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细胞活化水平的研究

来源 :实用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iaip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0年3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的COVID-19感染患者20例,根据临床特征及病情分为普通组(包括普通型和轻型10例),重度组(包括重型和危重型10例).收集患者入院后当天、1周后和出院时实验室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计算NLR、ΔNLR1(入院1周后NLR-入院当天NLR)、ΔNLR2(入院后l周NLR-出院时NLR),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散点分布特征,及中性粒细胞表面标记CD15、T细胞活化的标记抗原HLA-DR阳性率.结果 两组的NLR在治疗期间有显著变化,重度组的NLR在治疗1周时升高更明显,治愈出院时,两组患者的NLR都有显著下降.普通组CD15+中性粒细胞频数相对重度组较低,治疗期间没有显著波动,重度组CD15+中性粒细胞频数在治疗1周时明显升高,在治愈出院时显著下降;两组的HLA-DR+T细胞频数在治疗期间均有动态的显著变化,在治疗1周时明显升高,治愈出院时都有显著下降,而且在每个检测时间点都有组间差异.结论 动态监测NLR、CD15+中性粒细胞频数、HLA-DR+T细胞频数可反映COVID-19的病情和预后.
其他文献
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把绘画融进语文教学,改变只是一味阅读的做法,可以让学生在画中身临其境地体验阅读的乐趣。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不乏如诗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