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研究新进展

来源 :地质力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黄海盆地是发育于胶辽隆起背景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研究表明,北黄海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由古生界沉积岩层和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等组成,盆地不同程度地发育于中新生代下构造层(J3-K1)、中构造层(E2-E3)和上构造层(N)。从油气资源和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情况出发,将北黄海海域划分为辽东.海洋岛隆起区、北黄海盆地和胶北-刘公岛隆起区3个一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黄海盆地包括6个二级构造单元和24个三级构造单元;盆地内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构造可划分为区域挤压型、局部伴生型和披覆型3类,断裂构造主要可见
其他文献
以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甲马铜矿作为研究区,基于围岩矿化蚀变理论,利用ASTER遥感影像对矿化异常信息进行提取。首先对ASTER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重采样、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和去干扰;然后对甲马矿床内典型矿物蚀变(矽卡岩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信息进行探测,以USGS光谱库内典型蚀变矿物的波谱特征为参照编制矿物特征分析表并进行波谱特征分析,在对前人已有方法的实验、比较和总结的基础上,选择研究区内的各蚀变
威-紫-罗断裂带作为扬子板块南缘陆内较大的断裂,控制着周围地区的盆地沉积及构造样式。本文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平衡剖面技术及流体包裹体测温,探讨了威-紫-罗断裂带的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