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球跳甲发生危害程度与生态环境关系的调查

来源 :湖北植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012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资料,玉米黄尾球跳甲(Sphaeroderma apicale Baly)在我国甘肃、宁夏、湖南、四川、江西、福建、广东、云南、台湾等省及日本国均有分布,且都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半高山地区.但近年来在远安县严重发生后,从海拔高度不足100 m至900 m的玉米产区均有其分布与危害.为此,作者等开展了其分布危害与海拔高度、生态环境、种植模式关系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斑潜蝇属,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等,是一种毁灭性害虫,原产于美洲,我国于1993年在海南省首次发现后,现已扩散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该虫分布广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气候条件适合多种农作物种植,也适合多种病虫草害发生.
2005年9-10月,在甘蓝田应用黄色、白色、红色、绿色、紫色、灰色、黑色、蓝色、青色、粉红色10种颜色诱虫板对各种害虫的诱杀作用进行了初步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近几年来,湖北棉区随着抗虫棉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棉花害虫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斜纹夜蛾等一部分害虫成为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棉红蜘蛛的危害也逐年加重,为了寻求适合我省棉花
大、小斑病是宜昌玉米生产主要病害,其流行速度快、发生面积大、为害严重,是宜昌多年来所少见.气候条件恶化、盲目引种、大调大运、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粗放是病害流行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