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中的后勤服务管理是企业生存保障的前提,电力企业培训中心的后勤服务管理也是培训中心发展的坚实保障。以服务管理领域流行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理论依据,对带有特殊性的培训中心后勤管理进行深入探讨,探析其服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量差距弥补的办法。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优先级
作者简介:张中(1965-),男,回族,北京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北京 102401)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77-02
培训中心是电力企业的管理服务部门,其后勤服务管理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但因其有非生产的特性,又显现出独有的特殊性。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推进,电网的结构改革和深化发展要求培训中心更要紧跟电网企业的发展步伐,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其后勤服务保障部门需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培训中心发展的需求,夯实培训中心的基础。服务差距模型(SQGM)为管理者提供了供需服务的管理框架,基于SQGM不仅有助于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找出造成服务差距的根源,以弥补各差距所造成的服务不足。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
1985年美国学者Parasueaman、Zeithamall和Berry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式及其对未来研究的意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可作为服务组织改进服务质量和营销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管理者指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的方向(见图1)。
该模型指出了服务质量的五大差距:一是质量认知差距,即组织管理者不能准确感知顾客的服务预期;二是服务管理者所制定的服务标准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不一致而导致的差距;三是服务传递差距,即服务生产与传递过程没有严格按照企业所制定的标准而进行服务产生的差距;四是服务沟通差距,服务宣传做出的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而产生的差距;五是感知服务质量差距,即顾客感受到的服务质量与其所预期的服务质量不一致所产生的差距。第五个差距与前四个差距密切相关,具有因果关系。
二、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依据,探究企业后勤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弥合措施
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是后勤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而后勤服务质量是使用者(部门、员工)预期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质量之间的差距,其差值大小反应了服务质量好坏,它准确地指明了服务质量管理的方向。根据质量差距模型深入探究后勤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后勤服务管理者的认知与使用者(部门、员工)期望之间的差距
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服务和服务竞争者的特性。其表现为服务管理者对具体使用者质量期望的感觉不准确,不能做到正确认知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即存在着感觉失真,管理者不能站在使用者角度看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使用者的需求调研不够,信息不准确,管理者凭经验办事。二是未对使用者做准确的需求分析。三是没有实际勘察现场,只是通过间接地传递导致信息反馈失真,造成服务不准确。
弥合办法:提高服务管理者对服务和服务竞争特性的认知程度,加大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力度,精熟管理操作流程。对使用部门或员工做充分地调研,不能凭经验办事。如工程维修管理者在实施服务前必须实地考察,设备设施都要准确的判断其实际生存状态,弄懂使用者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招标询价前,让使用者主动提需求,保持培训中心选用职工代表监督员听审制度,效仿新闻发布会的听证员,增加其透明度。以此需求为基础制定询价书后再行招标,才能制定精准的施工维修方案;采购管理者首先依托资产员的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制定月、年采购计划,要求各业务部门定期汇报采购方案,比较核实使用者需求的真实性,最后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上交给计划管理者,再上交给公司。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一次计划采购流程,这样既达到了公司倡导的物资集约化的目的,也满足了使用部门的真实需求。这一流程的完成需要采购主管、资产主管、各部门资产员和中心计划主管的有机配合,才能准确完成服务。可以杜绝各部门虚报或重复报的旧有习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使用者的攀比与不满情绪。
2.后勤服务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与后勤管理部门制订的服务标准不统一的差距
即使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准确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服务管理人员对使用者需求的理解同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限制、短期行为、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管理人员能力限制等;管理人员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企业目标调整、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服务可行性的认识程度等。
弥合办法:加强后勤管理者培训,尤其是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学习和认识。如设备维修主管要在现有设备情况下,依托资产管理员提供的资产全寿命信息,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来判断其维修次数和资产寿命。在有维修价值的基础上,掌握市场行情,对其维修费用做出准确预算以期资金节支,避免随意维修的短期行为。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应及早向资产管理主管提供信息,以判断资产残值是否报废,来提高中心资产的利用率和资产健康系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和效率。因培训中心具有培训授课的特殊性,则培训是培训中心的核心业务。对办公用电气设备和电子教具设备的管理应设置维护维修优先级,保障在授课状态下都能使其正常工作运转;工程维修主管要盯准企业发展方向,积极调研企业和各部门的功能走向,适时作出工程改建和维修改造的具体计划,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向主管领导汇报前瞻性的计划。
3.后勤服务过程中基层服务管理员的行为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服务质量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异
造成差异的原因:一是不同的基层管理员为使用者提供满意服务的愿望是不同的;二是同一管理员由于长期从事一种重复性的服务而感觉枯燥导致懈怠;三是部分管理员没有能力按标准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弥合方法:强化学习企业文化和服务标准,加强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加强培训中心特色“家文化”的灌输。要求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要定期对其所辖资产进行查看并记录,建立资产状态记录薄(台账)。不能准确掌握设备状况而出现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服务失败。因此,必须加强重点设备的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报到维修主管以防差错,增强资产状况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超前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不合格管理员。否则,管理缺口会越来越大。
4.传递沟通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
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沟通的计划与执行不符,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在宣传服务过程中承诺过度。如:对计划不缜密,只限于网上发布;对承诺不慎重,只限于经验陈述。由此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让使用部门无法全面正确理解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和保障作用。
弥合方法:慎承诺,重兑现。后勤管理部门及管理者要加强与使用部门的沟通。各部室要相互协作,计划调整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以使之做好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加强全程实施效果管理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满足用户要求。时间变化更要及时告知,加大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与使用者进行充分交流,真正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采购主管制定计划化后,应该反馈给使用部门,使之清晰本次采购的内容,让使用者明白其所报资产设备不一定被采纳,因为还要核实真实性和紧迫性,并要求使用者回执确认,有异议者可向中心领导反映。这样既可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又可使使用者满意。增强其亲和度,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三集五大”的宗旨。
5.使用者的感知与期望的服务不一致
为了缩小两者的终极差异必须首先弥合前四个差异,因为第五个差异受到前四个差异的影响,具有数学上的函数关系和事物逻辑的因果关系。
三、结论
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于电力企业培训中心后勤服务管理实践,需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对服务对象的感知回馈,及时发现潜在的服务质量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制定或修正服务标准,以最终达到服务和需求的零距离,弥合服务差距,真正提高后勤服务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文.影响服务质量的几种差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
(11).
[2]王啸岱,李莉.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
[3]魏丽坤.Kana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的比较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9).
[4]曾立裘.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差距弥合[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6).
关键词: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服务优先级
作者简介:张中(1965-),男,回族,北京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高级讲师。(北京 102401)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0-0177-02
培训中心是电力企业的管理服务部门,其后勤服务管理具有一般企业的普遍性,但因其有非生产的特性,又显现出独有的特殊性。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的全面推进,电网的结构改革和深化发展要求培训中心更要紧跟电网企业的发展步伐,并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优质的服务。这就要求其后勤服务保障部门需具备先进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培训中心发展的需求,夯实培训中心的基础。服务差距模型(SQGM)为管理者提供了供需服务的管理框架,基于SQGM不仅有助于了解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而且还能找出造成服务差距的根源,以弥补各差距所造成的服务不足。
一、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分析
1985年美国学者Parasueaman、Zeithamall和Berry在《服务质量的概念模式及其对未来研究的意义》一文中首次提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该模型可作为服务组织改进服务质量和营销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分析服务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为管理者指明如何改进服务质量的方向(见图1)。
该模型指出了服务质量的五大差距:一是质量认知差距,即组织管理者不能准确感知顾客的服务预期;二是服务管理者所制定的服务标准与顾客对服务的预期不一致而导致的差距;三是服务传递差距,即服务生产与传递过程没有严格按照企业所制定的标准而进行服务产生的差距;四是服务沟通差距,服务宣传做出的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而产生的差距;五是感知服务质量差距,即顾客感受到的服务质量与其所预期的服务质量不一致所产生的差距。第五个差距与前四个差距密切相关,具有因果关系。
二、以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为依据,探究企业后勤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弥合措施
后勤服务质量管理是后勤服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培训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坚实保障。而后勤服务质量是使用者(部门、员工)预期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质量之间的差距,其差值大小反应了服务质量好坏,它准确地指明了服务质量管理的方向。根据质量差距模型深入探究后勤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后勤服务管理者的认知与使用者(部门、员工)期望之间的差距
管理者没有深刻理解服务和服务竞争者的特性。其表现为服务管理者对具体使用者质量期望的感觉不准确,不能做到正确认知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即存在着感觉失真,管理者不能站在使用者角度看服务。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使用者的需求调研不够,信息不准确,管理者凭经验办事。二是未对使用者做准确的需求分析。三是没有实际勘察现场,只是通过间接地传递导致信息反馈失真,造成服务不准确。
弥合办法:提高服务管理者对服务和服务竞争特性的认知程度,加大学习质量管理知识力度,精熟管理操作流程。对使用部门或员工做充分地调研,不能凭经验办事。如工程维修管理者在实施服务前必须实地考察,设备设施都要准确的判断其实际生存状态,弄懂使用者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招标询价前,让使用者主动提需求,保持培训中心选用职工代表监督员听审制度,效仿新闻发布会的听证员,增加其透明度。以此需求为基础制定询价书后再行招标,才能制定精准的施工维修方案;采购管理者首先依托资产员的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制定月、年采购计划,要求各业务部门定期汇报采购方案,比较核实使用者需求的真实性,最后制定准确的采购计划上交给计划管理者,再上交给公司。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一次计划采购流程,这样既达到了公司倡导的物资集约化的目的,也满足了使用部门的真实需求。这一流程的完成需要采购主管、资产主管、各部门资产员和中心计划主管的有机配合,才能准确完成服务。可以杜绝各部门虚报或重复报的旧有习惯,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和使用者的攀比与不满情绪。
2.后勤服务管理者对服务质量的认知与后勤管理部门制订的服务标准不统一的差距
即使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准确理解了使用者的需求,服务管理人员对使用者需求的理解同管理部门制定的标准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差异。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资源限制、短期行为、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管理人员能力限制等;管理人员对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企业目标调整、服务流程标准化程度、服务可行性的认识程度等。
弥合办法:加强后勤管理者培训,尤其是标准化管理流程的学习和认识。如设备维修主管要在现有设备情况下,依托资产管理员提供的资产全寿命信息,充分了解设备的使用年限来判断其维修次数和资产寿命。在有维修价值的基础上,掌握市场行情,对其维修费用做出准确预算以期资金节支,避免随意维修的短期行为。没有维修价值的设备应及早向资产管理主管提供信息,以判断资产残值是否报废,来提高中心资产的利用率和资产健康系数,满足使用者的使用功能和效率。因培训中心具有培训授课的特殊性,则培训是培训中心的核心业务。对办公用电气设备和电子教具设备的管理应设置维护维修优先级,保障在授课状态下都能使其正常工作运转;工程维修主管要盯准企业发展方向,积极调研企业和各部门的功能走向,适时作出工程改建和维修改造的具体计划,并作出可行性报告向主管领导汇报前瞻性的计划。
3.后勤服务过程中基层服务管理员的行为不符合质量标准,造成服务质量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异
造成差异的原因:一是不同的基层管理员为使用者提供满意服务的愿望是不同的;二是同一管理员由于长期从事一种重复性的服务而感觉枯燥导致懈怠;三是部分管理员没有能力按标准来为使用者提供服务。 弥合方法:强化学习企业文化和服务标准,加强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修养。加强培训中心特色“家文化”的灌输。要求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要定期对其所辖资产进行查看并记录,建立资产状态记录薄(台账)。不能准确掌握设备状况而出现突发事件是最大的服务失败。因此,必须加强重点设备的管理,出现问题及时报到维修主管以防差错,增强资产状况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超前性。加大绩效考核力度,制定有效的奖惩机制,提高管理者的积极性。管理部门应及时调整不合格管理员。否则,管理缺口会越来越大。
4.传递沟通承诺与实际提供的服务不一致
后勤服务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沟通的计划与执行不符,后勤服务管理部门在宣传服务过程中承诺过度。如:对计划不缜密,只限于网上发布;对承诺不慎重,只限于经验陈述。由此对后勤管理部门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让使用部门无法全面正确理解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和保障作用。
弥合方法:慎承诺,重兑现。后勤管理部门及管理者要加强与使用部门的沟通。各部室要相互协作,计划调整应及时通知使用部门,以使之做好相应的调整,同时要加强全程实施效果管理和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方案,以满足用户要求。时间变化更要及时告知,加大服务过程的透明度,且在施工过程中要与使用者进行充分交流,真正倾听用户的真实需求。采购主管制定计划化后,应该反馈给使用部门,使之清晰本次采购的内容,让使用者明白其所报资产设备不一定被采纳,因为还要核实真实性和紧迫性,并要求使用者回执确认,有异议者可向中心领导反映。这样既可增加采购的透明度,又可使使用者满意。增强其亲和度,也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三集五大”的宗旨。
5.使用者的感知与期望的服务不一致
为了缩小两者的终极差异必须首先弥合前四个差异,因为第五个差异受到前四个差异的影响,具有数学上的函数关系和事物逻辑的因果关系。
三、结论
应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于电力企业培训中心后勤服务管理实践,需坚持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导向。通过不断对服务对象的感知回馈,及时发现潜在的服务质量差距。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并制定或修正服务标准,以最终达到服务和需求的零距离,弥合服务差距,真正提高后勤服务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刘丽文.影响服务质量的几种差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0,
(11).
[2]王啸岱,李莉.基于服务质量差距模型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12).
[3]魏丽坤.Kana模型和服务质量差距的比较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9).
[4]曾立裘.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及差距弥合[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