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发展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k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地位尤为重要。在孩子幼儿园放学后父母掌握孩子的一切信息,并监督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家长作为孩子信息的主要提供来源,可以与幼儿园加强联系与沟通。从而共同为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而努力。因此在幼儿园课程中家长进行积极参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主要讲解了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問题,最后提出几点幼儿园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家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22-01
  幼儿园课程中家长的参与和家长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在活动中让幼儿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同时也可以拉近家长与幼儿园的关系,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的环境。父母参与到幼儿园课程之中可以激发幼儿的表现欲,努力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让幼儿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与真诚。因此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中多创新一些家长参与的教学模式可以更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1.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主要是指幼儿园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与他们的父母共同完成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幼儿园对此类亲子教学内容可以进行细致的计划,帮助父母多个角度地去了解孩子,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对于幼儿园的幼儿而言,幼儿园课程家长的参与可以帮助幼儿减轻自卑情绪,增加自信心,以最好的状态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与活动当中。在父母参与的课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爸爸妈妈的另外一面,与父母的交流、合作方式就像朋友一样,可以更好地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幼儿园孩子的父母而言,参与到孩子的课程中可以观察到孩子与同龄伙伴交流的另外一面,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缺点,从而针对有待改善的地方进行更好地教育。对于孩子表现突出的地方,家长也需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在参与到孩子的课程中,家长与教师的沟通也会越来越频繁,多考虑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逐渐改进自身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园而言,多组织亲子活动有利于及时听取家长提出的教学建议,逐渐改善教学机制,为幼儿教育创造更好地学习环境。
  2.当前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的重要性,只是简单地认为幼儿园自身的教学课程对幼儿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如此一来教师与家长缺乏沟通,也不了解幼儿离园后在家里的表现,这样并不利于全方面地了解幼儿,也不利于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些幼儿家长认为幼儿园期间教师只是帮助看管孩子,不需要参与进来,再加上平时工作的繁忙更没有时间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因此并不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情况与心理状况的变化。这都会造成幼儿园课程家长的参与缺失,十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3.幼儿园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的具体对策
  (1)提高幼儿园教师教学素质,合理设置家长参与的教学课程
  传统的教学思路是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家长很少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之中。甚至有些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幼儿理解能力有限,仅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讲解时也是囫囵吞枣,这是严重不负责的行为。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合理设置家长参与的教学课程,合理安排家长参与的课程时间,因为大部分家长都在工作,设置家长参与的课程一定要提前与家长沟通。提高教师对家长参与的重视程度,加强教师与幼儿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质量,可以组织教师去优秀的幼儿园参观、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多创新家长参与的教学活动。在设置家长参与的教学课程时,教师对于一些成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多考虑这些孩子的内心想法和心理活动,多给予他们一些关怀。幼儿园的教师也可以多进行交流与沟通,多去分享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指出对方的不足,从而为幼儿园课程的教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
  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历越高的家长越注重亲子活动以及对孩子的陪伴。学历较低的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参与到孩子课程中的重要性,仅是简单认为在幼儿园由老师教育即可,不再需要家长的陪伴。这种教育理念是十分错误的,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多给予孩子陪伴,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幼儿园课程中,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情感链接。对于幼儿园的亲子教学课程,家长也可以积极献言建策,提供一些活动建议。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多去看一些亲子书籍,掌握先进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幼儿园多向老师了解孩子最近的学习和生活动态,以更好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4.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教学课程中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对幼儿的成长与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时期孩子的成长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家长的陪伴与老师的指引,这有助于幼儿积极乐观的性格养成。因此幼儿园教师与家长应该多沟通、交流,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多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
  参考文献
  [1]谢飞君.幼儿园课程改革最强有力的支撑—家长的改变[J].教育观察,2019.8(03):131-132
  [2]邓腊梅.将家长纳为幼儿园课程主体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230-23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广泛铺开,校外活动课程都不应只是学校教育的重复,而应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更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发展和延伸。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只是课本知识的复制,而应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的相互补充,更应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校外活动课程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传承;校外活动课程  【中图分类
摘 要: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这也是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地方,因此在校园管理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也在进一步与家长建立深度联系,追求实行家校联合的教育模式,利用家长来管理学生在家庭之中的生活状态和学习情况,而教师来负责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表现和学习态度,双方共同保障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即谈一谈班级教育中共同体建设下的家校合作实践。  關键词:初中;班级教育
摘 要:现今国家发展对幼儿早期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庭阅读环境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在这种情况下受到了重视。家庭阅读环境下幼儿早期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推动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发展,改善了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方式,提高了幼儿早期进行阅读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阅读环境;幼儿早期;指导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025-01  在国家发展形
摘 要:“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介,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阅读的过程。亲子互动的阅读方式,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思想道德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亲子共读;阅读兴趣;阅读方法;亲子关系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4-0026-01  阅读是幸福的,阅读可以让人视通四海,思接
摘 要:家园共育是幼教工作的改革趋势,为了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统一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观念,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建立合作、互补、和谐的关系。农村幼儿园实施家园共育,需要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共同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综合能力提升,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从小让孩子们接受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能促进孩子们口语的发展,增强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我班以古诗文为载体相继开展了古诗诵读活动,让孩子们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古诗诵读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我班特有的班级文化。  关键词:班级文化;古诗诵读;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
摘 要: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效果是由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决定的。可见,教育教学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实现家校合作。在此家校合作大环境下,政府投资学校着力建设家庭教育博物馆,引导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并将其与语文阅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与家长合作阅读的过程中,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家校合作;阅读教学;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母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初中语文的实际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和分析,笔者发现母亲的教育和指导在学生学习能力成长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中,笔者将以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的教学为例,浅谈母亲教育与初中生语文认知能力及学习成绩的关系。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母亲引导  【中图分类号】G 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数学课堂体验创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指明灯,所以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讲课方式进行创新,让学生们知道自己有一个“有趣”的教师,每堂课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就会期待着这节课又有什么“新花样”,这样可以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知识。教师还要推行个性教育,并且掌握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
摘 要: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在小学阶段,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其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等特点,教师与家长需要进行辅助性的训练与引导,从其兴趣爱好以及个性等处罚,通过科学的制定学习计划,有意识的训练和引导小学生的学习习惯,通过多管齐下的帮助策略,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学习习惯;训练;引导  【中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