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恰逢长春地铁开通前夕,本文以长春的交通情况和长春的历史文化背景为依托,阐释了长春地铁报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初期的发展运营模式和发展策略分析。力图为地铁报的创办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地铁报;传统媒介;新媒介融合;新型营销
长春是一座“春城”,也是有着“东方底特律”之称的车辆工业强市。其城市轨道建设也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铁报这一新兴媒体也必然成为长春媒体份额中显要一分子。本文将对即将创办的长春地铁报进行多维探析。
一、长春的交通及媒体状况
长春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至此,长春地铁报的发展空间就有了可预测性的上升。
长春市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新媒介的冲击下主要报纸都面临着发行量下降、广告商减少的情况。随着地铁报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强劲发展态势与长春地铁的即将开通,各报也纷纷积极争取与地铁部门的合作,争取这一不可多得的转型发展机遇,筹备长春地铁报的创办。[1]
二、長春地铁报发展的运营模式
地铁报在中心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并预示着地铁报会随着其它城市地铁的开通进一步蔓延、壮大。根据国内各地铁报的运营及结合当今媒介现状,笔者将地铁报运营模式以下图表示:
1.相对封闭的地铁空间
地铁报的发展在相对封闭的地铁空间内,人们出行偏向选择地铁来保证出行便捷。相对乘坐地上交通乘客有固定的时间与平静的心情来阅读,选择性地接受信息,乘客也容易重拾对纸质报纸的阅读习惯。
2.新媒体的干扰
人们在地铁这一相对封闭的公共阅读场所也会选择等新媒体消遣,但由于地铁内信号较弱、不稳定且地铁内没有无线网络覆盖,使乘客对这一部分媒介的使用占用比例减少了。且地铁报的免费发送对公众比较有吸引力。
3.免费报纸的盈利
地铁报作为世界知名的免费报纸代表,从免费变为收费可能性几乎为零。商家在地铁报上可投放广告或冠名举办活动来吸引接收地铁报上信息的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发目标受众的消费行为。[2]
4.地铁空间内的竞争
大陸范围内的地铁报大体是一城一报的模式,但个别城市也出现了一城两报的情况。多家报纸同分蛋糕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不良的竞争也许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或许可以采用共同协商,分区经营的竞争渠道。
5.地铁报的内容
正确评估本市内地铁乘客的选择性需求调整报纸内容的各部分信息比例。还要调整消费信息里各部分比例,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广告推送。且这部分要随着外界的发展随时调整。此外,要以多碎片化的信息来对应乘客多碎片化的时间。[3]
三、长春地铁报的策略分析
长春地铁报的创办势在必行,而其具体办报策略可以根据现大陆各大城市地铁报运行情况进行探究,让受众切实有乘早班车品尝精神文化早餐的愉悦体验。
首先,将长春地铁报定位为生活资讯类报纸,且注意差异化竞争。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纸张质量。报纸的版式可以定为16开,方便在狭小空间内翻阅。报纸的广告与消息内容分开,参考南方报系的《南方周末》。其次,新型地铁报的内容也可以进行进一步创新,保持原有传统媒体的文本传输外也可开拓立体化传受,如在每天地铁口设置二维码扫描,下载一天的地铁报相关的歌曲与视频,这样受众就可在乘坐地铁时得到全方位视听感受,且突出了伴随性优势。此外,一些天气预报、报纸寻人、公益活动等服务都可以参与进来。一些增值服务也可以提上日程让报纸的盈利渠道更多元。再次,处于全媒体时代的当下地铁报,必定要顺应形势,创办初期就筹备官网在线阅读与APP等媒介融合新模式,拓宽地铁报的经营渠道,如举办以地铁报为基点的活动等,也可与微信微博等新新媒体进行合作,提供平台让受众参与话题讨论等。最后,地铁报的营销模式同样可以拓展,在把握好在地铁这一阅读空间的占有率外可以将其向其他轨道推广,如公交,轻轨,飞机场等,这不仅需要部门间的沟通,同时也需要报纸内容的包容性。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无法忽略其发展空间的弹性拓展。综合来看,全城交通辐射战略是可行的。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城市的精神文化需求空缺也亟待填补。这即是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也是全民文化诉求的满足挑战赛。城市交通的完善急需媒介的地上地下信息的传播。不仅要考虑如何经营下去,还要斟酌如何成为理性的传播个体与大众的舆论引导者,助推长春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颖,刘鹏.中国地铁报共论“明天”—第二届中国地铁报峰会综述[J].
新闻记者,2011(1):23-25.
[2]李莹,喻国明.开往报业春天的地铁报[J].中国报业,2008(8):37-38.
[3]陈国权.地铁报的价值认知和空间发掘[J].中国记者,2008(9):50-51.
【关键词】:地铁报;传统媒介;新媒介融合;新型营销
长春是一座“春城”,也是有着“东方底特律”之称的车辆工业强市。其城市轨道建设也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地铁报这一新兴媒体也必然成为长春媒体份额中显要一分子。本文将对即将创办的长春地铁报进行多维探析。
一、长春的交通及媒体状况
长春在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市区基本建立以快速路、快速轨道交通和准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功能多样化和结构合理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基本建成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至此,长春地铁报的发展空间就有了可预测性的上升。
长春市的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在新媒介的冲击下主要报纸都面临着发行量下降、广告商减少的情况。随着地铁报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强劲发展态势与长春地铁的即将开通,各报也纷纷积极争取与地铁部门的合作,争取这一不可多得的转型发展机遇,筹备长春地铁报的创办。[1]
二、長春地铁报发展的运营模式
地铁报在中心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并预示着地铁报会随着其它城市地铁的开通进一步蔓延、壮大。根据国内各地铁报的运营及结合当今媒介现状,笔者将地铁报运营模式以下图表示:
1.相对封闭的地铁空间
地铁报的发展在相对封闭的地铁空间内,人们出行偏向选择地铁来保证出行便捷。相对乘坐地上交通乘客有固定的时间与平静的心情来阅读,选择性地接受信息,乘客也容易重拾对纸质报纸的阅读习惯。
2.新媒体的干扰
人们在地铁这一相对封闭的公共阅读场所也会选择等新媒体消遣,但由于地铁内信号较弱、不稳定且地铁内没有无线网络覆盖,使乘客对这一部分媒介的使用占用比例减少了。且地铁报的免费发送对公众比较有吸引力。
3.免费报纸的盈利
地铁报作为世界知名的免费报纸代表,从免费变为收费可能性几乎为零。商家在地铁报上可投放广告或冠名举办活动来吸引接收地铁报上信息的目标受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发目标受众的消费行为。[2]
4.地铁空间内的竞争
大陸范围内的地铁报大体是一城一报的模式,但个别城市也出现了一城两报的情况。多家报纸同分蛋糕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不良的竞争也许会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或许可以采用共同协商,分区经营的竞争渠道。
5.地铁报的内容
正确评估本市内地铁乘客的选择性需求调整报纸内容的各部分信息比例。还要调整消费信息里各部分比例,以此为依据来进行广告推送。且这部分要随着外界的发展随时调整。此外,要以多碎片化的信息来对应乘客多碎片化的时间。[3]
三、长春地铁报的策略分析
长春地铁报的创办势在必行,而其具体办报策略可以根据现大陆各大城市地铁报运行情况进行探究,让受众切实有乘早班车品尝精神文化早餐的愉悦体验。
首先,将长春地铁报定位为生活资讯类报纸,且注意差异化竞争。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提高纸张质量。报纸的版式可以定为16开,方便在狭小空间内翻阅。报纸的广告与消息内容分开,参考南方报系的《南方周末》。其次,新型地铁报的内容也可以进行进一步创新,保持原有传统媒体的文本传输外也可开拓立体化传受,如在每天地铁口设置二维码扫描,下载一天的地铁报相关的歌曲与视频,这样受众就可在乘坐地铁时得到全方位视听感受,且突出了伴随性优势。此外,一些天气预报、报纸寻人、公益活动等服务都可以参与进来。一些增值服务也可以提上日程让报纸的盈利渠道更多元。再次,处于全媒体时代的当下地铁报,必定要顺应形势,创办初期就筹备官网在线阅读与APP等媒介融合新模式,拓宽地铁报的经营渠道,如举办以地铁报为基点的活动等,也可与微信微博等新新媒体进行合作,提供平台让受众参与话题讨论等。最后,地铁报的营销模式同样可以拓展,在把握好在地铁这一阅读空间的占有率外可以将其向其他轨道推广,如公交,轻轨,飞机场等,这不仅需要部门间的沟通,同时也需要报纸内容的包容性。这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又无法忽略其发展空间的弹性拓展。综合来看,全城交通辐射战略是可行的。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完善,城市的精神文化需求空缺也亟待填补。这即是传统媒体的发展机遇,也是全民文化诉求的满足挑战赛。城市交通的完善急需媒介的地上地下信息的传播。不仅要考虑如何经营下去,还要斟酌如何成为理性的传播个体与大众的舆论引导者,助推长春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立颖,刘鹏.中国地铁报共论“明天”—第二届中国地铁报峰会综述[J].
新闻记者,2011(1):23-25.
[2]李莹,喻国明.开往报业春天的地铁报[J].中国报业,2008(8):37-38.
[3]陈国权.地铁报的价值认知和空间发掘[J].中国记者,2008(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