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描写类)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题技巧】
  一、考点梳理
  描写性微写作就是要求考生能够结合题目要求,通过想象,进行各种各样的描写、描述、描绘、描摹等。具体包括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想象联想描写、场景画面描写和综合性描写等。
  二、答题方法
  1.落实要求,突出重点。
  描写性微写作要围绕中心描述出最精彩、最集中的场景或人物片段,收到特写镜头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首先要看清楚命题要求,明确内容上要求写什么,形式和字数上有哪些要求。微写作一般情况下比大作文有更多题目上的限定和要求,因此审清答题内容和答题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因篇幅短小,所以微写作要有鲜明的主题,紧紧围绕一个话题或中心来叙述,切忌无中心,胡乱拼凑。写作时,主题必须单一,内容必须集中,重点必须突出。
  如:
  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诗人没有从自己如何思念家人去写,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于是他写道:“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
  要求:①有描写和抒情。②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③不少于150字。
  本题的显性要求共有四个,分别是表达方式、文字结构、语言表达和字数,在具体写作时就要一一予以落实。其中还有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写作要求,那就是借鉴白居易的写法,表达自己的某一种情感,而且这种情感是从对方的角度来描述的。根据提示语,考生可以确定一个中心,或是表达家人思念自己之情,或是表达朋友思念自己之情,或是表达爱国之情,或是表达爱家乡之情,或是表达重逢的喜悦之情,或是表达离别的愁苦之情,或是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喜爱之情,或是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等等,择一而定。
  2.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微作文虽短,只有200字左右,但也是一篇獨立完整的小文章,应该讲究内部结构。可以是前后照应式,也可以是篇末点题式,还可以是总分总式(包括总分式和分总式)。可以按照观察的顺序行文,也可以按照空间的顺序行文,还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行文。可以根据描写的内容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或是由下到上,由大到小或是由小到大,由内到外或是由外到内来安排段内层次。在写作时要根据确立的中心,有完整的结构,清晰的条理,做到心中有数。安排好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给人以明快清晰之感,避免“杂乱无章”。
  如:以“啊,好美的一条河”为开头,联系生活,描写一个画面。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写景动静结合,描写生动优美,200字左右。
  例文:
  啊,好美的一条河!河水静悄悄地流淌着,哺育着两岸的花草树木。初晨的阳光洒落在河面上,此时的河仿佛是一个刚出浴的美人,脸上透着绯红的光,不时地整理着湿漉漉的秀发,显得静谧,安然。水面波光粼粼,近处的鱼儿在水面自由快乐地嬉戏着,不时地吐个气泡,来个翻滚。水面飘着雾气,朦胧了周围的森林。林中不时飞出几只鸟,传出几声鸟鸣,仿佛是应和水中的鱼儿们。群山拥抱这条河,河水哺育着这群山。突然,鱼儿们仿佛听到了什么,都争相跳出水面,尾巴在空中甩出几丝水雾。原来,是渔夫的吆喝声啊!
  本段文字采用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总写河的特点,再由近至远按照空间顺序依次写了河里的鱼儿、河边的飞鸟与群山等景物,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动静结合,描写细腻。
  3.方法娴熟,描写细腻。
  描写是一种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表达方式。按描写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写人、写景状物、场面描写三类。人物描写类,可以从正面切入,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直接刻画人物形象;也可以从侧面切入,借助景物或者描绘他人等间接描写来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景物描写类,要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发挥想象,变换观察角度,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绘声绘色。场面描写类,是对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的描写。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是为了使描写更生动形象,更好地体现题目的各项要求。
  如:
  2011年10月19日下午,省城广场东路发生一起连环车祸,将浙江籍巩梦露卷入车底。旁边等活儿的朱春财、曹国先等20名农民工见状,立即冲上前去,用双手抬起1.5吨重的小汽车,将巩梦露从车底救出。此事引起了全国热议。
  请从救人者或被救者的角度,运用动作、细节或心理描写的手法,再现这一感人的救人场面,200字左右。
  例文:
  “砰——砰——”,车辆连环撞击。一阵急刹车声,车轮止不住地刮着地面。我来不及闪避,腰忽地没了知觉,瘫软了下去,一辆车子从我的头顶过去……眼睁不开,一团漆黑;手撑不开缝隙,车底压迫着我;张开嘴,喊不出声儿;喘气儿,浓烈的尘土侵入我的口腔;恍惚中,鼻子闯入令人窒息的汽油味……我快要死了!“老曹,使劲儿——”我感觉身上的大山松动了,眼睛捕捉到刺目的日光,空气窜进我的身子,血液又流动起来。我活过来了?警笛由远而近来了,我被抬上了担架。在送入救护车的瞬间,我看见——一群面色黝黑,肩挂汗巾的农民工,大哥,恩人,谢谢你们!
  本段文字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动作描写:使用“手撑”“压迫”“张开”“喊”“侵入”“闯入”等动词,描写车祸对“我”的伤害以及“我”的自救过程。心理描写:再现“我”在车祸时的担忧和得救后的喜悦心情。场景描写:再现农民工救人的场面,画面感强,表现力突出,描写细腻。
  4.语言简明,亮点突出。
  微作文字数有限,如果语言拖沓冗长,势必会影响情意表达。语言要简明得体,杜绝写废话,忌洋洋洒洒收不了尾。微作文之“微”,是浓缩,是精华,还应该具有亮点。描写性文字自然应体现技法的新颖,文笔的精彩,善于运用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同时还要综合运用各种句式,如能让整句和散句相结合,长句和短句相结合,体现出文段的节奏和韵味,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如:微笑是美丽的符号,请以“微笑”为对象,描写一个片段。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描写生动优美,200字左右。
  例文:
  浅浅的、淡淡的,十分自然地挂在嘴角,就像是一首短诗,但比诗中蕴含的感情更浓;就像是一朵小花,但比花更美,素雅而不逼人刺目;就像是一滴晨露,但比晨露更纯,更加晶莹剔透。它把人类最美好的感情清清如溪水般流露出来,使生活充满了灿烂的阳光和温馨的情意。可以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场合,微笑总是人们感情交流的桥梁。
  本段文字写得清新,活泼,优美,隽永。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比衬,对“微笑”之情,之美,之纯,做了别致而生动的描绘,点明“微笑”的深层意蕴及其“桥梁”的作用,堪稱妙笔生花。
  此外,要写好微作文考生除了要掌握好上述的方法之外,还需要培养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悟能力,多阅读,勤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微作文。
  【同步突击】
  1.请描述老师的某间办公室,写出或“安静”或“热闹”的特点。要求:有叙述和描写,有一定的评价。200字左右。
  答:
  2.根据下面的情境写一则短文,描述课堂情境。
  上午最后一节课下课铃响过了5分钟,老师还没有下课的意思,不少同学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
  要求:(1)要描写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2)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
  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中有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发挥想象,刻画“雏菊怒放”的场景。
  要求:(1)侧重场景描写和细节刻画;(2)要有一两句画龙点睛式的议论;(3)运用对比手法和拟人的修辞手法;(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5)不少于200字。
  答:
  4.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场景感人至深,凸显了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请仿写一个表现亲情的场景。
  要求:(1)有细节描写;(2)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4)不少于200字。
  答:
其他文献
“有思想,也有忧伤和理想,这才是生活。”陀思妥耶夫斯基如是说。  生活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美长袍,亦是一条开满鲜花的荆棘路。生活并不完美,这是现实,然而,生活并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个需要去体验和感受的过程。  我说,凡是不敢正视生活,妄图逃离现实的人,皆为懦夫!  项羽巍立于河畔,手引一长剑于颈边,迎四面清风,留给后人一个“潇洒”的背影,持剑之手黯然一动,命陨矣!项羽,一代英雄,却逃离现
期刊
柳树,在一般人眼中只是无数的枝条和嫩叶,但在千年前的宋朝,柳树在那些多情的文人眼中,似乎有一种不同的味道。  宋朝时的词形式较为自由,更适合柳树迎风飘摇的性格。离别的人们伤心至极,便折一枝河边的柳枝给对方——看到柳枝就想到留恋了吧。  有一个“文学小青年”秦观,不相信柳树这个意象就只能写离别。于是,他写道:“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就是说,沐浴在春风里,我的官门映着杨柳,轻轻地弹着秦筝。杨
期刊
【模拟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1889年,高达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塞纳河左岸建成,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等300多位文化名人联名抵制,他們还组织了一场示威游行,理由是“巴黎不适应这么一个丑陋的铁家伙”。不过,抵制不久后就消失了,参与游行的莫泊桑后来经常到铁塔的二楼就餐。  2008年,北京为了奥运会修建了鸟巢、水立方和鸭蛋一样的国家大剧院,很多人痛心疾首,极尽嘲讽挖
期刊
【佳作展示一】  袅袅的炊烟升起,在澄澈的天空中消散。宁静的早晨,尖锐的鸡鸣声在远处响起,经过一个晚上的歇息,村庄又恢复了活力。做饭时翻炒的香味,四邻街坊吆喝着打招呼的热情……村庄处处透露着和谐至深的美好。  村庄入口处有一株上千年的古榕,村里年纪最大的爷爷也见过它高大威猛的模样,它在村里受到人们特別的尊敬。  平日里,农忙结束的傍晚,人们搬来桌椅条凳聚在树下,老人们悠闲地下着棋,再年轻些的坐在一
期刊
我生于并不宽敞的四合院之中,這里的天空是四角的,四面的高墙围成了我的世界。  我逐渐长高,枝干变得粗壮。我爱这四角的天空,因它独属于我。我爱这单调寂静的生活,单调重复给了我安全感,寂静让我清闲自在。  一日,我的四面高墙被推倒了,四合院被改建,而我,也被移栽到一个公园之中。  熟悉的寂静被打破了,随之而来的是喧嚣与热闹,还有我对未知的恐惧。我瑟缩着,封闭自己的感官,闭上眼睛,日复一日地怀念着伴我成
期刊
【佳作展示一】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时,我们往往会排斥和抵触它,然而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究会默默地接纳它。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往往取决于他对待新生事物的敏感程度与接纳新生事物的速度。曾经被巴黎名流抵制的埃菲尔铁塔,如今已成为巴黎的象征;曾经被很多人嘲讽的鸟巢、水立方和国家大剧院,如今已是北京的地标建筑。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面对不断涌现出的新生事物,我们要以敏锐的感知对待它们
期刊
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父母在,他的来路是眉目清楚的,他的去路则被遮掩着。父母不在了,他的来路就变得模糊,他的去路反而敞开了。  我的这个感觉,是在父亲死后忽然产生的。我说忽然,因为父亲活着时,我丝毫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对于我有什么重要。从少年时代起,我和父亲的关系就有点疏远。那时候家里子女多,负担重,父亲心情不好,常
期刊
【写作指导】  “见解新颖”指文章表现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论点新鲜、别致、独到。这里的“新颖”有三层含义,一是于常事中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事理,这可谓之“博”;二是于常事中见到别人见不到的深度,別人只看到表面,你却看到实质,这可谓之“深”;三是于常事中看到与别人看到相反的事理,这可谓之“新”。考生在考场作文中,面对一则作文材料或者一个命题,很多时候以寻常的观点和角度去构思,生发出司空见惯的观点,很难引起阅
期刊
孩童的面孔中有青苹果加水蜜桃的纯真,童年里有彩虹糖加蜂蜜的甜美,而回忆则是苦瓜加蜜枣,苦中带甜,但那般滋味却是独一无二,挥之不去的。  小时候,还没搬迁,家门前有一棵小樟树,那是爸爸种下的,我也如那树一般,逐渐长高,长壮。酷暑的傍晚,夹杂着蔬果的香甜和一股独特的草腥味的暖风,拂过我的脸颊,发丝的香气与空气中自然的味道缠绵,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就听到妈妈在叫“快点过来端菜”。农村人总喜欢搬只桌子在自
期刊
维克多·弗兰克是意义治疗法的创立者,他的理论已成为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的第三学派。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受尽非人的折磨,九死一生,只是侥幸地活了下来。在《活出意义来》这本小书中,他回顾了当时的经历。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并非像一般受难者那样流于控诉纳粹的暴行,而是尤能细致地捕捉和分析自己的内心体验以及其他受难者的心理现象,许多章节读来饶有趣味,为研究受难心理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