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用心感受

来源 :课堂内外·教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shilo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今天临时有事,语文自习课我让小干部管理。事后回到教室,一问纪律情况,学生竟齐说陈某同学的不是,班级干部也反映他闹了一节课。我一听,不觉怒火中烧,说:“今天,陈某留下来!”
  放学后,我想询问事情的经过,他竟大嚷着说:“同学们对我不义,我也对他们不仁!”我压住火,低声说:“你是想讲道理,还是跟老师吵架?”
  “讲道理!”他又大声嚷。我忍不住了:“什么时候你对老师尊重了,什么时候谈!”
  他径自回到座位上。正好他妈妈来了,我说了情况,她走过去就给了陈某几个耳光,说道:“你竟连老师都不尊重了!……”我连忙劝阻。
  陈某哭了起来,又大声说:“你也不尊重我,以前我一做错作业,你就批评我!”
  ……
  天色渐渐晚了,我让他回去静静心明天再谈。
  我感到心中难过,为他对我的不尊重,更为他对妈妈谈的“你也不尊重我!”难道老师、妈妈、他这三者是“绝对平等”的吗?在孩子的心中,“平等”究竟是什么?
  第二天我就通过《家校联系册》向班中十来个学生家长作了调查:“在家中孩子尊重你吗?”
  第三天,六个学生的家长反映了同样的事实:如果家长稍有不慎错怪了孩子,就必须道歉,不然非闹个天昏地暗。我不由沉思:这就是新时代我们倡导“以孩子为主体”,充分尊重“个性发展”的结果?这就是学生对尊重、对平等的认识?
  第四天,我们班开展了“大家来谈尊重”的班会。我首先讲了“江主席尊重老师”、“李逵孝敬父母”的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为了切中要害,我抛出了这样的观点:堂堂主席还要去探望比自己职位低的老师,真是浪费时间;大大咧咧的粗汉,自身都难保,还去侍候母亲?学生纷纷发表不同意见,我不说话,让学生充分自悟。
  接着我又在黑板上写出了昨天几位家长共同的话,让学生读读。觉得同学对,说说理由;觉得同学不对,也说说理由。最后通过辩论,达成共识:要尊重长辈。
  再下来,我出示一杯清澄的水,一张白纸,一只红红的苹果,部同学这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出。我追问:“这水没有一个细菌?这白纸没有一个黑点?这苹果没有一个斑点吗?”引申到“人无完人”的道理。进一步讨论:如果老师、长辈犯了错误,我们怎么办?得出结论:婉转提出建议,因为他们毕竟是长辈。
  最后讨论:同学之间,要不要相互尊重?(针对班中部分同学之间不友善的现象)谈话至此,学生已初步达成“要尊重身边每一个人”的思想,所以谈得真挚。而整堂课,陈某一直沉默着。
  放学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写一写班会后的感受。孩子们在日记中流露出来的真情是我所未料的,他们谈与同学、老师、家长、亲戚……我特意看了陈某的,他竟写了满满两页,并要求明天给他一点时间,让他向老师,向曾被他欺负过的同学道歉,我感动了。
  第五天,班中开展了“听听我的心声”班会,会上许多同学都感动得哭了,我真正感受到孩子们“心距”近了,我的心与孩子的心也近了……
  【评析】
  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心情不好;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观念陈旧。的确,经历了“尊重‘五日谈’”的教育历程,已让我深深感受到。有的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虽然短短五天,我却懂得了以前四年都没学到的道理……”孩子的话未免有些夸张,可从他们稚嫩的话语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思想更进了一步。
  “谈尊重”教育的成功,让我深切感受到,“从生活中来,在生活中教育”这才是思想教育要走的路。往往书上的道理,对孩子来说,总显得有些遥远;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孩子听来却那么亲切,而孩子的“不懂事”不就反映在生活中吗?
  在生活中进行思想教育,老师要做到有“两心”。一是留心。在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老师要善于从一些小环节、小事件中觉察到可能大多数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如“尊重‘五日谈’”中对于陈某的不良表现,如果第二天教师简单处理,就不可能涉及到其他同学也存在着的问题,隐患将越积越多。二是匠心。有发现还要有好的处理方法。我通过“家校联系”在全班大面积调查;开展“明理”的班会,用故事、水、白纸、苹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让学生讨论;写下内心的感受,让学生讨论:写下内心的感受;又召开表达学生心声的班会等等,顺着学生的心理过程,一步一步地让学生用心灵参与,教育的过程就与学生心理历程相融合。
  在以上“两心”的基础上,很快就达成了学生的“动心”。学生的无知浅薄和疏漏原本就不是什么错误,如果将其当做“小辫子”揪住不放,那只能证明教师缺乏应有的雅量。毕竟学生只是孩子,教育他们走上正确的思想之路,正是我们教师所要完成的教育任务。陈某的变化过程不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心的工程”就必须有“心的参与”。让我们在生活中给孩子一个用心感受的过程吧!
  【思考】
  1.教育是“心的工程”,教师的“用心”换来了学生的“动心”。你有这方面的经历吗?
  2.“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果儿童生活在嘲笑的环境中,他就学会难为情……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赞扬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份。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这就是儿童在生活中学会的。请你谈谈对我这句话的体会。为了儿童的健康成长,你认为应怎样区别对待性格各异、成绩不同的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实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加大力度开拓地理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模式。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多元化  地理学科是一门特别贴近生活的学科,单一的限制学生在教室中接受书本知识,这就较大地局限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也会扼杀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从而违背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为,应该让学生从活动中、调查中、搜寻中和实践中去体验,增强他们的技能和素养。  走进农田,参与劳
【摘要】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同乐,应要求自己用“四心”去面对学生,即“童心、爱心、细心、耐心”。如此一来,班主任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一定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关键词】班主任;爱心;知心朋友;心得  班主任工作已担任多年,在这多年的工作中,我以自己的一份心去对待学生,与学生同乐,要求自己“四心”去面对学生,即“童心、爱心、细心、耐心”。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心:童心。  作为班主任,自
【摘要】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了生活→化学→生活的学习线路。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物质入手,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再过渡到有关物质的学习,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关键词】中学;化学;甲烷;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二、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达到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本课来说,有以下体会:  1.本节课的教学内
牛海绵状脑病俗称疯牛病,其主要症状是患牛精神状态失常、共济失调、感觉过敏和中枢神经系统灰质空泡化等。疯牛病给世界的畜牧业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危害,经济损失惨重。疯
【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思想,确立人生目标,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积极进取和顽强拼博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信息社会,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更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以适应社会之发展。能否培养出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全面的跨世纪人才,学校教师的作用将尤为关键。所以在平日对学生思
本论文研究了小肽载体在蛋鸡肠道不同部位的表达特点,并探讨了不同蛋白源供应形式对蛋鸡消化道肽载体的影响,以及外源激素和生长因子对蛋鸡PepT1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试验一
从小培养责任感  教育典范:1920年,有一位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索赔12.50美元。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他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我先借给你,一年后还我。”从此,这位男孩每逢周末、假日便外出辛勤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了12.50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
为了探讨饲粮铜水平对育成水貂生长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86±5日龄的健康、体重无差异的雄性美国短毛黑水貂7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以Met-Cu为铜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