物理课堂渗透德育的方式分析
  做好物理课堂德育渗透,首先要充分挖掘物理学科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其次,德育渗透的成功与否,还受到教师的思想、行为、方法的影响和感化。本人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得出物理课堂进行德育渗透的“起点”,现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1)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教师可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2)从“爱国主义思想”出发:教师可以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穿插爱国主义教育,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的贡献和在现代物理学科领域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3)从“青春励志”出发: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介绍一些物理学家的感人事迹,以他们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发愤图强的工作精神去教育、感化学生。
  (4)从“教法”出发:在“力的合成”教学中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性探究学习、通过动手实验来探究各种问题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互切磋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团结的社会精神。
  综上所述,在物理学科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深挖教材、智慧组织,对学生进行的德育渗透是有效、可行的。只要教师认真去钻研教材,用智慧的眼光,去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细水长流”的思想教育,就能够很好地把德育贯穿于学科知识的教学之中,达到一个更好的、更有艺术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淮阴中学)
其他文献
一、根系泥土,提升自我  草根需要泥土提供营养,如果离开了泥土,它就会枯萎。学习是校长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停止学习,就意味着拒绝成长。选择学习,就选择了未来和成功。  1.学习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  校长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校长善于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武装和知识
【摘要】新形势新的教育观念下,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应当更加注重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学生乐在其中,边学边玩边悟,最大程度的去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使音乐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学生的兴趣到了,自然也就保证了学习的高质高效。  【关键词】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保证音乐欣赏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质量是新形势下职业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目标,相应的如何在课上实现最强的教学
教育的发展是个奇特的人文现象,教育的改革从未走出分数的怪圈,教育的功劳就是造就了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和极少数的精英分子。高学费低学能让教育的价值一路下跌,梦中的教育是有特区的,像深圳一样有着教育的特权,像朱永新一样从政也从教。有着施政的特权才有新教育的起航。  一、让学校名副其实  “学校”包括“学”和“校”两部分,学生学的是知识,学的是能力。校不仅仅是围墙包裹下的园子,更应成为学生检验自己言行的
随着世界文化格局的不断变化,“多元文化”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和接受,多元文化视角下的音乐教学必将对初中音乐教学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下面,本文就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多元文化作一些探讨。  一、以课程整合实现教学内容多元化  课程整合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融入到初中音乐课程整体中去,以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提供深厚的文化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
德育是教育之根本,对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学会做人,而后者则是教育的根本落脚点。中学德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更要会育人。中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在德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所谓教书,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育人,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学会
【摘要】做好音乐教育可全面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力以及创新创造意识,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升华。为此,本文就大学音乐教育重要性展开进一步分析,并针对大学音乐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全面融合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全面提升大学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学生人文修养,促进其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一、前言  由西方教育视角来讲,西方认为现代大学起源自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