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的认知语用基础

来源 :语文建设·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720204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中国教育界特别是语文教学领域受到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批判性思维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尽管任何语言运用方式(听、说、读、写)都需要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内在支撑,但由于当前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教学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首先出现在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尤以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成果最为突出。
  本文所说的“批判性阅读”即指在批判性思维指导下进行的阅读行为。批判性阅读理论主张,读者在阅读文本时应当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原意或意旨意义(即发话人意图传递的意义)。不过,相关著作并未就如何把握原意提供具体且可操作的指导。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者大多来自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主要关心论证的要素如何影响论证的品质,而对自然语言运用的研究成果关注较少。实际上,语言交际中把握发话人原意的过程并不简单,同样需要做出大量的理性活动,背后的能力也与批判性思维颇多相通。
  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一些语用学研究成果,并据此对经典散文《背影》的部分意义做出分析,期望借此为批判性阅读及其教学提供一些更为基础的工具。
  一、关联理论概览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是基于认知科学的语用学理论,由斯珀波和威尔逊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创立,代表作为《关联:交际与认知》。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可以大致概括如下: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一推理”交际,交际中的语句意义对于意旨意义来说具有欠明性,受话人需要通过推理复原发话人的意旨意义,这一复原过程是在关联原则的指引下完成的。关联理论内容非常丰富,限于篇幅,本文只能稍作展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可以用于对人们意图传递的意义进行一定的编码。但是,交际中的语句实际上并不会对意旨意义进行完全忠实的编码。比如小学生向老师告状说“他推我”,这个语句描述的是说话前已发生的情况,而其中没有任何语言符号是用于编码事件发生的时间的。同时,也不是所有的意旨意义都会在交际中得到编码,比如所谓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此。当一位女性穿着新买的衣服问自己的男友是否漂亮时,她的男友回答:“今天这天气是真好啊!”这个答句意在传递“你穿这衣服不漂亮”这个意义,然而答句本身对这个意义完全未作编码。据此,关联理论将交际中的意义分为三类:
  a.编码意义(encoded mean-ing),由语言符号本身负载的意义,如“他推我”;
  b.显义(explieature),由编码意义进一步扩充得到的意义,如“他(刚才)推我”;
  c.寓义(implieature),由显义结合语境中的其他信息推出的意义,如“你穿这衣服不漂亮”。
  语句本身的欠明性决定了语句不是发话人意图的直接表征,而只能是指向发话人意图的证据。受话人要根据语句来推断、复原发话人的意旨意义,在推断方向上就需要一定的指引。关联理论认为,交际的一般目的是获得关联。这里的“关联”是专用术语,有其固定内涵:一个语句或现象对个人是有关联的,即该语句或现象在个人当时可以构建的语境中具有正面认知效果。
  这里所说的“正面认知效果”包含下面三种情况:
  a.语境蕴涵,语句信息和语境信息一起通过演绎推理得到新的信息;
  b.获得增力,新的信息使得原有的语境信息真实度提高,更为可信;
  c.矛盾和代替,新的信息与原有语境信息矛盾,且新信息更为可信,最终信息接受者接受了新信息,同时在记忆中消除原有的语境信息。
  关联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
  a.认知关联原则:人的认知倾向于追求最大关联(用尽量少的加工努力获得尽量多的正面认知效果)。
  b.交際关联原则:每个明示交际行为都传递了关于自身的优化关联推定。
  优化关联推定的含义如下:
  a.明示的信号具有足够关联,值得受讯者(如受话人)付出加工努力;
  b.明示的信号是与讯递者(如发话人)的能力和偏好相匹配的最为关联的信号。
  简单地说,语言交际就是发话人通过发出话语鼓励受话人追求正面认知效果的行为。由于语言交际的基本形式是当面交际,发话人不会期盼受话人漫无边际地追求关联,而受话人也需要尽快对发话人的交际行为作出反馈,因此,受话人不会也不需要无休止地去寻找可供加工的语境信息,再无休止地推出内容各异的语境蕴涵。恰恰相反,基于优化关联推定,受话人会选择那些可能最易为交际双方所想到的语境信息帮助加工语句,一旦得到具有关联的解释,就会停止加工,把得到的解释当作发话人的意旨意义。
  关联理论对语言交际中的歧义消除、语义调整、寓义推导等语用现象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下面各举一例。
  先看歧义消除。现在很多公共场所都立有“小心地滑”的牌子。从表义上看,这个牌子是有歧义的:它既可以表示“请对地面的光滑加以小心”,又可以表示“请小心地滑行”。实际上,有些用机器翻译的英文提示语就是“Carefullv Slide”。而我们之所以不会首先选择“请小心地滑行”这个意义,恰恰在于对关联的考虑:我们知道了地面光滑,就会推出可能滑倒以及应该采取何种对策以避免滑倒(语境蕴涵),但我们无法从“在地面上小心滑行”得出任何正面认知效果。(比如如果我们在地面上小心滑行,会怎么样呢?)既然只有第一种释义具有关联,那么这就是立牌者意图传递的意义。
  再看语义调整的例子。上海的公交车上有一条提示语:“请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如果我们严格按照“需要帮助的乘客”的编码意义来理解这句话,就会做出如下推理:
  (1)a.请给需要帮助的乘客让个座!
  b.需要兑换零钱买票的乘客是需要帮助的乘客。
  c.所以,请给需要兑换零钱买票的乘客让个座!
  但是很明显,没人会认为(1c)包含在这条提示语的释义当中。究其原因,仍然是关联的考虑在起作用:给某位乘客让座是为他提供帮助,只有能解决问题的行为才算是帮助,所以让座要能够解决该乘客面临的问题;由此可知,该乘客面临的问题是需要座位(语境蕴涵),而兑换零钱的乘客所需并非座位,故而可以排除。因此,提示语中“需要帮助的乘客”其实并不指任意的需要帮助的乘客,而是“在座位方面需要帮助的乘客”。   最后来看一个寓义推导的例子。假设甲和乙正在餐厅共进午餐,乙的朋友丙恰好经过,与他们聊了一阵后先行离开。丙离开后,甲和乙之间发生了如下对话:
  (2)甲:这小伙子(指丙)真能说!
  乙:北京人都这样。
  很显然,甲会认为乙的意旨意义是“丙是北京人”(省略式直言三段论)。再假定甲、乙共享如下语境信息:
  (3)a.北京人都爱吃炸酱面。
  b.北京人都好面子。
  c.甲希望找个北京人当助理。
  d.乙希望找个北京男人当女婿。
  这时,甲当然可以进一步推出“丙爱吃炸酱面”“丙好面子”“丙可能给自己当助理”“丙可能给乙当女婿”这些语境蕴涵,但他一般不会认为这些都是乙的意旨意义。这是因为乙的语句只具有“北京人都这么能说”的显义,表明乙的意图是让甲在“丙真能说”和“北京人都这么能说”两个命题间达成关联。乙的话并未同时表明乙有意让甲调取(3)中的信息。
  在上述情境、共享语境信息不变的情况下,假设甲、乙的对话是如下内容:
  (4)甲:这小伙子(指丙)真能说!
  乙:你不是说你想找个北京人当助理吗?
  这时,甲可以得到两个寓义——“丙是北京人”和“丙可能给自己当助理”。(2)和(4)之所以有不同的寓义,是因为乙的语句提供了关于不同意图的证据。
  (4)中乙的语句表明,他意图让甲调取(3c)这个语境信息。
  如果甲、乙间的对话实际如下:
  (5)甲:这小伙子(指丙)真能说!
  乙:北京人都这样。(看着甲)北京人!
  在这种情况下,甲除了得到“丙是北京人”这个寓义外,当然还可以通过调取(3)中的信息得到更多的语境蕴涵。但这些语境蕴涵是否是乙的意旨意义则难以断定,因为乙重复“北京人”,仅仅表明其意图是让甲围绕“北京人”这个概念搜寻相关信息,但并未对具体的搜寻方向提供任何证据。这时,乙的意旨意义是朦胧的,甲要为自己最终的理解承担相应的责任。
  (2)~(5)表明,发话人意图在交际中可以是从强(明确)到弱(模糊)渐变的,与之相应的寓义也是从强到弱的连续统一,而非绝对的有、无之别。
  在关联理论看来,文学实质上也是“明示一推理”交际,因此文学文本的理解机制与日常语言交际并无本质不同,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可供使用的资源:相比日常语言交际,文学交际中的读者不必对文学文本作出即时反应,因此有更多的时间和智力资源可供使用,可以尽量扩大语境,更好地评估解读过程,追求最大关联。下面,我们以《背影》的解读为例,看看关联理论指导下的文本解读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二、《背影》的解读问题
  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名篇,《背影》历来受到解读者的青睐。本节要讨论的解读主要与作者的两句反语有关: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从我们掌握的材料看,目前对这两次反语的理解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笼统的说法,如两次反语反映了作者当时自作聪明、后来对父爱深沉的理解和愧悔、自责的心情,但往往并未说明朱自清缘何意识到自己是自作聪明、反语又如何能够表现父爱深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两次反语的意思是作者后来认为自己当时太愚蠢,“愚蠢就愚蠢在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竟然站在一边旁观,而且无关痛痒地评价父亲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笔者看来,这部分内容的解读仍值得思考。
  首先考虑第一句反语。这里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究竟是什么意思?下面两种释义(显义)都有人支持:
  (6)a.朱自清认为父亲讲价显得吝啬,插嘴是阻止父亲继续讲价。
  b.朱自清认为父亲讲价钱的话语不够有效,自己插嘴是要亲自讲价。
  不少教师都选择了(6a)。但是这个解释有一个问题:前文作者清楚地交代了当时家境的惨淡,如果明知家境惨淡仍要在小费上大方,我们就会得出朱自清当时比较好面子的结论,这一结论无关聪明与否,而是体现了懂事与否。
  我们认为,(6b)才是符合优化关联推定的释义。由这个释义可以推出三个信息:一是朱自清认可父亲的节省;二是朱自清有意愿自己照顾自己;三是朱自清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这三个信息都可以在文本内部达成关联:朱自清当时知道家境惨淡,就更可能尽量节省;此句前一段有“我反复劝他不必去”,只有愿意自己照顾自己才会有此行为;此句前后分别有“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表明他当时对自己的能力颇有信心。由于《背影》是纪实散文,因此理解文本的语境信息可以也需要扩大到当时作者的生活背景。朱家的家境在此前已经开始败落,因此,朱自清不仅提前一年从北大预科考入本科,还在奔丧时对弟弟表示要再提早一年毕业。这一信息与上述三个推断是吻合的,为之提供了增力,而与(6a)则相互抵牾。
  确定(6b)为恰当的释义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解读其后的转折所带来的意义。根据黄卫星对转折句的语义分析,“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的显义大致如下:
  (7)a.“我”(即朱自清)认为父亲讲价不够有效,自己亲自讲价。
  b.如果“我”亲自讲价,那么很可能不是由父亲讲定价钱。
  c.最终是由父亲讲定价钱。
  结合上一段提到的三個信息,可以认定:朱自清当时本来认为自己的能力比父亲强,但事实却与他预期的结果不符。换言之,让朱自清写出“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的真正原因是:朱自清后来承认自己在当时不如父亲有能力。这也正是第一次说反语的意旨意义。   第二句反语直接指向的是“暗笑他的迂”。“暗笑他的迂”直接反映了当时朱自清的想法:
  (8)a.火车上的茶房不值得信任。
  b.“我”(即朱自清)足以照顾好自己。
  c.父亲信任火车上的茶房。
  朱自清后来何以对此反语相加呢?按照一般理解,这是因为他后来明白了父亲的关爱。但这样解释会带来一个问题:朱自清的父亲真的信任火车上的茶房吗?换句话说:朱自清的父亲,一个人到中年的卸任官员,其社会经验真的还不如自己上大学的儿子吗?从文本提供的信息看,恐怕并非如此。
  既然朱自清是事后愧悔的,我们不妨先从“暗笑”之后寻找线索。车站送别,朱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要在当时达成关联,不能仅按照编码意义理解为“里面空无一人”,而是应该理解为“进去吧,里边没人看管行李物品”(扩充后的显义)。也就是说,朱父看到朱自清站在车厢外时,就要他回去照看行李物品。而这个举动与(8c)存在冲突:如果朱父确实信任火车上的茶房,那么他不会担心没人看管行李物品;现在他担心没人看管,说明他并不信任火车上的茶房。
  此外,文中还有两处信息可以推出相同的结论。一是朱父本来请旅馆中熟识的茶房去送朱自清,但最终作罢,理由是“他们去不好”。对自己“再三嘱咐”“甚是仔细”的人,朱父尚且觉得“不妥帖”,又怎么会轻易信任完全不熟识的火车上的茶房呢?二是作者在最后一段提及,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这样的人理应是社会经验丰富、能力出众的,怎么会不如一个20岁的大学生呢?这两个信息也都与(8c)不符。而它们又都被朱自清写入文中,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作者是在事后想到了这些情况(包括父亲最后那句“进去吧,里边没人”),从而重新评估了自己当时的信念,最终得出了“太聪明”的结论。因此,第二句反语同样传递了如下寓义:朱自清当时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父亲的能力。
  我们目前将两次反语的意旨意义均定位于能力的问题,似乎与情感无关。事实并非如此。对第二句反语的寓义再作加工,可以获得更多的关联:只有深切关心朱自清才会在明知嘱托无效的情况下努力去做,因此朱父嘱托茶房恰恰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深切关爱。而第一句反语和第二句反语及其他细节所表现出的能力评估偏差,都指向写作时朱自清对父亲能力的肯定,对自己当年的某种否定,“愧悔”之意由此而生。同时,儿子对父亲能力的肯定是塑造“好父亲”形象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在父亲丢了工作、家境慘淡的情况下尤为明显。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追索两句反语的关联而作出的解读,解读结果也就是我们推断出的意旨意义。由于对意图的推断是或然性推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解读结果必然是朱自清意图传递的意义。但可以确定的是,通过追索更多关联和慎重地选择证据,我们的结果相比前面提到的常见解读更为合理、一致和全面。
  三、结语
  关联理论语用学表明,语言交际,无论是日常交际还是文学交际,都充满了推理和评估等理性因素。同时,关联理论为包括文学交际在内的语言运用过程所涉及的能力要素提供了较为清晰的描写框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批判性阅读的教学和测试均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比如本文示例的解读,不仅在结论上验证了“含蓄”“深刻而绵长”的按语,而且能够在推导过程中揭示“含蓄”“深刻而绵长”的成因。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这些按语的实质意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以避免这些按语沦为应试的“标签”。而这恰恰也是思辨语文所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里,明清小说与唐诗、宋词一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唐诗、宋词是“阳春白雪”的话,那么明清小说就是“下里巴人”,而这一点我们更多的是从读者的角度去界定的。对普通大众来说,明清小说无疑更适合大家的阅读口味,故而产生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样的“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除此之外,在明清这一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时期还产生了很多部有影响力的小说作品,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儒林外史
摘 要:《软件工程》课程理论性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文章采用CDIO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软件工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同步开展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实践活动。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等形式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解和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如何运用这些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显
在百鸟中,有动作敏捷的翠鸟,有会说话的鹦鹉,但我最喜欢的鸟儿身穿五彩衣,嘴巴红又尖,每天唱又叫,你知道它是谁吗?就是爸爸在花鸟市场上给我买的相思鸟!  相思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翠绿色的,好似绿色的头巾。背上的羽毛是彩色的,像给它披上了一件五彩大褂。腹部的羽毛是淡黄的,像淡黄色的毛衣,美丽极了!它小巧玲珑,两只小小的眼睛炯炯有神,再配上一张又长又尖的红色小嘴,那真是美上加美啊。相思鸟的爪子
摘 要:用户画像在当下经济、商业、传媒领域都已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大多以此实施对目标用户进行精准营销服务,发现潜在的商业价值,实现科学运营。文章通过基于知网2010-2017年全文数据收录文献的多角度文献计量分析及可视化分析,结合定性研究方法细致梳理近年来国内用户画像及其在开放教育中的运用研究现状、特征与价值,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当下亟待把用户画像引入国内开放教育,实施对学习者的精准教学服务,提高教育
摘 要:在国家大力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下,创客教育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对学生创造力在内的核心素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中从创客教育的“道”与“术”两方面出发,分析了创客教育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提升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最后以Arduino案例设计为例,介绍了创客教育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如何落地,以期为一线创客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客教育;核心
摘要:《嘉莉妹妹》的主人公嘉莉·米贝置身于一个以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的繁华大都市之中。嘉莉,由一个淳朴的乡下女孩转变成了繁华都市里待价而沽的商品,自私、虚伪、拜金成了她在上流社会里的通行证。文章以欲望为主题,描述了嘉莉妹妹如何从一个乡村女孩变身为美国百老汇的明星,分析了其堕落的内在根源和外在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价值观给人类精神文明带来的冲击和危机。  关键词:《嘉莉妹妹》 物化 欲望 自我实现 
成都市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为“双实外”)创建于2019年9月,是双流区为实现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由区委、区政府举办,双流区实验小学创办的一所“两主一参”新体制公办小学。  在“未来教育”的品牌引领下,“连接无限可能”的核心理念指导下,双实外以“办一所百科全书式的未来学校”为目标,以“培育连通世界、连接未来的幸福学子”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學习能力、审美能力、写作能
2018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在文本选择和试题设计上都有创新,在命题方向和复习教学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目前的试卷结构分为积累应用、阅读和写作三部分,《考试手册》将语文能力水平分为识记、理解、运用、综合四个层级,大部分试题在落实识记、理解等能力水平上十分规范,师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已经关注到,训练得也很到位;还有一部分试题在运用和综合能力上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试题的设计上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亮点,本文主要按照
【摘 要】 重庆市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表达赛场即将落下帷幕。各参赛团队以新课程标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部编教材精神为方向,根据本次大赛评价标准进行课例研修,于规则中彰显个性,各显光彩,亮点纷呈。作者代表评委组,对本次竞赛进行了评课综述。  【关键词】 核心素养;语文;活动点评  历时四天,紧张、有序、隆重、精彩的重庆市第十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表达赛场即将落下帷幕。本次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