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新型CeO2基电解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zyla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LITSOFC)将SOFC的操作温度降低到400~800℃,解决了传统SOFC因温度过高带来的材料选择、制备等问题,成为近年来SOFC研究领域的热点。本文从一种氧离子/质子共传导的新型CeO2基中低温SOFC复合电解质材料为出发点,探讨了相关的制备技术、结构、电性能,最后对可能的传导机理进行了讨论。用共沉淀法和燃烧法分别制备了Ce0.8Sm0.2O1.9(SDC)纳米粉末,并构造了单电池。电池性能测试表明,由于SDC电导率不够大和Ce4+在H2中的还原问题,限制了SDC基燃料电池开路电压和功率密度的提高。分别采用SDC与(Li/Na)2CO3、(Li/K)2CO3和(K/Na)2CO3制备了SDC-碳酸盐复合电解质。碳酸盐以无定形态存在并包覆在SDC颗粒上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对不同碳酸盐含量的复合电解质进行了氧化性气氛和还原性气氛下的交流阻抗测试。气氛中CO2、O2、H2和H2O含量对电导率的影响也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的电导率与纯SDC相比有明显增大,并在熔点附近有显著提高;低于电导率转变温度的电导增加来自于复合增强效应,高于转变温度的电导率由熔融态的碳酸盐和复合物中超离子导电相变作用共同贡献。交流电导研究并不能完全表征氧离子和质子的导电情况,因此构造复合电解质单电池,对燃料电池环境(氢气/空气)下的直流导电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含量为20wt.%时的燃料电池具有最高的开路电压和功率密度,650℃最大功率密度可达580mW cm-2。燃料电池气氛下的直流电导率变化趋势与交流电导率一致,说明氧离子/质子传导特性与碳酸盐的本征离子活动能力有关。用气体浓差电池测得了复合电解质在潮湿的氧化性气氛下离子的传输数,结果表明传导以氧离子为主。用直流极化法测得复合电解质在氧气中的氧离子电导率和氢气中质子电导率,表明氧离子的传导能力低于质子的传导能力。对复合电解质中的导电机理进行探讨。认为复合电解质中氧离子在氧化物体相和两相界面通过氧空位传导,质子在两相界面通过与CO32-形成中间态的HCO3-进行传导。复合后电导率的大小与能否在电解质中形成连通的体相和界面以及氧化物和碳酸盐的性质有关。
其他文献
通过焦硫酸钾熔融法和钛酸丁酯溶胶法制得TiO2酸性溶胶,采用浸渍、振荡等手段制得TiO2/海泡石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对活性艳兰模拟染料废水的吸附和光催化性能,得出复合
将DMF(N,N-二甲基甲酰胺)分散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再将修饰电极依次沉积纳米金和L-半胱氨酸(L-Cys),并通过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吸附Fe3O4@Au纳米复合材料,再
随着科学技术在焊接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数字化技术和波形控制技术在弧焊电源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以表面张力熔滴过渡(STT)为基本指导思想,应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对CO2
2003年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适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它是继2000年第55届联合国大会通过《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
氢是一种理想的能源载体,在清洁燃料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甲烷水蒸汽重整制氢工艺是制氢的重要途径,二氧化碳吸收是强化该制氢过程的重要手段,而二氧化碳吸收剂性能将直接影
本文的实验分为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的是在无模板剂的条件下通过纳米片状Y(OH)CO3:Eu3+水热200℃温度下保温两小时处理后,卷曲成空心纳米管再组装成花状放射结构的产物,最
目的:颗粒物质是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有证据表明污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颗粒物质通过迅速进入到血液循环后可与血管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