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弹性理念与道路绿地设计规范,从工程弹性、生态弹性、社会弹性三个方面建构道路绿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框架,提出道路绿地弹性设计的胚芽模式。以呼和浩特市东二环路为研究对象,按照“序参量触媒-多稳态分形-适应性支配”三个步骤,组织片段式、层级式、功能式三种植物配置弹性空间,提出道路绿地动态优化与适应性营造的策略。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序参量演变的乡村风貌空间有序化组织机理研究”(41701199),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教研项目“乡村振兴视野下‘在地式’乡村规划实践教学探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弹性理念与道路绿地设计规范,从工程弹性、生态弹性、社会弹性三个方面建构道路绿地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框架,提出道路绿地弹性设计的胚芽模式。以呼和浩特市东二环路为研究对象,按照“序参量触媒-多稳态分形-适应性支配”三个步骤,组织片段式、层级式、功能式三种植物配置弹性空间,提出道路绿地动态优化与适应性营造的策略。
其他文献
以李子柒团队的短视频推广为例,在传播学的“5W模式”下简要分析了李子柒视频传播与推广的特征,在此基础上从传播学视阈分析中国农产品视频推广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农产品的视频推广中存在乡村文化陌生、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足和视频推广内容良莠不齐等问题,改善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积累农业文化消费资本以降低“文化陌生”,坚持“内容为王”以加强品牌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矩阵并建立专业化团队等措施。
随着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信息化转型升级,区域物流与智慧物流建设势在必行。在对智慧物流、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等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陕西三大区域智慧物流发展现状与趋势,构建陕西三大区域智慧物流生态体系,提升对陕西省物流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带动物流企业联盟与合作向规模化、集成化、网络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增强陕西省物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陕西三大区域的融合协同与一体化发展。
通过合理改善人类农业活动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减排能力,为黑龙江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作物布局,实现粮食增产增收的同时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7年黑龙江省相关数据为依据,基于碳汇及碳足迹模型,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收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较强;水稻、大豆、玉米、蔬菜为主要碳吸收农作物,农业翻耕和化肥碳排放贡献较大;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呈现出碳生态盈余状态。因此,在减少农业碳排放方面,通过改善农田耕作及灌溉方式,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构建psi-CHECK2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褐飞虱Nlu-miRNA-8对Ccdc124基因(coiledcoil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24-like)表达的影响。首先设计合成包含与Nlu-miRNA-8结合序列的Ccdc124基因片段,构建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果蝇S2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NlumiRNA-8对Ccdc124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nlu-miRNA-8对Ccdc124组的荧光表达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空白对照、阴性对照组的荧光
综合运用最邻近指数、聚类和异常值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对秦岭西安段86处康养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秦岭西安段康养旅游资源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呈“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空间分布格局,长安区分布较为密集,其他县区分布较为稀疏;相较于其他旅游形式,康养旅游对生态的要求更高。因此,建议秦岭西安段的不同县区应制定不同的康养旅游发展战略,凸显长安区的中心地位,重点做好品牌打造、配套设施完善,探索建立康养旅游集散地;其他县市区重点做好配套设施完善,探索主题化、特色性康养旅游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