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石和他的《玻璃房子》

来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ala0125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好的小说仅仅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快感是不够的。小说的艺术价值是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反省,并向人性的层面发问。这一点沙石的小说做到了。沙石是一个晚熟的作家,47岁时开始写小说。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玻璃房子》、长篇小说《情徒》。这批小说基本上摆脱了传统新移民小说离乡背井的主题,而直接追问人性中男人和女人、富贵和贫贱、高雅和低俗的关系。这给沙石的小说涂上一层怪异、诡秘和荒诞的色彩,令人耳目一新。
其他文献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很多学校开设了3D打印课。那么如何才能在课程开设之初,做好相关的教学工作,本文主要对3D打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进行研究,探讨出有效开展3D打印
20世纪60年代,形成于特殊时代背景下的雷锋精神,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雷锋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周恩来是拨动历史脉搏的关键人物,在整个学雷锋活动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中应更多的关注学生,本文记录了两个发生在科学课上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