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144例(40.91%),晚发型208例(59.09%),且晚发型中有108例(51.92%)为院内感染。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107/144例(74
【机 构】
:
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400014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浙江大学医学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非特异性指标、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方法选取血培养阳性新生儿败血症患儿352例,根据发病时间将其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52例新生儿败血症中早发型144例(40.91%),晚发型208例(59.09%),且晚发型中有108例(51.92%)为院内感染。早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足月儿[107/144例(74.31%)],晚发型败血症多发生于早产儿[77/208例(37.02%)]及低出生体质量儿[70/208例(33.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4.123,P均<0.05)。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窒息[21/144例(14.58%)]、围生期宫内窘迫[14/144例(9.72%)]、羊水粪染[26/144例(18.06%)]、胎膜早破≥18 h[31/144例(21.53%)]的比例高于晚发型[分别为17/208例(8.17%)、9/208例(4.33%)、13/208例(6.25%)、17/208例(8.17%)],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2、3.886、5.950、13.34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出现体温异常[72/208例(34.62%)]、呕吐或腹胀[109/208例(52.40%)]、少吃少哭少动症状[79/208例(37.98%)]、脐炎或脓疱或皮肤破溃[33/208例(15.87%)]的比例大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30/144例(20.83%)、35/144例(24.31%)、38/144例(26.39%)、11/144例(7.6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53、8.763、5.153、5.265,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高未成熟中性粒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值例数[27/184例(14.67%)]、C-反应蛋白升高例数[76/206例(36.89%)]明显多于早发型败血症[分别为9/133例(6.77%)、38/143例(26.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94、4.087,P均<0.05)。晚发型败血症患儿更易发生细菌性脑膜炎[37/208例(17.79%)比12/144例(8.33%);χ2=6.348,P<0.05]。早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39.58%(57/144例),其中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21例、大肠埃希菌20例],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32.64%(47/144例)];晚发型败血症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58.65%(122/208例),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0例(43.2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7.79%(37/208例)]。2组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87,P=0.552)。
结论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在临床、实验室检查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区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对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近年来,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了儿童身体健康。为了更好地对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管理,美国儿科学会(AAP)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对2006年10月发布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修订,为临床医师提供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证据。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OMIM# 300100)是最常见的溶酶体病之一,属于X-连锁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BCD1发生突变后,其表达的ALD蛋白(ALDP)功能异常,使得极长链脂肪酸(VLCFAs)不能转膜进入细胞溶酶体进行脂肪酸氧化,导致VLCFAs在细胞和体液内异常堆积,细胞和血浆中VLCFAs水平升高,出现弥散性神经脱髓鞘和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
特定学习障碍是最常见的具有生物学起源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表现为学校技能的获得或运用障碍。常起病于学龄期,并可能持续终生,其影响深远且广泛。现就其流行病学、病因、神经心理学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共患病及矫治作一概述。
目的探讨序贯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马蜂蜇伤致蜂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对武汉市儿童医院11例马蜂蜇伤并MODS的患儿进行序贯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毒早期及时给予血浆置换(PE)、血液灌流(HP)清除毒素,同时序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疾病好转期进行间断血液透析(IHD),不同时期应用不同净化模式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等变化趋势,总结
目的探讨西地那非在治疗儿童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氧血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5年1月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34例,按照0.3~0.5 mg/kg,每6 h鼻饲西地那非片1次。观察服药前、服药后1 h、服药后1 d和脱呼吸机辅助4个时间点患者心率、桡动脉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呼吸道峰压、正性肌力药物评分
目的探讨女童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收集武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2009年3月至2013年10月接诊的65例异常阴道出血女童的资料,通过调阅病历、进行随访获取资料。采用盆腔彩超、骨龄片、宫腔镜、激素水平检测以及基因检测等方法对65例3个月~10岁女童异常阴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儿中37例有乳房增大,21例伴乳头、乳晕、外阴色素沉着,16例伴外阴分泌物增多、异味,21例有身高增长加速
目的探讨儿童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征与诊断要点,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不断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例儿童布氏杆菌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包括流行病学、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治经过等。结果本组7例中,男5例,女2例;3岁以下3例,9~13岁4例;7例均来自农牧区,其中6例有牛、羊接触史。临床表现中7例均有发热,热程
目的探讨microRNA–126和microRNA–1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48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哮喘组),同期选取52例体检健康的儿童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留取外周血标本,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血浆microRNA–1
目的探讨免疫抗体在儿童持续性和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P/cITP)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上海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确诊为pITP/cITP的34例患儿为研究组,其中男20例,女14例;中位年龄5岁(9个月~12岁)。其中pITP 14例,cITP 20例,选取同期上海市儿童医院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20例(健康对照组)和新诊断ITP患儿24例(新诊断I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点及24 h食管阻抗监测在儿童吞气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13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门诊接诊和住院部吞气症患儿30例,其中8例行24 h食管阻抗监测,分析其临床特点。患儿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调节及口服乳果糖、多潘立酮口服液和多种维生素。经过上述处理仍然无效的患儿给于口服西甲硅油治疗。结果30例患儿年龄2~13(8.6±4.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