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多样的表现形式、丰富的教学素材,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推动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手段。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特征,作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教学这一领域,有效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教学,既是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历史使命。因此,明确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含义,正确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机整合,构建新型语文教学模式,切实推进语文教学长足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解读现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可以明确认知:“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倪华和张文杰教授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创造生动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由此来看,科学整合课程内容与信息资源,恰当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呢?结合众多专家和教授的见解及相关的文章的中心主旨,本文以基层小学语文教师的视角,以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为指导,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和应用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性的探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1 创设生活意境,激发求知兴趣
  现行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教材编排,还是内容选择,都能植根儿童现实生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利于学生长足发展,使得学生学习能体验到生活氛围,应用亦能找到生活环境,学生喜闻乐见,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一套教材面对不同区域的学生,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学生,教材中当然也有一些本地区学生比较陌生的东西。利用信息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优越性,应用信息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此类问题。
  《远行靠什么》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文中提到的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核潜艇、宇宙飞船等,这些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学生来说显得那么陌生、遥不可及,在学生的认知中纯属空白。信息技术使得这一空白得到弥补。在课堂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搜索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鲜活的素材参观了磁悬浮列车、太阳能汽车在城市间穿梭,核潜艇去水下自由航行,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跨越百年的独木舟在海里乘风破浪的情景。这样把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交通工具以动感形式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从古到今交通工具的变化,人类远行的脚步也越来越远,还让学生扩大了眼界,激发了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 借力直观形象,理解课文重点;调动多种感官,突破课文难点
  教育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获取信息,不仅可以更多地获取信息,而且能够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化所学知识。小学语文课本配有许多生动活泼的插图,有助于感性呈现课文内容,但是鉴于课文插图只能片段、静态展现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制作Flash动画课件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化静为动,连点成线,变抽象为形象,在动态中获得感悟。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体育世界》时,要求让学生了解各种体育运动项目,认识各类竞技项目中的运动健儿,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情感。但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生活阅历浅薄,认知水平有限,仅靠教师抽象讲解,那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名称、起点、终点、助跑等专用术语也很难被他们理解。于是笔者从网上下载了铁榔头郎平、体操王子李宁等运动健儿的参赛视频和部分运动赛事视频,结合视频逐一让学生认识了课文中提到的体育运动项目及专用术语。众多的视频演示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使学生了解了部分大众化的体育项目,认识了一部分为国争光的体坛健儿,激发了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教学难点通过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应用得以突破。
  正是因为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他们才会在具体的事例中感知知识、理解知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课文中的间断、静态的插图连接演变成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也可以针对教学目标、课文内容,整合应用信息资源,重新构图,使得教学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生动,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3 烘托气氛,启发想象
  “语文综合性学习”现在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新的挑战和关注的焦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点,把语文学科作为基点,充分发挥语文工具学科的作用,把语文教学延伸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把语文知识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实践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又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利支持。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语文教学注入了开放性、多样性的新元素。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青青的山”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美丽的武夷山》一文,主旨鲜明,层次清晰,课文紧紧围绕主题,描写了武夷山奇山异水,语言描述栩栩如生,字里行间热情奔放,将武夷山的奇异风光如同画卷般展现在读者面前。可是,这些优美的词句对于没有真正领略过武夷山如诗如画般奇异景象的小学生来说是空洞的,只靠教师语言讲解,学生对武夷山的“美”无从感知,对于武夷山的“爱”无法迸发。制作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引入时,笔者首先通过创设带领学生游览武夷山这一情景,让学生对这一课的学习充满期待。接着,笔者又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创设乘坐飞机的现场情景,当让学生睁开眼的时候,投影仪上武夷山充满魅力的景色映入他们的眼帘。加之笔者又以导游的角色对武夷山进行介绍,学生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武夷山的山真奇特,武夷山的水真清……
  该实例表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感性认知,将一堂重任重重的阅读教学变成了一次愉快的旅程,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启迪智慧。由此可见,应用信息技术这一教学途径,整合学科教学内容,可以创设一种多维、立体的学习平台,构建一种自主探究、多边渗透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热情由此点燃、情感体验得以升华,学习难度大幅降低,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发挥了其内在的魅力。
  4 避免误区,注重实效
  1)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必须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服务,辩证地看待传统教学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明确传统教学的优缺点,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合理整合,决不能盲目拼凑。
  2)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是在课程学习活动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获得那些用其他方法无法获得的知识,填补空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为了应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更不是两门学科的简单混合,而是教学内容决定授课形式。
  3)在整合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一种行之有效的认知工具,可以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每个人都需要掌握这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有效手段和认知工具。
  总之,通过小学语文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和应用,学生将会对学习充满兴趣,课堂将会充满愉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乐趣。同时,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得到无限拓展,各种能力也将极大提高。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努力探寻现代教育技术和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整合模式,最大限度优化语文教学,积极打造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倪华,张文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针对传统电子稳像平台的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改进Harris角点检测的进行运动估计的FPGA稳像系统。针对FPGA结构特点以及Harris算法理论结构,对算法进行了必要的改进。该系统还完成了运动估计和运动补偿部分的硬件设计,使得视频序列帧间存在平移和旋转时能够消除这种运动。研究结果证明,该系统基本能消除随机抖动。
【摘要】 目的:探究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麻醉及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患者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右美托咪定麻醉)和对照组(常规麻醉),各50例。比较两组心率、脑电双频指数、Ramasay评分、术后镇痛效果(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心率、脑电频谱指数和Ramasay评分
分析数字电视前端应急系统的发展及现状,结合数字电视前端系统传输码流信号的形成及特性进行阐述,发现数字电视应急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利用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现有
结合超长深水钻孔灌注桩静载测试实例,采用自平衡法单荷载箱技术进行试验,根据结果分析桩的承载性能、桩身轴力、桩端承载力等,并利用自平衡法检测结果验证基桩沉渣及垂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