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36岁.因心慌胸闷多年,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左房室腔未见增大,右心房轻度增大.心尖四腔观显示三尖瓣隔瓣上方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处膜样回声隐约中断约3 mm.房间隔下部原发孔处连续中断约6 mm,另见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大小约9 mm×7 mm。
【机 构】
:
230031,合肥,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特诊科,230031,合肥,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特诊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36岁.因心慌胸闷多年,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来我院就诊.超声检查:左房室腔未见增大,右心房轻度增大.心尖四腔观显示三尖瓣隔瓣上方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处膜样回声隐约中断约3 mm.房间隔下部原发孔处连续中断约6 mm,另见房间隔中部呈瘤样向右心房膨出,大小约9 mm×7 mm。
其他文献
病例1,女,51岁,因双眼视物呈双影,左眼球突出 6 d收入眼科.入院查体:左眼球轻微前突,球结膜轻微充血,外转功能稍差。
患者女,48岁.查体发现左侧乳腺肿物就诊.左乳外上象限2点距乳头约1.5 cm处扪及约2.0 cm×1.0 cm结节,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乳头溢血、溢液,不伴有疼痛。
孕妇,27岁.孕1产0,妊娠42周.体格健康,无遗传病史,非近亲结婚.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胎儿心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左心室左侧可见大小5.3 cm×3.6 cm高回声团块压迫左心,左室明显缩小,右心室右侧可见2.0cm×1.4 cm高回声肿块压迫右心,两个高回声肿块部分相连.高回声肿块与正常心肌未见明显分界,内部回声与正常心肌接近。
目的 探讨无创测定脑循环阻力血管平滑肌舒缩功能的方法.方法 应用经颅超声多普勒仪、无创血压监测仪持续记录16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呼吸、低碳酸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时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流速和桡动脉血压,用潮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仪持续监测呼出气体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碳酸血症由过度换气获得,高碳酸血症通过吸入混合气体(5% CO2、21% O2和74% N2)获得.用傅立叶变换法分别测得三个阶段的临界关闭压(CCP)和有
孕妇25岁,妊娠20周,孕1产0.孕期无患病史,无服药史,无毒物接触史.产前超声检查:宫内单胎妊娠,双顶径42mm,股骨长径32 mm,脊柱排列整齐,心率152次/min,心律规整,前壁胎盘,成熟度Ⅰ级,胎儿肢体呈强直位,紧邻胎盘,整个检查期间未见胎动.腹部多切面扫查,羊膜囊内未见羊水无回声区.超声提示:①中期妊娠,单活胎;②无羊水,胎儿泌尿系统畸形可能.引产后证实无羊水.病理解剖结果:双肾不发育
目的 探讨应变显像在腺苷负荷试验中定量不同程度缺血时左室心肌同步性的准确性.方法 在11只开胸犬中先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缺血及梗死模型.分别记录基础状态、缺血状态(左前降支狭窄60%~70%)、梗死状态(左前降支100%闭塞)下的组织多普勒图像,并分别于三种状态下进行腺苷负荷试验.测量左室16节段的收缩期应变及心电图R波顶点到应变曲线收缩或舒张转折点的时间间隔(Tcec),并对左室室壁运
目的 探讨内皮祖细胞移植(EPCT)治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对右心室结构和功能重构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6例PPH患者分别于EPCT术前3 d和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计算右心室结构参数(游离壁厚度、舒张末期面积和收缩末期面积)、功能参数(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舒张晚期峰值速度、面积变化率、Tei指数)和非同步运动参数.依据三尖瓣反流估测
目的 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经胸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或CT证实的13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累及升主动脉(A型) 6例,仅降主动脉受累(B型) 7例.结果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症状与经典的主动脉夹层分离相似,均表现为剧烈的胸背痛或腹痛.9例(69.23%)患者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其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局部或弥漫的主
患者女,33岁.因尿失禁25年余,加重15个月入院.15个月前患者孕第2胎时尿失禁加重,步行、饭后、咳嗽等腹压增加时即出现尿失禁,静坐、休息可缓解.无尿急、尿频、尿痛及血尿史.专科检查情况:双肾区无叩痛,左右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咳嗽、加腹压时见尿液自尿道口溢出,阴道内未见尿液溢出.第1次膀胱镜:双输尿管开口正常,喷尿正常;膀胱各壁未见新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