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的组织及实践研究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pay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学习其自身的优势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本文将结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探究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组织及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组织实践
  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丰富的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对提高其教学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这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很难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探究式学习就是根据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对具体问题展开探究讨论,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数学知识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并且促进了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中要注意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有联系,同时创设的情境要新鲜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注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这不仅能使学生对要探究的问题感兴趣,更容易的掌握数学知识,还能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创设数学的问题情境,可以采取以下的方式:
  (一)创设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的比抽象思维快,他们对事物的感性认知要强于理性认知,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的问题情境时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寻找问题原型,从而引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和热情,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认识小数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小数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可以让学生探讨生活中有哪些出现小数的情况,如学生乘车时常常会看到超过“1.2米的儿童请买票”这样的字样,洗衣粉上也常会标注4.5千克,这里的1.2和4.5就是小数,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自己课本的标价,学生就会发现更多小数的存在与应用。
  (二)设置悬念
  小学生对自己感到好奇的事物更有探索的兴趣,因此教师创设的情境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如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小数乘法》这部分的内容时,教师提问“苹果每千克0.8元,香蕉每千克1.5元,买3千克的苹果和2千克的香蕉需要多少元钱?”这种提问方式虽然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但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限。教师可以换一种提问方式如“苹果每千克0.8元,香蕉每千克1.5元,一共有20元钱,可以买多少千克的苹果,多少千克的香蕉,有几种方法?”这种提问方式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而且与第一种提问方式相比可以促进学生多次运算,从而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
  二、重视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不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任务探究、创设情景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相应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探究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创新丰富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组织过程中应该注意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对探究活动的开展过程和方式进行设计,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时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还要能促进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探究方法,形成探究习惯和探究思维。如教师在进行百分数的运算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某厂三月份的用电计划是2500度,实际上用了2125度,请问节约了百分之几”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先求出实际节约了多少用电量,然后再除以计划用电量得出节约了百分之十五。有的同学认为可以把计划用电量看做是“1”求出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百分之几,通过“1”与这个数值相减,也能得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对百分数运算知识的掌握也能更加牢固并且促进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并通过探索方法和思维进行学习,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倡导合作交流,营造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想把教与学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水平就要重视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和实践离不开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交流,在合作中促进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此外,在合作交流中也要重视营造民主氛围,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对其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进行的学习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营造民主轻松地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着极大的参与探究的热情,思维活跃,自信乐观,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并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并进行评价,认真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教师在进行《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时,教师提出的应用题有的学生认为用数学运算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的这种做法正确,表扬学生的逆向思维比较强,接着引导学生用方程思维解决问题,体会方程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的便利,这种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结束语
  小学数学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时应该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思维、倡导合作交流,营造民主氛围,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的优势,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水平。
  作者简介:李绍华,男,安徽省六安市人,汉,专科学历,论文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作者单位: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區双河镇百洋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琼.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6(1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校园中,数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以实验为载体主要就是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动手操作时,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思考、分析以及归纳等,能够有效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到最后能够有效的获得概念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等,数学实验教学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形式来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推动学生更好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实验实践教学  在小
期刊
以贵州尖山营滑坡为工程背景,通过对深度学习的总结与分析,建立多层感知器模型以对该滑坡危险区范围进行非线性预测研究。通过对深度神经网络算法的优化,构建64-128-32-1四层多层感知器模型,并以滑坡最大高差、滑坡体积、滑源区坡度、坡脚坡度、地层倾角作为输入量,以滑坡最大水平运动距离作为输出量对该模型进行训练,实现影响因素与运动距离的非线性映射。根据对贵州省尖山营滑坡调查和研究,尖山营滑坡区域面积约648700 m2,体积约1200万m3,属于特大型滑坡。依据最优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部分水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仍存在很大的困惑,那么初、高中的数学教学差异给他们带来哪些影响,如何适应?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教学差异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是中小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基础学科。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更新教学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