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赏析古典诗词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a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教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古典诗歌;鉴赏能力;诗歌题材;思想内容;意境
  一、熟悉重要作家、作品
  熟悉作者便可了解其作品主要内容、风格,如:战国时期的屈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曹操、陶渊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元稹、杜牧、李商隐,宋代的陆游、苏轼、柳永、李清照等。对于这些名家,我们不仅要熟悉个人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要了解他们的风格特点,尤其要理解他们有名的作品,掌握好写作技巧。如李清照,她的人生经历分为两个时期,即南渡前和南渡后,作品风格也由于时期不同而迥异。所以,我们在进行鉴赏时,要结合作者的人生不同时期。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相比较,都是写愁,但《醉花阴》属前期作品,虽愁无恨,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闺愁,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闲愁;而《声声慢》则是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后,人生步入凄凉的晚年,这种愁是“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深愁,是内心“戚戚惨惨凄凄”真实的表白。
  二、了解一些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
  中国古典诗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都有它自身的特点。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另外,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都应了解。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十分丰富,了解一些文化常识,对鉴赏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而诗词中的一些意象的含义更为重要。随着诗词的发展,一些意象往往赋予了特定的含义,所以理解意象的含义也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些意象的蕴含之意,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
  如“秋雁南飞”表思乡之情,“折柳”表送别离愁、“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双鲤”“鸿雁”代书信等等。
  三、善于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
  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歌,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四、了解用典和化用诗句的妙处
  古典诗词常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诗歌中的妙用。
  李商隐是唐代用典最多的诗人。他的诗用典颇具特色,无论语典、事典,甚至某些神话传说,都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变幻莫测。《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连用四个典故,表达出隐曲之意、难言之情。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的词句:“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词中诗人把自己平生际遇和无法施展抱负的闲愁,隐含在典故之中。
  苏轼《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即化用李白的诗句“晴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实写与虚写、虚实相生,停杯一问之”,更好地表达了苏轼仕途失意,亲人亡故、与弟弟远隔千里不得相见的那种愁闷,从而对着明月发出前古一问,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五、掌握诗词题材
  古典诗词题材较多,主要有 “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等,了解诗词的题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词。
  写景抒情诗。古人作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
  咏物言志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诗人的志向和品质通过所咏之物表达出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在《咏石灰》中表达了十七岁的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边塞诗。古代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者不乏其人,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中,我们也就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的边塞诗最有成就。
  怀古咏史诗。咏史诗是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治史、以史喻今。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触,融入在他的诗歌之中。如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这类诗歌,对历史人物与事件、对诗人本身及所处时代都要有所了解。
  六、要会分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得亲友资助,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千百年来一直激动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积极的作用。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七、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
  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典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典诗歌的艺术境界。
  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之所以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完全在于诗人对春江花月夜景作尽情描绘,对自身内在情感与诗的情韵意境作淋漓酣畅的展示。这首诗着力于诗境的融造,全诗以丰富的意象,形成诗境容量的丰富感与充实感。同时,围绕着丰富的意象,诗人的成功之处恰恰在于舍去具象的描摹与刻划,着力于诗境整体的合成。诗中对生命美好的感受体认,对月圆人寿的强烈向往,对人生暂促的惆怅伤感,对宇宙亘古的哲理思索,全都溶浸于既透明纯净又似有似无的春江月色之中,造成一种既明丽又静谧的梦幻般的美的情调与境界。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八、结语
  古典诗词鉴赏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活动,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典诗歌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
  参考文献:
  [1]刘效军.古典诗词教学中的诵读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
  [2]石耿立,董业明. 大学语文[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随;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
期刊
摘 要: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并且也关系到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当前,各高校二级学院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教学人员素质低,教学结构不完整,教学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落后等问题。目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最有效的措施是转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管理结构,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关键词: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
期刊
摘 要: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重要性一方面体现在作文在学生最终高考成绩的重要影响上,更重要的是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长远意义。各级各类学校要立足实际,积极创新语文课堂中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本文将紧紧围绕高中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这一主题,在简单阐述当下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基础上,探讨
期刊
摘 要:艺术院校的英语教材编写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教材编写存在的问题很多,在当今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大浪潮下,需要对单一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的同时,也要对教材进行修订,提出分级教学等方法,以学生兴趣的激发为目标,提高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关键词:艺术院校;英语教材;编写思考  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要面对的是多元化的世界,当代国际间的艺术文化交流品类繁多,频次增多,艺术交流要学习、借
期刊
摘 要:初中生问题行为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也常常出现在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甚至就是成绩优秀的学生也具有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行为。作为初中老师又兼任着班主任,应当思考学生成长之关键时期的矫正策略。本文所做的相关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关键词:初中学生;身心健康;引领策略  我们所执教的初中学生,存有身心健康问题的比较广泛,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究其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教师的教育教学失策当是主要
期刊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发展方向,也是教育目的的重要表现。所谓的素质,是在遗传获得性基础上,通过环境的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机构,包括人们思想品质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和心理品质以及劳动技能等。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提高素质的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潜能,注重形
期刊
摘 要:前人论后主词颇多,却鲜有确论概括后主之词旨。今借《二十四诗品》之“自然”尝试为之。述其词“自然”之表现在:意象选取的自然贴切、情感抒发的率性任真和语言风格的本色天然。  关键词:后主词;自然  一、“自然”之内涵  李煜(937―978)是南唐后主,降宋以后被宋太宗以牵机药毒死。史载后主精书法、通音律、工绘画、善诗词,尤以词之成就最高,今存词30多首。前人论后主词,多论其白描式的语言风格和
期刊
摘 要: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内容里并不短缺科学技术知识,却严重短缺让班主任和学生抬头认路的哲学智慧。对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而言,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人与大自然相处的智慧是至关重要的。班级自主管理的实施,最佳的表现形式就是给班主任和学生以行为智慧。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班级自主管理。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要求  班级自主管理的终极目的不可能一朝一夕实现,它是通过班主任对具
期刊
摘 要:文章论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同时指出要实现教师素质的自我提高应做到的三点。  关键词:教育观念;师德;知识素养;政策法规;自知;自爱;自律  当前,我国为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手段、方法的创新以及突破,培养高素质学生,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懂得教
期刊
摘 要:人的品格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非常重要,要正确认识品格的重要性,鼓励开展对青少年的品格教育,尤其是提倡体育锻炼,竞技体育。本文从竞技体育锻炼的角度,阐述竞技体育对大学生品格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竞技体育;大学生品格;培养; 作用  大学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的培训,也要关注意志和人格的培养,要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奋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教会他们与人和睦相处,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