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面对三种传统的选择∶中国古代文论、中国20世纪文论、现代西方文论(1)。一、中国古代文论在魏晋时期的典型语境中生成人格与人品的贯通、求体悟少分析、规范化、繁琐化的特点。随着语境缺失、知识型转换,其价值观与当代文学格格不入。二、20世纪中国文论在“救亡”语境中由对俄国文学及苏联文论的两度误读而形成“政治———社会批评”范式,此语境遭到解构,范式无法固守,导致“失语”。三、现代西方文论大量进入中国,是基于语境的交叉,并在方法论意义上为中国的批评话语提供了“快捷方式”,但我们并未被其话语权力征服,我们应主动与其对话。四、中国文论语境的缺失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的缺失。中国文化是我们文论话语的家园,创新的出走必然在获得自由之后再度回归,并最终创造出崭新的话语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