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问题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2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5-0001-03
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的开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如安吉相当于本省中等规模的县,截至2006年底,办学条件固定资产(包括教育技术装备)已达到7.767亿元,各类实验室316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条件达标(国家Ⅱ类配备标准以上)65所,计算机装备达到5661台,生均11.2人/台,网络教室83个,“城域网”用户61个,语音室66个,多媒体及阶梯教室213个,“三机一幕”教室1020个,具备了相当雄厚的教育技术设备和物质条件。但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应用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近几年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常规实验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与教育的发展极不相称。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使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装备及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题。笔者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影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广大中小学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纷纷建立计算机室、多媒体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室、网络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化实验室等等。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无可非议,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教育技术的发展,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同时,学校却忽视了常规教育技术的装备和实验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上科学课用多媒体、幻灯片代替做实验,一位中学理科教研员深入课堂教学研究,连续听了4所学校的4堂科学课,学校每位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却没有一位教师做演示实验,也没有做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看来,只要上课跟上潮流、新鲜、新奇,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至于有没有做实验,有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书育人,却被忽视了。实验室、教育装备在一些学校成了摆设,所谓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成了一句口头禅。有些学校科学教师上课不做实验,找借口向学生说没有仪器设备, 或者说放到复习时集中一起做,五花八门;有些教师还振振有辞地辩解说:“不做实验照样能考出好成绩。”一语道破了天机。 久而久之,有些学校的实验设施、仪器设备长期束之高阁,对学生是误人子弟,对教育教学是极大地浪费和损失。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2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形势依然严峻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方面采取了“三个一点”的办法(即各级政府投入一点,县教育局配备一点,学校、社会自筹、支持一点),85%以上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达到和超过国家教学仪器配备Ⅱ类标准以上,并且于1994年率先顺利通过浙江省“普及实验教学试点县”验收。这个辉煌距今已12年了,现在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状况又如何呢?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从经费上看大有增长,甚至有些学校翻了一番,从数据上看也是十分乐观的。但深入中小学调查,实际情况与反映令人堪忧。我们许多中小学仪器室里存放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有许多是70年代配备的,有些是“文革”之前的,有些是撤并学校时留下的,有些是过时的,有些是教材淘汰的,有些是不适应中小学用的,损坏严重等等,如果减去这部分“不实数据”,80%以上的学校仪器装备不足,尤其是中小学新课程“科学”所增加的仪器设备。在实验用房方面与上世纪90年代比,也有很大差距。当时全县初中(包括城镇和农村)80%以上有三室(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而现在,城镇初中80%具备三室,农村初中30%都达不到。原因有各个方面:学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功能室无房安排的情况下,挤占实验室;学校扩班无教室,占用实验室。教育装备上经费投入不足,2006年全县中小学仪器购置经费约7万元(照60所中小学计算,平均每所学校1 166.67元),有些中小学甚至四、五年没有购置仪器和药品,可想而知这些学校能否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上述状况与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3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
从2006年安吉县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年报数据反映,全县中小学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只有30%,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45%,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占42%,职称中级以上的只占35%,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占了72% 。中小学 “科学”教师队伍情况: ①“科学”教师队伍中学非所用、非理科专业毕业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现任初中 “科学”教师215人,而非理科专业毕业的79人,占科学教师总数的36.28%(其中数学专业18人,汉语言文学专业12人,初等教育专业10人,政史专业6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人,信息管理专业4人,地理专业3人,音乐专业2人,美术专业2人,体育专业1人)。②“科学”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兼职过多。从现任初中215名科学教师的现状分析,大学本科毕业以上89人,占教师总数的41.4%,大专毕业的122人,占教师总数的56.7%,高中(普师)以下毕业的4人,占教师总数的1.86%,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上86人,占科学教师总数的40%,45岁以上38人,占17.7%。因“科学”学科涉及面广,故牵涉兼职教师过多。在215名科学教师中,兼职教师128名,占教师总数的59.5%,有2所初中现任科学教师兼职达到了21和22人。由于“科学”教师队伍中学非所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兼职过多,给“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
4实验操作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在全省普遍进行了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这对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普及实验教学,培养既动脑又动手、探究型、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对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项工作是由省教育厅教育装备部门牵头,故2003、2004两年全县初中实验操作考查由县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实施。围绕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章制度、操作办法,举办了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培训班,对监考教师由省教育厅初中实验操作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了上岗证书。近两年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进行得有条不紊,效果显著。通过初中实验操作考查:①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②推动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③加强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④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人人参与实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的教学氛围。
由于种种原因,从2004年开始,我县初中实验操作考查不再由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全省许多市县也有类似情况),初中实验操作考查从内容上、方法上、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如2004、2005年的考查内容(部分):试题1 ,连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要求安装全套装置,但不要求放入药品);试题2,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要求只做显微镜对光);试题3,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只连接线路)等等。这些操作考查内容只有要求,没有操作过程,没有实验结果,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实验操作考查的真正目的,更不可能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与创新,完全是为了考查而考查。像这种形式上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怎么能锻炼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怎么能推动和促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5 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科学课实验教学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提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全国科技大会指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中小学生形成科學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到实处。
2)要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眼光和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迎接新的挑战。众所周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教学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设备。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忽视常规的教育技术装备和正常的实验教学。要想方设法、加大力度拓宽教育技术装备的经费渠道,增加投入。①首先保证政府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设立教育技术装备的专项资金,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完善中小学实验设施和条件,并且建立相应的教育奖励机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和使用进行定期考核,实行以奖促建。②社会的投入。在教育技术装备上尝试与社会、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增加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③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每年在教育经费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奖励,弥补教育技术装备的不足。④走“内涵”式自主发展道路。作为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补充和更新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完善。⑤制定行之有效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真正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工作落实到位,为培养一代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他们更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教学的需要。①教育人事部门应根据中小学学校的规模,配齐配足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人员编制,严把教师质量关,将那些学有专长、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师德高尚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管理和科学教师队伍中来。②对现任中小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学科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分期分批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并进行业务技能上岗考核,合格者由教育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
4)重视探究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将实验开出率纳入学校教学考核的范围。“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应更快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教育装备及教学研究部门,应针对“科学”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多形式、多层次举行“科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理论探究活动,尤其是一些教学中疑难实验的探究,提高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应将“科学”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纳入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业务管理部门,应经常关注、检查、督促“科学”实验完成情况,不断完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促使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尽快胜任实验室的管理和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5)切实做好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999]11号)中也强调指出:“要完善和加强实验操作考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学校要切实重视中考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查的评价机制,真正抓出成效。在实验操作考查过程中避免那些脱离教学实际、华而不实为考查而考查的现象,通过实验考查真正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真正通过实验操作考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培养勤于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勇于创新的素质。
关键词教育技术装备;实验教学;因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82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7)05-0001-03
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和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的开展,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如安吉相当于本省中等规模的县,截至2006年底,办学条件固定资产(包括教育技术装备)已达到7.767亿元,各类实验室316个,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条件达标(国家Ⅱ类配备标准以上)65所,计算机装备达到5661台,生均11.2人/台,网络教室83个,“城域网”用户61个,语音室66个,多媒体及阶梯教室213个,“三机一幕”教室1020个,具备了相当雄厚的教育技术设备和物质条件。但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应用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近几年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常规实验教学状况不容乐观,甚至与教育的发展极不相称。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配备、管理和使用,使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效能,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装备及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议题。笔者通过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认为影响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广大中小学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装备,纷纷建立计算机室、多媒体室、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室、网络系统、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数字化实验室等等。学校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无可非议,这体现了时代的进步,教育技术的发展,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同时,学校却忽视了常规教育技术的装备和实验教学。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上科学课用多媒体、幻灯片代替做实验,一位中学理科教研员深入课堂教学研究,连续听了4所学校的4堂科学课,学校每位教师都采用了多媒体,却没有一位教师做演示实验,也没有做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些学校领导、教师看来,只要上课跟上潮流、新鲜、新奇,这堂课就是成功的。至于有没有做实验,有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书育人,却被忽视了。实验室、教育装备在一些学校成了摆设,所谓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成了一句口头禅。有些学校科学教师上课不做实验,找借口向学生说没有仪器设备, 或者说放到复习时集中一起做,五花八门;有些教师还振振有辞地辩解说:“不做实验照样能考出好成绩。”一语道破了天机。 久而久之,有些学校的实验设施、仪器设备长期束之高阁,对学生是误人子弟,对教育教学是极大地浪费和损失。其根本原因是学校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2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形势依然严峻
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在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方面采取了“三个一点”的办法(即各级政府投入一点,县教育局配备一点,学校、社会自筹、支持一点),85%以上的中小学教学仪器装备达到和超过国家教学仪器配备Ⅱ类标准以上,并且于1994年率先顺利通过浙江省“普及实验教学试点县”验收。这个辉煌距今已12年了,现在全县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状况又如何呢?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从经费上看大有增长,甚至有些学校翻了一番,从数据上看也是十分乐观的。但深入中小学调查,实际情况与反映令人堪忧。我们许多中小学仪器室里存放的仪器设备和药品,有许多是70年代配备的,有些是“文革”之前的,有些是撤并学校时留下的,有些是过时的,有些是教材淘汰的,有些是不适应中小学用的,损坏严重等等,如果减去这部分“不实数据”,80%以上的学校仪器装备不足,尤其是中小学新课程“科学”所增加的仪器设备。在实验用房方面与上世纪90年代比,也有很大差距。当时全县初中(包括城镇和农村)80%以上有三室(即: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而现在,城镇初中80%具备三室,农村初中30%都达不到。原因有各个方面:学校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在功能室无房安排的情况下,挤占实验室;学校扩班无教室,占用实验室。教育装备上经费投入不足,2006年全县中小学仪器购置经费约7万元(照60所中小学计算,平均每所学校1 166.67元),有些中小学甚至四、五年没有购置仪器和药品,可想而知这些学校能否进行正常的实验教学。上述状况与教育发展的目标是极不相称的。
3中小学实验室管理、教师队伍建设不适应教育发展要求
从2006年安吉县教育技术装备统计年报数据反映,全县中小学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只有30%,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45%,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的占42%,职称中级以上的只占35%,年龄普遍偏大,40岁以上的占了72% 。中小学 “科学”教师队伍情况: ①“科学”教师队伍中学非所用、非理科专业毕业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现任初中 “科学”教师215人,而非理科专业毕业的79人,占科学教师总数的36.28%(其中数学专业18人,汉语言文学专业12人,初等教育专业10人,政史专业6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人,信息管理专业4人,地理专业3人,音乐专业2人,美术专业2人,体育专业1人)。②“科学”教师队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兼职过多。从现任初中215名科学教师的现状分析,大学本科毕业以上89人,占教师总数的41.4%,大专毕业的122人,占教师总数的56.7%,高中(普师)以下毕业的4人,占教师总数的1.86%,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上86人,占科学教师总数的40%,45岁以上38人,占17.7%。因“科学”学科涉及面广,故牵涉兼职教师过多。在215名科学教师中,兼职教师128名,占教师总数的59.5%,有2所初中现任科学教师兼职达到了21和22人。由于“科学”教师队伍中学非所用,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兼职过多,给“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不利影响。
4实验操作考查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3年浙江省教育厅在全省普遍进行了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这对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普及实验教学,培养既动脑又动手、探究型、创新型人才是一个有效的举措。对于加强教育技术装备,促进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项工作是由省教育厅教育装备部门牵头,故2003、2004两年全县初中实验操作考查由县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实施。围绕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规章制度、操作办法,举办了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培训班,对监考教师由省教育厅初中实验操作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发了上岗证书。近两年初中实验操作考查进行得有条不紊,效果显著。通过初中实验操作考查:①进一步提高了对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认识;②推动了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工作;③加强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④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形成了一种学生既动脑又动手,人人参与实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的教学氛围。
由于种种原因,从2004年开始,我县初中实验操作考查不再由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全省许多市县也有类似情况),初中实验操作考查从内容上、方法上、要求上都有了很大的调整和改变,如2004、2005年的考查内容(部分):试题1 ,连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要求安装全套装置,但不要求放入药品);试题2,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要求只做显微镜对光);试题3,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要求只连接线路)等等。这些操作考查内容只有要求,没有操作过程,没有实验结果,过于简单,不能充分体现实验操作考查的真正目的,更不可能培养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探究与创新,完全是为了考查而考查。像这种形式上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怎么能锻炼和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怎么能推动和促进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
5 从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科学课实验教学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与实验教学提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的高度来认识。全国科技大会指出: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而“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中小学生形成科學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把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落到实处。
2)要用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眼光和科学的发展观,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迎接新的挑战。众所周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新的教学理念,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依托一定的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和设备。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更不能忽视常规的教育技术装备和正常的实验教学。要想方设法、加大力度拓宽教育技术装备的经费渠道,增加投入。①首先保证政府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设立教育技术装备的专项资金,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完善中小学实验设施和条件,并且建立相应的教育奖励机制,对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建设、管理和使用进行定期考核,实行以奖促建。②社会的投入。在教育技术装备上尝试与社会、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增加对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③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每年在教育经费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配备和奖励,弥补教育技术装备的不足。④走“内涵”式自主发展道路。作为学校应从本校实际出发,深入分析、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每年拿出一定的经费,补充和更新教育技术装备,逐步完善。⑤制定行之有效的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列入学校办学水平、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体系,真正将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和实验教学工作落实到位,为培养一代创新型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实验教学教师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培训,使他们更快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新课程教学的需要。①教育人事部门应根据中小学学校的规模,配齐配足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人员编制,严把教师质量关,将那些学有专长、学有所用、专业对口、师德高尚的教师充实到实验室管理和科学教师队伍中来。②对现任中小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学科专业不对口的教师,分期分批组织业务技能培训,并进行业务技能上岗考核,合格者由教育主管部门发给上岗证书。
4)重视探究活动,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将实验开出率纳入学校教学考核的范围。“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应更快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深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增强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教育装备及教学研究部门,应针对“科学”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多形式、多层次举行“科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理论探究活动,尤其是一些教学中疑难实验的探究,提高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在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同时,应将“科学”实验开出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纳入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教学业务管理部门,应经常关注、检查、督促“科学”实验完成情况,不断完善管理、考核、监督机制,促使广大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人员和“科学”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尽快胜任实验室的管理和新课程的教学工作。
5)切实做好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工作。《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重视实验操作能力考查”。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教基[1999]11号)中也强调指出:“要完善和加强实验操作考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各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和学校要切实重视中考实验操作能力考查工作,建立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查的评价机制,真正抓出成效。在实验操作考查过程中避免那些脱离教学实际、华而不实为考查而考查的现象,通过实验考查真正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和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真正通过实验操作考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趣,培养勤于动手动脑,探究科学奥妙,勇于创新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