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防治管理结合进行科学营林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ang2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如何防治管理结合进行科学营林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防治;管理;科学营林
  随着林木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和生态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防治林木的雨雪灾害及病虫等灾害,采取有切实可行的减灾措施,做以简要分析。
  1 林木雨雪冰冻灾害的防治措施
  林木受雨雪冰冻灾害,其受灾程度除与雨雪冰冻天气持续时间,海拔,地形地貌有关外,在上述相同的成灾环境条件下,森林经营水平,林分质量,林分健康状况、营林技术措施、造林树种选择等因子同灾害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天然林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较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人工纯林受灾最为严重,经济损失也大。过去营造的速生丰产林绝大多数为落叶松纯林,初植密度过大,抚育间伐不及时,树木为争夺阳光其高生长较快,冠幅较小,形成高、径、冠比例失调,稍部木质化程度低,当树冠积雪达到一定重量时,林木之间由于互相挤压,枝叉过多滞雪量过大,易形成大面积倒伏和折梢。
  调查发现阔叶树比较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落叶阔叶树,针叶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易受雨雪冰冻灾害。人工林受灾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未能按适地适树的原则科学地选择造林树种。选择树种时,只重视树种的经济性能,忽视了树种是否与造林地环境条件相适应,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气象条件是否适合,忽视了树种的抗气象灾害能力,没有足够重视树种的形态特征、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在抗雨雪冰冻方面的特点,偏面追求营造经济价值高的速生树种,例如在海拔800米左右的阴坡或迎风面营造大面积的落叶松纯林,极易造成冰雪灾害。
  从调查情况来看,混交林抗雨雪冰冻灾害能力强,而人工纯林易受雨雪冰冻灾害,特别是针叶纯林,很容易遭受雨雪冰冻灾害,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针阔混交、针阔混交林则抗灾能力很强。
  森林经营状况好,经营水平高,林分质量高的健康林分抗冰雪灾害;而经营不好,林分质量差的林分,无论是人工林还是天然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林木长势较弱,冠幅较小,木质化程度低,高径比严重失调,极易造成折 梢、折断和倒伏。
  2 林木病虫鼠害的防治
  森林病虫鼠的防治工作,以突出营林措施和生物防治措施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运用生物、物理、天敌等相辅相成的系统防治措施,防止环境污染,大力提倡防治无公害防治措施,把森林,病虫鼠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林木速生丰产的目的。
  2.1 做好森林病虫鼠害调查。认真地调查森林病虫鼠害,以便掌握森林病虫鼠害种类组成及种群动态及发生发展趋势、森林病虫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发生发展规律,为科学准确的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措施的制定以及天敌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及时认真做好森林病虫鼠的种类、数量、分布、林木被害程度的分析。
  2.2 抓住科学、合理、有效防治措施。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危害程度及症状,正确鉴定森林病虫种类,掌握其生物特性及在不同环境中的生长规律,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有效的防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治理效果。同时把森林病虫鼠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2.3 物理机械防治法。人为进行捕杀、阻隔、诱杀、高温处理及应用遥感等新技术进行防治称为物理机械防治,这种措施具有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便于开展群众性工作等特点;但此种措施工效低、费工、局限大,应根据规律及劳力情况具体掌握。
  2.4 天敌防治法。结合其它防治措施,利用自然界中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線虫、蜘蛛、食虫鸟以及其它食虫动物等有益生物来控制病虫害。此措施对维持生态平衡,对森林病虫害有长期抑制作用。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5 生物及仿生物药剂防治森林病虫鼠。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避免化学防治带来的环境污染,大力提倡无公害防治。防治时选择生物药剂和仿生药剂进行森林病虫鼠的除治,是实现林业生态文明的重要步骤。
  3 林木的防灾减灾措施分析
  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人类能够做的只是如何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一是加强科学预测提前预警做好防范措施,将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二是科学营造林,这是防灾减灾重要措施之一。
  受灾林地清理包括受灾林木清理和造林与更新方案。要遵循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分类实施,不搞一刀切,注重林木清理与科学经营、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扎实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清理林地不能随意清除现有植被,要强调现有植被和目的树种的保护和利用,对断梢严重林分,针叶树仍有5-6盘枝条的或阔叶树潜伏芽萌发能力较强的树种,以及每亩有50-60株正常树木的林分不宜全面伐除,应只清除折断和翻桩树木,以防止造成人为对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应及时补植与立地条件和环境相适应的树种,以利于形成异龄复层林早日发挥生态功能。对折断倒伏严重无培育前途的林分应及时全部伐除及时更新造林。
  应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造林树种,本次灾害程度严重的林分多数未能遵循这一原则,如海拔800米以上迎风面营造杉木和落叶松纯林,同时应重视选用乡土树种,并充分掌握乡土树种的适地性。
  调查发现,片林受灾程度大于行道林及孤立木,密植片林大于疏植片林。可见合理的林分密度,既是提高林分生产力的需要,也是防灾的需要。林分初植密度过大,虽可提前郁闭,但树势弱,木质化程度低,冠、径、根系生长比例失调,抗灾能力差。
  进行合理的树种混交搭配,尽量避免营造纯林。混交林不仅能够提高防雨雪冰冻灾害能力,还能有效提高防病虫害、防火功能。营造混交林要做到针阔、乔灌、落叶常绿的有机搭配。其次要强调栽植点的配置方式,提倡采用三角形或梅花型方式,使林木形成较均匀树冠。本次灾害中,林缘、沟边等边际林木倒伏或腰折主因就是树木偏冠,雪压承载力不匀所至。并大力提倡营造异龄复层林,提高林分稳定性。
  积极推行 “近自然”森林经营方法,对现有林分,尤其是残次、低产低效天然林,要引入现代林业生态学理念,遵循森林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减少人为干预,发挥森林自身生态功能,采取补植、封育、定向培育、天然或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等森林经营技术措施,引导和促进林地向异龄林,复层林、混交林方向发展,形成稳定的,复杂的,更高级的森林生物群落,降低森林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林业可持续森林经营方向的转变。
  调整人工林抚育间伐政策,提高林农抚育间伐积极性。抚育间伐原本是营林性质,而非经营性质,抚育间伐材质量差,收益低,投入大,大多数林农不愿抚育间伐,重造轻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调整抚育间伐政策,对抚育间伐材应取消限额管理,取消各种税费,给予政策扶持,以此鼓励林农加大投入适时进行中幼林抚育间伐,营造健康森林,提高林分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阐述了如何用地形图求算瞭望可见率。  关键词:地形图;瞭望可见率;计算  控制森林火灾的关键在于迅速及时地发现林火,因此林区瞭望台的建设和瞭望观察有其现实的重要意义。瞭望台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瞭望台的结构、位置、高度和瞭望可见率(可见区与管辖面积之比)等技术问题已成为“四网”之一的瞭望网的关键问题。瞭望台的位置是根据“网化”的要求和地形条件决定的;瞭望台的结构与台高有关;而瞭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土地测绘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得到了提高。土地测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及发展。但是经过调查发现,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土地测绘的质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很多地方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有助于提高土地测绘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测绘;影响因素;措施  地质测绘工作的质量对于国民经济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都有着
秃杉是第三纪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也是优良的造林树种.利用RAPD技术,通过11个多态随机引物对3个秃杉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秃杉天
在分析路堑边坡失稳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边坡防护的基本原则,并从防护技术的角度探讨提高边坡稳定性的具体方法,以提高公路路堑边坡的稳定性。
摘 要:以苏州轨道交通运营分公司应用的设备设施维修系统(Maximo)为蓝本,介绍地铁设备养护管理中信息系统的使用流程和重要作用,以及与物资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施工调度系统、财务系统的集成方法,实现维修资源的综合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设备设施;成本;效益  地铁运营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资产密集型行业,资产种类繁多、结构各异[1],涉及房屋、构筑物、人防、车辆
随着施工单位对工程实践以及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国隧道工程施工中采用的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文章对现阶段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