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收入波动问题的研究

来源 :商展经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u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民收支行为是经济社会循环的重要一环。居民收入波动又反作用于经济,主要表现为对居民消费行为、投资及个人债务的影响。本文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2020年人民生活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几年居民收入的波动情况。基于此,要提高居民的收入,促进经济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快企业生产运转,稳定收入来源,继续提升民间投资信心,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发展新兴经济,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
  关键词:居民收入;收入结构;居民消费;民间投资
  中图分类号:F21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04.0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居民收支行为是经济社会循环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2020年人民生活数据为基准,分析了近几年居民收入的波动情况,以及居民收入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1 近几年居民收入的波动分析
  1.1 居民收入总量的波动
  根据表1可知,从2015年到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1966元提升到32189元,名义增速为46.54%;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1195元提升到43834元,名义增速为40.5%;全国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11422元提升到17131元,名义增速为49.9%。五年时间,全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都出现了名义上的正增长。
  由表2可以看到,从2016年到2018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速比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都要慢1个点左右,2020年增速差距由1个点增加到新的3个点,主要原因就在于2020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的降低。
  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2020年全国、城镇及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速跟前几年比较,增速明显下降,但因为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政府的努力,全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明显正增长。
  1.2 居民收入结构的波动
  从表3居民收入的构成看,相比2019年,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财产收入、转移收入都是正增长,但是经营收入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原因就在于城镇居民在2020年第一季度未展开正常经营,受冲击比较大。从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构成上看,与2019年比,农村居民的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比例跟财产收入及转移收入对比都有明显差距,第一季度农民工停止了外出打工,工资收入及经营收入明显减少。也应看到,相比城镇居民,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都出现了正增长,但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绝对数上跟城镇居民尚有较大的差距。
  2 居民收入波动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居民收入波动,对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对家庭债务偿还的影响。
  2.1 对消费行为及消费结构的影响
  居民消费,简单理解就是居民的支出,支出和收入是典型的正向相关关系,一般而言,收入增加,消费就会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就会下降。从数据上来看,2020年第一季度人们减少外出,直接导致消费减少;另外,居民收入下降对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产生了影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不考虑价格因素与2019年相比下降1.6%。这里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27007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2019年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713元,不考虑价格因素比2019年增长2.9%。从消费结构上看,居民收入下降也导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
  根据表4,2020年在居民各类消费中烟酒消费依然保持正增长,但是衣着、生活用品、交通、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消费明显下降,与2019年相比,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2.2 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9万亿元,比2019年提高了2.9%,比2020年前11个月上升了0.3%。总额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9万亿元,比2019提高了1.0%。与2020年11月相比,12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提高了2.32%。
  根据表5,第一产业投资环比增速较高,与前11个月累计数值比较增幅为10.8%,第一产业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变化是一致的;第二三产业投资总额增速较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城镇居民收入在第一季度受冲击较大。另外,2020年1—11月,部分投资指标增速为负数,究其原因,其一是部分投资资金未形成有效投资,资金沉淀在银行账户,未得到充分利用;其二是居民收入下降限制了居民的投资意愿,即使有好的投资项目也面临手中无钱可投的局面。
  2.3 对家庭债务偿还的影响
  统计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家庭债务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高達89%,家庭债务主要表现为房贷。可以看到,家庭的债务占据了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一旦居民收入下降,将对家庭债务偿还造成很大的压力。根据招商银行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1—9月,本公司新生不良贷款240.75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07.98亿元,这些不良贷款都来源于信用卡业务;零售贷款中不良贷款新增63.56亿元,比2019年增加了14.9亿元。招行预计,未来信用卡及零售业务管控形式严峻,有较大压力。
  3 提高居民收入的建议及举措
  3.1 加快企业生产运转,稳定收入来源
  工资收入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工资来源于居民的工作岗位,只要企业生产正常运转,居民就稳住了工作岗位,也就保证了工资的稳定性。各地区各部门要科学评估外部环境风险等级,坚持抓经济生产,保证居民生产生活秩序开展。要继续鼓励居民消费,促进消费,搞活市场。央行2020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在本季度的收入感受指数是49.3%,环比上升3.2%。有15.8%的居民认为收入增加了,环比上升2%,有67.1%的居民认为收入基本没有变化,还有17.1%的居民认为收入减少了,环比下降4.6%。居民只有收入提高了,幸福感指数才会提升,经济也就被带动起来。   3.2 继续提升民间投资信心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的前11个月里,公布的各省份民间投资数据中有74%的省份,民间投资都同比正增长。其中,广东省民间投资增速1.4%,2020年内首次达到正增长水平;贵州增速比例相比其他省份较高,达到11.4%。浙江省民间投资2020年内由负转正,最终达到1.8%的增长速度,达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0.3%。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从2018起在各地建立了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的长效机制,指导各地建立在线监管审批平台,鼓励各地方公开发布优质项目,吸引民间资本投资优质项目。国家发改委强调,国家各类投资主体,都应一视同仁,不得区别对待,不得以任何形式对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基建运营设置障碍限制性门槛。多项举措,意在提升民间资本的投资信心。
  3.3 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激发全社会的投资活力,坚持扩大内需。当前国际环境不容乐观,在全年居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居民消费水平下降,可见居民消费水平尚有提升的空间。在国内大循环的背景下,政府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刺激消费。除了消费,投资也应该重视起来。投资、消费、出口三个总需求的马车,在全球经济环境发生特殊情况的当前,出口受阻,只有将重心放在投资和消费上。积极扩大居民消费的同时也要发挥投资的作用,尤其是注重投资对供给侧结构的调节优化作用,用投资改善供给结构,扩充投资空间,增加投资项目,提升民间投资的信心,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政府应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保证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不变,坚持混合所有制和竞争中性的原则,破除所有制障碍。坚持各类型企业平等对待,包括要素获取、准入许可、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力争创造公平、便利、可信、可靠的经营环境。要依法保护各类产权,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使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
  3.4 支持发展新兴经济,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结构
  近些年,网络线上经济、电商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模式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居民的收入,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城镇居民还比较低,应优先鼓励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创业,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开展农村电商,并且要为农村电商解决好物流运输不便的问题。要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盘活农村土地、农产品资源,通过电商、家庭农场、手工等促进农村居民就业,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其次,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产业、高新技术产生等新型经济,加大宣传及培训力度,吸引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到新行业,提升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鼓励创新创业,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落实好创新创业政策。最后,要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坚持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政策上优化细化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创造居民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继续深化个人所得税改革,保证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多,由此才能促进居民收入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献
  邵同尧.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5.
  原鹏飞,冯蕾.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富分化——基于DCGE模型的房地产价格上涨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4,49(09):77-90.
  张慧文.北京市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120.
  肖向东,罗能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01):68-74.
  四川工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毛春梅
其他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有一批晚清名人稿本钞本。在已经出版的第一辑中,对“秋墅”简介云:“秋墅(一八二一—一八六九),名姚仰云,秋墅其号也,亦称秋士、秋翁、课耕庐主人。初名湘,字芷芳、楚清、楚臣,别署赋秋生,室名狮石山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姚仰云是著名目录学家姚振宗(一八四二—一九零六)之父。不过,《清姚海槎先生振宗年谱》则记:“姚仰云,初名湘,字楚青,号秋墅,小字佛恩。咸丰辛酉,以
摘 要:商贸经济不仅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020年初随着新rn冠疫情的爆发,宁波商贸经济发展受到了冲击。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有
随着人民消费水平的日益增高,许多民众会选择出游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但同时游客的不文明行为问题也接踵而至。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不但会影响到个人形象,还可能致使一个城市的形象受损。  就直接影响而言,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会给旅游景区环境、景观管理带来麻烦。其次,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还会影响其他游客活动,影响旅游体验。最后,游客不文明旅游行为还会给其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基于上述现象,为分析游客
期刊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初次分配、再分配以及城乡分配政策,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宏观层面上,而且体现在微观层面上。本文从国民收入分配和居民收入分配两个层面探究我国收入分配的格局演变,根据演变的规律寻找当前收入分配格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收入分配格局;演变规律;建议;居民收入分配  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通过梳理阐释绿色会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中国绿色会展近年的发展现状,发现中国在发展绿色会展方面主要存在产业垃圾和资源浪费严重、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发展标准和监督机制缺位、绿色会展设计缺乏创新意识、行业组织单位功能发挥不足、企业固执于唯成本发展理念等问题,据此进一步探讨中国绿色会展发展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应从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视角出发联动打造多位一体的绿色会展发展路径对策。  关键词:
凤阳明中都城始建于1369年,是明太祖在自己家乡悉心营建的明代第一座都城,皇城营建的时间长达6年,终因难以收拾“役重伤人”引发了反抗,于是以“劳费”为由停止对中都皇城的
期刊
摘 要:随着产业经济的发展,产业之间相互渗透,促使产业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出现了产业融合现象。会展业如何在产业融合视角下实现转型升级,对于会展业的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基于学者对会展业产业融合的研究基础,分析会展业进行产业融合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会展业产业融合型人才培养、提高创新技术融合、借助地区特色产业与会展业融合的转型升级模式与路径对策。  关键词:会展业;产业融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模式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上海市徐汇区中部,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龙华烈士纪念馆)就在此修建.陵园包括广场仪式、英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