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林奇综合征肿瘤患者发病年龄的关系:分层监控策略的应用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林奇综合征主要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的,体内错配基因修复系统失活导致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其他多种肿瘤的发生。对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实施有效的监测策略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目前对在什么年龄开始监测尚存在争议。为探讨基因突变和突变类型是否与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的初发年龄相关而进行如下研究。

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英国西北部一家大型4级基因治疗转诊中心数据库登记的有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这些患者突变基因(MLH1,MSH2,MSH6,和/或PMS2)、基因突变类型(截断、拼接、大量重排)和诊断肿瘤时的年龄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

最终纳入共1 063例确诊为林奇综合征的患者,495例男性和568例女性(中位年龄52岁,年龄范围10~93岁)。546例结直肠癌患者,16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49例卵癌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68.2个月。在MLH1基因突变携带者中,409例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49例发生突变(61%),196例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53(27%)例发生突变,196例女性卵巢癌者中有15(8%)例发生突变。在MLH2基因突变携带者中,MSH2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类型)通常与女性特异性肿瘤相关。27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有83(30%)例发生突变,279例卵巢癌者中有28(10%)例发生突变,479例男性和女性结直肠癌患者中有239例发生突变(50%)。MSH6基因突变较少见,MSH6突变的患者较MSH2或MLH1突变的患者发生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年龄更晚。对突变类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女性MLH1截断突变类型的患者较其他非截断突变类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年龄更晚(平均6.6年;95%CI:2.7~10.4;P = 0.002)。MLH1截断突变类型的患者较其他非截断突变类型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年龄也更晚,但是这种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于已证实的林奇综合征患者在进行随访监测时,应根据患者突变的基因和突变类型进行分层采取不同的监测策略。MSH6基因突变的患者可以在相对年龄更大时开始进行肿瘤监测。对MLH1截断突变类型的患者较非截断突变类型的患者进行子宫内膜癌监测的开始时间可以相对晚一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亚甲蓝动脉灌注应用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对于直肠癌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市陈星海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开展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试验组(TME术中行亚甲蓝动脉灌注)58例,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及3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患者中位淋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LAR)术后早期腹泻及排粪量与吻合口瘘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41例直肠癌LAR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早期腹泻定义为术后7 d内出现过至少1次50 ml以上的水样粪便或排粪次数4次/d;术后早期排粪量定义为术后3 d内经肛管收集的水样粪便总体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早期腹泻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关系
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条件之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通过减轻胃肠手术术后患者应激反应,来缩短术后康复进程。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在ERAS中的应用包括手术前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对营养不良者进行术前营养治疗;手术当天禁食固体食物和透明液体的时间分别缩短至麻醉诱导前6 h和2 h;术后早期恢复经口进食可以改善患
目的研究发病年龄≤40岁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90例发病年龄40岁以下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术后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截止时间为2016年10月。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纳入分析的因素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Laur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完整、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的768例贲门癌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贲门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淋巴结转移率=发现淋巴结转移患者例数/清扫淋巴结患者例数;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临床病理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768例患者中男599例,女169例,平均年龄61(28~85)
目的探讨6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高危因素及临床结局。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382例≥60岁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对术后谵妄进行筛查,每日评估1次,持续7 d。比较术后谵妄与非谵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30 d病死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382例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