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则不得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和信息的高度发达,仿佛给我们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不自觉已经和先哲们处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了。
透过纸媒、影视、网路,我们知道了无数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一经媒体放大给普罗大众,那就已经再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媒体和大众的交错,可以赋予该事件数倍丰富的内涵。
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非常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呼唤正气,抵制物欲。我们常常会感动于一些身边的小事物、小人物,平凡的举动透出人性的光辉。然而,出现在不同场合的“奉献”事件,除了一些本原意义上的“无私奉献”之外,也可能被赋予诸如“作秀”、“炒作”、“被迫”等等不同的理解。
“奉献”,本质上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给予”,乃是近乎佛家所讲的“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则不得。而这里的“舍”,也绝不是一种基于功利计算的交换,乃是出于内心良知所驱动的行为,从根本上,它合于天道。
二千多年来,释迦、基督,肩荷全人类的罪恶,他们的舍,乃是基于一种无与伦比的大爱,其爱至大无涯,包罗万有,爱人所不能爱,为人所不能为。所以他们的经典,至今仍旧烛照整个人类的心灵。他们舍掉的是有限的肉体,却因之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心中没有一己的私念,所念兹在兹的是自己国民的福祉,无论其通过何种方式达到目的,其发心,依然是正义大道。舍弃小家,得到的是天下大家。视其功业,自然应该竹帛名垂。
大商人、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莫不皆然。都不是对于一己的利害过分着意,他们在倾力追逐自己的理想,运用不同的语言,通过一种卓绝的努力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周遭的关爱。其生命的价值,在埋头苦干中得到释放和升华。至于名利,不过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对于他们本人,是毫不在意的。
其实世上本无所谓“奉献”,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担自己的一份责,彼此觉得自然而妥帖。只是计较的人多了,才让我们感受到“奉献”者的价值。《老子》中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善利万物而不争”,虽然我们可能日用而不知,但它就是“奉献”,其中包含几层意思:一是“善”,不是盲目胡来,包含着一种“智慧”和“擅长”的意思;二是“利”,一定要切实有利,产生效果,当然,从佛家起心动念的角度看,一种善念,虽然可能客观上不会产生结果,也不失为一种“奉献”,就是所谓“无畏”布施;三是“万物”,一定还要无差别,博爱,一落分别,就生妄想,一生妄想,即堕泥潭;四是“不争”,不计较多寡得失,不必对自己下意识帮助过的人念念不忘,等待回报的心理是非常沉重的,往往会把一个原本清纯美好的事件最终演变为一次交易,甚至是结了一个恶缘。
对于人间得失利害参悟比较透彻的人,大体都能明白“舍”和“得”的关系,由着自己内心的驱使,全身心投注到自己最应该从事的事业中,在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中,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放大、延续甚至重生。
责任编辑 张向永
我们的社会正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科技和信息的高度发达,仿佛给我们装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我们不自觉已经和先哲们处在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中了。
透过纸媒、影视、网路,我们知道了无数的社会现象以及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一个人的行为,一经媒体放大给普罗大众,那就已经再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媒体和大众的交错,可以赋予该事件数倍丰富的内涵。
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非常需要一种“奉献”精神,在全社会呼唤正气,抵制物欲。我们常常会感动于一些身边的小事物、小人物,平凡的举动透出人性的光辉。然而,出现在不同场合的“奉献”事件,除了一些本原意义上的“无私奉献”之外,也可能被赋予诸如“作秀”、“炒作”、“被迫”等等不同的理解。
“奉献”,本质上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给予”,乃是近乎佛家所讲的“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不舍则不得。而这里的“舍”,也绝不是一种基于功利计算的交换,乃是出于内心良知所驱动的行为,从根本上,它合于天道。
二千多年来,释迦、基督,肩荷全人类的罪恶,他们的舍,乃是基于一种无与伦比的大爱,其爱至大无涯,包罗万有,爱人所不能爱,为人所不能为。所以他们的经典,至今仍旧烛照整个人类的心灵。他们舍掉的是有限的肉体,却因之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一些伟大的政治家,心中没有一己的私念,所念兹在兹的是自己国民的福祉,无论其通过何种方式达到目的,其发心,依然是正义大道。舍弃小家,得到的是天下大家。视其功业,自然应该竹帛名垂。
大商人、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莫不皆然。都不是对于一己的利害过分着意,他们在倾力追逐自己的理想,运用不同的语言,通过一种卓绝的努力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对周遭的关爱。其生命的价值,在埋头苦干中得到释放和升华。至于名利,不过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对于他们本人,是毫不在意的。
其实世上本无所谓“奉献”,各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担自己的一份责,彼此觉得自然而妥帖。只是计较的人多了,才让我们感受到“奉献”者的价值。《老子》中讲: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故几于道。“善利万物而不争”,虽然我们可能日用而不知,但它就是“奉献”,其中包含几层意思:一是“善”,不是盲目胡来,包含着一种“智慧”和“擅长”的意思;二是“利”,一定要切实有利,产生效果,当然,从佛家起心动念的角度看,一种善念,虽然可能客观上不会产生结果,也不失为一种“奉献”,就是所谓“无畏”布施;三是“万物”,一定还要无差别,博爱,一落分别,就生妄想,一生妄想,即堕泥潭;四是“不争”,不计较多寡得失,不必对自己下意识帮助过的人念念不忘,等待回报的心理是非常沉重的,往往会把一个原本清纯美好的事件最终演变为一次交易,甚至是结了一个恶缘。
对于人间得失利害参悟比较透彻的人,大体都能明白“舍”和“得”的关系,由着自己内心的驱使,全身心投注到自己最应该从事的事业中,在这种忘我的工作状态中,个体的生命价值得以放大、延续甚至重生。
责任编辑 张向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