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的内容包含创业价值和创业事实,并在教育实践中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判断价值与事实的基本标准和“敏锐的嗅觉”。现行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工业教育和工业文化”,这种刚性的教育使高校逐渐变成“一台机器”,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正如“产品制造”过程一般。高校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应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以后者为导向,构建富有实效性的创业课程体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凝聚创业共识,通过制度创新、编制专家化师资队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以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关键词】艺术人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 引言
世界高等教育經历了“教学—研究—创业”的发展过程,即从最初的教学型院校到研究型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由此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领域对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艺术学科人才培养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二、我国高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艺术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并且深受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其发展模式单一。当前,艺术学科教育也基本上是遵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大框架设置课程来开展学科教学,推动学科发展。最终致使人才的培养同知识经济时代的结合存在一定间隙,没有按照文化产业领域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以保守的“灌输式、填鸭式和师傅带徒弟式”为主,教学实践过分地注重教育结果而轻视教育过程,导致现在高校培养的艺术学科人才严重缺乏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多是依赖于教学积累的经验和各个院系之间的相互“照搬”,也因此出现了高校艺术学科体系、学科属性、培养模式过渡滞后的现象。
从现行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工业教育和工业文化”,这种工业劳动式的教育虽然实现了集中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但是,这种刚性的教育使高校逐渐归于单一,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则过于流程化,一个个具有学科专长、思维创新和专业素养的学生往往被淹没在一群学生当中,学校采用这样的模式开展教育不是培养人才,而是机械地“制造”人才。
三、原因分析
艺术人才创业培养模式落后,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创业教育条件资料缺乏
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坚实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的基石。其中具有专业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很匮乏,这也是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缺乏装备有创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师资力量,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也无从谈起。同时,高校缺乏充实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即使充满了创业的热情,但因为实践资源的缺乏,无平台依托,无法将想法付诸于实践,。
(二)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相比于创业教育,学校更关注于学生的就业教育,集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在创业教育方面,相关工作还很薄弱。尽管,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育中一些高校也仅仅流于形式[3],没有明确目标,创业教育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学模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艺术学科人才进行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是笼统的讲授基本知识,未能同实际和艺术学科特点结合。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还未形成系统性理论,加上缺乏完善的体系,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四、以创业教育为向导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艺术学科的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重要能力:
创新能力。即把创新思想转为现实的科研结果,管理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习能力,即对学科及学科以外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
管理能力,包括分析判断、经营决策、化解风险、信息处理等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创业者需要指挥、调动、协调自己的员工,集中分配、调度和使用非人力资源。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和校风优化方面进行构建[4]。
(一)建设富有实效性的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创业课程体系,学生的心智、思维和价值取向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生变化。课题体系的构建取决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结构,虽然不同艺术专业的课程目标完全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讲比较具体也便于实施,而课程结果作为创业素质的某种分解,在激烈学生创业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创业课程的实效性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专业方向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和完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体现在创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注重体系内课程的整合、衔接与关联,着重课程内容提炼与更新”为原则,以“突出创新、因材施教和加强实践”为重点,确保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突出艺术学科专业的特色和发展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注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实际课题的引入。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抓好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传统教学方向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生态设计、市场研究、传媒研究、媒体设计、信息设计等较新的内容。要敢于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让学生将创意设计与市场产业接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艺术、技术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最终,在创造精神和务实态度结合的过程实现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艺术学科人才目标。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凝聚创业共识
大学生是具有创业潜力的一个群体,但是多数大学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结构。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创业行为激励方面都有所欠缺。就学校内部而言,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观念。学校和院系首先要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其次将开展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其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艺术学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此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突出的艺术人才。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到不同的场合开展自由演讲,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演讲的过程中体会和探寻谈判的技巧,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个人能力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艺术节、演奏会、藝术表演、学术讲座等相关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艺术学科研讨会,用新的形式、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性方案研究,用现实的企业需求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三)通过制度创新编制专家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艺术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石。所谓专家化师资队伍是指教师队伍经过长期在一个方向上的积累,最终实现其知识结构和其他劳动者保持着充分差异的目标。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覆盖全部学科,同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结构,因此对艺术专业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需求要求较高,教师需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探索意识与总结能力。从目前的来看,建设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需要解决创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身份问题,给予准确定位,包括:建立创业教学学科、设置专职任教、建立激励机制、突破体制性流动障碍和吸引体制外专家等。无论是“社会型”、“管理型”还是“学院型”师资,他们的身份都不仅仅局限于专任的创业教育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目标。以管理型师资为例,在现行大学管理模式下教师队伍流动频繁,在此处积累的人力资源无法用于他处,因此出现了多数人更倾向于追求职务晋升而不是专业化提高。
(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仅需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素养、创业意识与能力、创业政策与市场和创业程序与技巧等内容,应该作为每一个艺术学科学生的一个必要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北京大学孙仪教授提出:职业教育观念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那一刻开始,大一阶段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寻找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大二阶段进行职业探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可从事的职业;大三、大四阶段为就业和创业做准备,包括学习就业和创业政策、学习求职和创业技巧等。以此为基础做到两个结合:创业指导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其次,学院还应创建良好的艺术风气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努力倡导学生与教师以平等关系进行学习和切磋,逐渐淡化书本权威、教师权威和领导权威,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优化教学环境,提升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五、结束语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以创业教育为向导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实现了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人才,推进了艺术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同时,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提高学生时代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水,胡瑞文.人才供求视角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艺术学科发展状况研究[J].美育学刊,2013,9(6):67.
[2]胡忠丽.浅析艺术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2013,11(21):280.
[3]徐婵.试论在设计艺术院校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构想[J].台州学院学报,2009,45(2):75-77.
[4]周宝松,李齐建,朱蕾.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2,17(1):34.
基金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学科竞赛融入课堂——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项目系列论文(项目号:2014zdjy056)
作者简介:徐艺(198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徐豪(196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
【关键词】艺术人才;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一、 引言
世界高等教育經历了“教学—研究—创业”的发展过程,即从最初的教学型院校到研究型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由此可见,开展创业教育是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产业领域对综合性艺术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艺术学科人才培养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创业教育相结合。
二、我国高校艺术学科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艺术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并且深受传统教育思维模式影响,其发展模式单一。当前,艺术学科教育也基本上是遵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大框架设置课程来开展学科教学,推动学科发展。最终致使人才的培养同知识经济时代的结合存在一定间隙,没有按照文化产业领域对艺术人才的要求进行。教学模式以保守的“灌输式、填鸭式和师傅带徒弟式”为主,教学实践过分地注重教育结果而轻视教育过程,导致现在高校培养的艺术学科人才严重缺乏综合性的创新能力。教学方法多是依赖于教学积累的经验和各个院系之间的相互“照搬”,也因此出现了高校艺术学科体系、学科属性、培养模式过渡滞后的现象。
从现行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来看,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工业教育和工业文化”,这种工业劳动式的教育虽然实现了集中化、标准化和专业化。但是,这种刚性的教育使高校逐渐归于单一,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则过于流程化,一个个具有学科专长、思维创新和专业素养的学生往往被淹没在一群学生当中,学校采用这样的模式开展教育不是培养人才,而是机械地“制造”人才。
三、原因分析
艺术人才创业培养模式落后,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一)创业教育条件资料缺乏
学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坚实的师资队伍和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是确保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的基石。其中具有专业能力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创业教育的实效性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目前在这些方面还很匮乏,这也是我国多数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缺乏装备有创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师资力量,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学生也无从谈起。同时,高校缺乏充实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即使充满了创业的热情,但因为实践资源的缺乏,无平台依托,无法将想法付诸于实践,。
(二)创业教育重视不足
目前,相比于创业教育,学校更关注于学生的就业教育,集中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指导课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在创业教育方面,相关工作还很薄弱。尽管,目前部分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在实际教育中一些高校也仅仅流于形式[3],没有明确目标,创业教育也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三)教学模式落后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对艺术学科人才进行创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仅是笼统的讲授基本知识,未能同实际和艺术学科特点结合。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还未形成系统性理论,加上缺乏完善的体系,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四、以创业教育为向导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艺术学科的人才在掌握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以下几种重要能力:
创新能力。即把创新思想转为现实的科研结果,管理方法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习能力,即对学科及学科以外知识的获取能力,包括对知识的接受、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运用;
管理能力,包括分析判断、经营决策、化解风险、信息处理等能力;
组织领导能力,创业者需要指挥、调动、协调自己的员工,集中分配、调度和使用非人力资源。
上述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建设和校风优化方面进行构建[4]。
(一)建设富有实效性的创业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实施载体是创业课程体系,学生的心智、思维和价值取向会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发生变化。课题体系的构建取决于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决定课程结构,虽然不同艺术专业的课程目标完全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讲比较具体也便于实施,而课程结果作为创业素质的某种分解,在激烈学生创业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创业课程的实效性需要通过教学改革、优化专业方向和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适时修订和完善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体现在创业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各个教学环节中,以“注重体系内课程的整合、衔接与关联,着重课程内容提炼与更新”为原则,以“突出创新、因材施教和加强实践”为重点,确保艺术学科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框架下,突出艺术学科专业的特色和发展要求。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强化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注重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实际课题的引入。例如:视觉传达专业的学生在抓好品牌推广、包装、书籍、装帧、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传统教学方向的同时,需要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生态设计、市场研究、传媒研究、媒体设计、信息设计等较新的内容。要敢于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和专业之间的交叉和融合,让学生将创意设计与市场产业接轨,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体验艺术、技术和功能的完美结合。最终,在创造精神和务实态度结合的过程实现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艺术学科人才目标。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凝聚创业共识
大学生是具有创业潜力的一个群体,但是多数大学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结构。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还是创业行为激励方面都有所欠缺。就学校内部而言,学校、院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树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以创业教育为核心的观念。学校和院系首先要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其次将开展创业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为其营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艺术学院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艺术修养,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意见,以此培养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突出的艺术人才。例如:鼓励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到不同的场合开展自由演讲,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在演讲的过程中体会和探寻谈判的技巧,为以后的就业和创业活动奠定坚实的个人能力基础;组织学生参与学院举办的艺术节、演奏会、藝术表演、学术讲座等相关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艺术学科研讨会,用新的形式、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让学生参与实践性方案研究,用现实的企业需求启发学生的创业思维,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
(三)通过制度创新编制专家化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艺术学科创业教育实施的基石。所谓专家化师资队伍是指教师队伍经过长期在一个方向上的积累,最终实现其知识结构和其他劳动者保持着充分差异的目标。与国外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没有覆盖全部学科,同时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结构,因此对艺术专业型的创业教育师资需求要求较高,教师需具有一定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探索意识与总结能力。从目前的来看,建设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需要解决创业教育从业人员的身份问题,给予准确定位,包括:建立创业教学学科、设置专职任教、建立激励机制、突破体制性流动障碍和吸引体制外专家等。无论是“社会型”、“管理型”还是“学院型”师资,他们的身份都不仅仅局限于专任的创业教育教师,他们有着不同的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目标。以管理型师资为例,在现行大学管理模式下教师队伍流动频繁,在此处积累的人力资源无法用于他处,因此出现了多数人更倾向于追求职务晋升而不是专业化提高。
(四)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在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中不仅需要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更重要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创业教育》课程包括:创业素养、创业意识与能力、创业政策与市场和创业程序与技巧等内容,应该作为每一个艺术学科学生的一个必要课程,贯穿于整个大学的学习过程。北京大学孙仪教授提出:职业教育观念应该从学生进入大学那一刻开始,大一阶段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寻找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大二阶段进行职业探索,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可从事的职业;大三、大四阶段为就业和创业做准备,包括学习就业和创业政策、学习求职和创业技巧等。以此为基础做到两个结合:创业指导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
其次,学院还应创建良好的艺术风气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努力倡导学生与教师以平等关系进行学习和切磋,逐渐淡化书本权威、教师权威和领导权威,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优化教学环境,提升艺术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五、结束语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新要求,以创业教育为向导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思路和方法。实现了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能力、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人才,推进了艺术学科的发展和专业建设。同时,推动了高等教育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在提高学生时代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海水,胡瑞文.人才供求视角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艺术学科发展状况研究[J].美育学刊,2013,9(6):67.
[2]胡忠丽.浅析艺术院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时代教育,2013,11(21):280.
[3]徐婵.试论在设计艺术院校大学生中进行创业教育的构想[J].台州学院学报,2009,45(2):75-77.
[4]周宝松,李齐建,朱蕾.艺术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艺术教育,2012,17(1):34.
基金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项目《学科竞赛融入课堂——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项目系列论文(项目号:2014zdjy056)
作者简介:徐艺(1989—),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徐豪(1963—),男,山东泰安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