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是河北“15年打造经济强省”战略的突破口。唐山作为“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上重要的城市、河北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理应彰显特色临港工业的“隆起”作用,依沿海“四点一带”战略,带动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早日把河北建成“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
关键词:特色临港工业;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
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以“河北培养沿海经济隆起带”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实现河北区域经济良性调整,用15年时间把河北建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
一、发展唐山特色临港工业的必要性
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及“区域梯度开发”模式的内涵,沿海经济区域均是将临港地区(特别是港口)培育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对港口的梯度开发,逐步实现港口功能全面完善,使“增长极”彰显“隆起”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作为港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工业自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点”,但临港工业建设绝非一模而制,各地区应根据区域特点及资源分布的不同量体裁衣,通过特色产业、优势临港工业的打造,实现“极点”作用。这一点已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等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节奏及取得的成效中完全得到了证实。如在广东,以“惠州—广州—珠海—茂名—湛江”临港开发区为载体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正在形成;在天津,以塘沽临港工业区为基地、炼化为龙头,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造船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拓展方向的“海上化工新城”项目正在实施;而宁波由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汽车、能源、造纸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已经形成了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工业带,带动了宁波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重型化方向的转型。
作为河北经济“领头羊”,虽然唐山市2007年全国GDP排名第20位,但与发展较快的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其“沿海区位优势”还未全面发挥,“增长极”的“拉杆作用”动力不够强劲:临港经济“开发强度”、“区域经济贡献度”低于内陆经济(其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全市GDP总量的25%),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例超过90%。显然,沿海区域经济开发强度不够理想,产业结构比例良性失衡,影响了唐山“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动力不足”,自然也会制约河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建设步伐。因此,发展唐山特色临港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彰显唐山“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已成战略话题。
二、依唐山沿海“四点一带”战略规划,打造特色临港工业
有专家预测,当前是国际重化工业向我国转移的高峰时期,在未来5年内将基本转移到位。因此,这5年将是沿海地区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机遇期。从产业关联层面上看,一般临港工业的发展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港口基础产业发展阶段,包括海运、港口装卸、仓储等物流业;第二个阶段,依存产业发展阶段,包括造船、钢铁、石化加工、机械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临港工业,以及由上述产业带动的关联产业,如金融保险、贸易、房地产、管理、咨询、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第三个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即实现港口现代化、提升依存产业竞争力、信息、研发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根据目前临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现状看,“按产业发展逻辑次序、统筹规划”、“依区位产业优势,划分层次、突出重点”是打造特色临港工业的突破点。事实上近1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为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应尽早选择特色临港工业作为经济发展和抢滩国际市场的催化剂。但沿海地区,既是开发成本较低、适宜重化工业布局的良好区域,同时又是环境敏感区域,重化工业最易造成长链条环境污染。环境一旦恶化,负面影响极大且难以修复。因此,唐山临港工业建设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原则,在构建唐山沿海“四点一带”发展格局的同时,重点突出“循环经济”特色,搭建绿色沿海经济框架。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唐山沿海“四点一带”战略(“四点”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指贯通“四点”形成的沿海交通、经济走廊),涉及9个行政区域,产业规划面积将超过2000平方公里,是唐山市建设紧密型产业带、经济带、城市群,从而形成“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格局。笔者认为,唐山特色临港工业,必须依照“四点一带”战略,突出“循环经济”特色,扭转当前唐山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良性失衡,更好彰显“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港口基础产业建设与支柱型依存产业并动发展。按照临港工业“阶段发展”理论及国内外临港经济发展模式,第一个阶段应是港口基础产业发展,第二个阶段才是依存产业的急速发展。鉴于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及我国战略重点经济区域规划方向,笔者认为,唐山要坚持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两手抓,积极利用临港资源及优势,努力探索未来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实现临港工业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如在建设“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港——“大钢铁、大码头、大化工、大电力”为标志的工业新港城的同时,要积极申办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在抓好铁矿石、煤炭、水泥、粮食等港区物流中转基地建设的同时,做好机械制造业、食品、纸品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出口加工业,把曹妃甸港建成真正的北方大港和辐射环渤海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营造曹妃甸特色临港工业,形成“四点一带”格局的“龙头”。
2.因地制宜,整合产业结构、搭建良性产业链条。目前,唐山临港工业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性矛盾——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偏低;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失调性偏低。因此,为提高产业的带动力和覆盖力,要在重点引进那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颇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同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通过架设各产业链之间的“产业桥”、“虚拟产业网”等填补产业间“空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实力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与覆盖率。
3.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临港重化工业的布局范围广、土地占用量大,这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成矛盾。在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一方面,一些沿海省、直辖市,在闹“地荒”──有项目无土地(如珠三角,长期以来土地过度“透支”,导致用地越来越紧,地价越来越高,“地荒”已经成为制约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不科学,表现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的盲目无序和不合理、土地保护上的低效率、陆源污染加剧等方面。因此,临港产业布局必须做好长远规划,将“四点一带”按照产业布局、地区优势进行土地合理功能区划,依法论证、规划海岸带湿地自然保护区、岸线防护区、临海排污口区、垃圾堆场、产业区、休闲旅游区、人居区等的位置和面积,达到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目的,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
4.做好联动腹地区域发展的引航工作。临港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和传递作用,促进腹地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交流,有力地推动腹地经济的开放,与腹地经济实现联动发展。按照“四点一带”战略格局,特色临港工业,应重点协调唐山经济、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以港口为龙头、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为载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为支撑、国际与国内物流并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充分体现“大港口布局、高作业效率、优产业结构、强转口贸易”的准则,形成临港工业和临港服务业的组合优势,实现产业互动,共同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出口基地,带动腹地经济结构的提升,充分解决就业,缓解社会压力。
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形成国际性临港经济走廊。临港工业区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环保的角度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以期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全面发展。在开发临港工业过程中,我们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依据唐山区域、资源优势,以精品钢为龙头,实现“钢铁、装备循环产业链”;以大型炼化为龙头,打造“石化、煤化、盐化循环产业链”;以电力为龙头,构思“热电和海水淡化循环产业链”;同时在每一个产业链条中,企业间原料供应、中间产品转移以及废弃物释放等应“互供互用”,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无缝链接”、清洁生产,力争实现在每个产业之间也形成循环链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通过建立能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土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回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构成了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网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以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桥头堡”,形成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的国际性临港经济走廊。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白克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而团结奋斗[J].2006(11):9.
[2]颜廷标.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北日报,2007(2):55-57.
[3]吴楚材.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J].2002(9):77-79.
关键词:特色临港工业;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
2006年11月,河北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奋斗目标,以“河北培养沿海经济隆起带”为突破口和战略重点,实现河北区域经济良性调整,用15年时间把河北建成为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
一、发展唐山特色临港工业的必要性
根据区域经济“增长极”理论及“区域梯度开发”模式的内涵,沿海经济区域均是将临港地区(特别是港口)培育成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对港口的梯度开发,逐步实现港口功能全面完善,使“增长极”彰显“隆起”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作为港口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港工业自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的“极点”,但临港工业建设绝非一模而制,各地区应根据区域特点及资源分布的不同量体裁衣,通过特色产业、优势临港工业的打造,实现“极点”作用。这一点已从长三角、珠三角、山东等经济区域的发展模式、节奏及取得的成效中完全得到了证实。如在广东,以“惠州—广州—珠海—茂名—湛江”临港开发区为载体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正在形成;在天津,以塘沽临港工业区为基地、炼化为龙头,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造船为主导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拓展方向的“海上化工新城”项目正在实施;而宁波由于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石化、钢铁、汽车、能源、造纸等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已经形成了绵延20多公里的临港工业带,带动了宁波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重型化方向的转型。
作为河北经济“领头羊”,虽然唐山市2007年全国GDP排名第20位,但与发展较快的其他沿海城市相比,其“沿海区位优势”还未全面发挥,“增长极”的“拉杆作用”动力不够强劲:临港经济“开发强度”、“区域经济贡献度”低于内陆经济(其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不足全市GDP总量的25%),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比例超过90%。显然,沿海区域经济开发强度不够理想,产业结构比例良性失衡,影响了唐山“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的充分发挥。“增长极”的“动力不足”,自然也会制约河北“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建设步伐。因此,发展唐山特色临港工业、优化产业结构、彰显唐山“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已成战略话题。
二、依唐山沿海“四点一带”战略规划,打造特色临港工业
有专家预测,当前是国际重化工业向我国转移的高峰时期,在未来5年内将基本转移到位。因此,这5年将是沿海地区发展临港工业的重要机遇期。从产业关联层面上看,一般临港工业的发展需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港口基础产业发展阶段,包括海运、港口装卸、仓储等物流业;第二个阶段,依存产业发展阶段,包括造船、钢铁、石化加工、机械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临港工业,以及由上述产业带动的关联产业,如金融保险、贸易、房地产、管理、咨询、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第三个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阶段,即实现港口现代化、提升依存产业竞争力、信息、研发设计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根据目前临港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现状看,“按产业发展逻辑次序、统筹规划”、“依区位产业优势,划分层次、突出重点”是打造特色临港工业的突破点。事实上近10年来,我国沿海港口城市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为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应尽早选择特色临港工业作为经济发展和抢滩国际市场的催化剂。但沿海地区,既是开发成本较低、适宜重化工业布局的良好区域,同时又是环境敏感区域,重化工业最易造成长链条环境污染。环境一旦恶化,负面影响极大且难以修复。因此,唐山临港工业建设一定要遵循科学发展原则,在构建唐山沿海“四点一带”发展格局的同时,重点突出“循环经济”特色,搭建绿色沿海经济框架。
所谓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唐山沿海“四点一带”战略(“四点”指曹妃甸新区、乐亭新区、丰南沿海工业区和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带”指贯通“四点”形成的沿海交通、经济走廊),涉及9个行政区域,产业规划面积将超过2000平方公里,是唐山市建设紧密型产业带、经济带、城市群,从而形成“大开发、大开放”的发展格局。笔者认为,唐山特色临港工业,必须依照“四点一带”战略,突出“循环经济”特色,扭转当前唐山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良性失衡,更好彰显“河北沿海经济隆起带增长极”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1.港口基础产业建设与支柱型依存产业并动发展。按照临港工业“阶段发展”理论及国内外临港经济发展模式,第一个阶段应是港口基础产业发展,第二个阶段才是依存产业的急速发展。鉴于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及我国战略重点经济区域规划方向,笔者认为,唐山要坚持港口建设和发展临港工业两手抓,积极利用临港资源及优势,努力探索未来的产业生态和发展模式,实现临港工业区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如在建设“河北一号工程”曹妃甸港——“大钢铁、大码头、大化工、大电力”为标志的工业新港城的同时,要积极申办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在抓好铁矿石、煤炭、水泥、粮食等港区物流中转基地建设的同时,做好机械制造业、食品、纸品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出口加工业,把曹妃甸港建成真正的北方大港和辐射环渤海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营造曹妃甸特色临港工业,形成“四点一带”格局的“龙头”。
2.因地制宜,整合产业结构、搭建良性产业链条。目前,唐山临港工业的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性矛盾——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还偏低;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不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一产业占绝对主导地位,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失调性偏低。因此,为提高产业的带动力和覆盖力,要在重点引进那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颇具竞争优势的产业同时,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制造业基地”的思路,通过架设各产业链之间的“产业桥”、“虚拟产业网”等填补产业间“空缺”,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的竞争实力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与覆盖率。
3.规划、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临港重化工业的布局范围广、土地占用量大,这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形成矛盾。在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今天,一方面,一些沿海省、直辖市,在闹“地荒”──有项目无土地(如珠三角,长期以来土地过度“透支”,导致用地越来越紧,地价越来越高,“地荒”已经成为制约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土地利用不科学,表现在土地资源利用上的盲目无序和不合理、土地保护上的低效率、陆源污染加剧等方面。因此,临港产业布局必须做好长远规划,将“四点一带”按照产业布局、地区优势进行土地合理功能区划,依法论证、规划海岸带湿地自然保护区、岸线防护区、临海排污口区、垃圾堆场、产业区、休闲旅游区、人居区等的位置和面积,达到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同时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目的,推动土地的集约利用。
4.做好联动腹地区域发展的引航工作。临港工业园区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辐射和传递作用,促进腹地区域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交流,有力地推动腹地经济的开放,与腹地经济实现联动发展。按照“四点一带”战略格局,特色临港工业,应重点协调唐山经济、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以港口为龙头、国际和国内货物运输为载体、现代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为支撑、国际与国内物流并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管理科学、运作高效的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充分体现“大港口布局、高作业效率、优产业结构、强转口贸易”的准则,形成临港工业和临港服务业的组合优势,实现产业互动,共同打造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化出口基地,带动腹地经济结构的提升,充分解决就业,缓解社会压力。
5.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树立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形成国际性临港经济走廊。临港工业区要特别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从环保的角度优先发展高科技、高投入、低污染的项目,以期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全面发展。在开发临港工业过程中,我们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依据唐山区域、资源优势,以精品钢为龙头,实现“钢铁、装备循环产业链”;以大型炼化为龙头,打造“石化、煤化、盐化循环产业链”;以电力为龙头,构思“热电和海水淡化循环产业链”;同时在每一个产业链条中,企业间原料供应、中间产品转移以及废弃物释放等应“互供互用”,上下游企业之间实现“无缝链接”、清洁生产,力争实现在每个产业之间也形成循环链接,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通过建立能源、水资源、固体废弃物、土地等资源的高效利用,进而推进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回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构成了产业内部、产业之间、产业与社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网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以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桥头堡”,形成与“天津滨海新区”对接的国际性临港经济走廊。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白克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而团结奋斗[J].2006(11):9.
[2]颜廷标.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河北日报,2007(2):55-57.
[3]吴楚材.中国沿海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J].2002(9):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