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水”背后,产品创新的移植思维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ergbe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2020年2月刊中,笔者曾发布《用移植思维助力产品差异化》一文。
  文中介紹了笔者1999年参加某知名白酒企业的茶叶营销研讨会中,和与会嘉宾大谈特谈小罐茶时,由曾经历的“大河鱼用大河水来烹饪更巴适”之美食传奇,触发灵感,用移植思维提出“高山茶用高山泉水来煮来泡”的创意。
  该方案据说至今尚在论证中,今时逢农夫山泉新品“泡茶山泉水”上市之际,笔者再次想到先前的产品创意,想到移植思维的妙用。

高山泉水泡高山茶更地道


  当时,笔者提出用“高山泉水”作为赠品,倡导“高山茶要用高山泉水来煮来泡更地道”的消费理念,以此来支撑公司拳头产品的高品质、高价格。而用赠水券来追踪与服务高端茶客,增强产品黏性,也从服务上区隔了众多茶企,对塑造高端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带着“高山茶要用高山泉来煮来泡”的构想,笔者翻阅了大量书刊,希望找到史料支撑。



  古人云:水为茶之母。可见,要泡出一杯好茶,用水是很关键的。自古以来,茶人对水津津乐道,爱水入迷。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曾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泉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陆羽书中所提及的上上水—山泉水,便是经过很多砂石层渗透出来的,经过多次过滤,清澈透明、杂质少、水质软、味道甘甜,非常适合作为泡茶之用。用山泉水来泡茶,汤色明亮,并能使茶的色、香、味、形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而我们今天大量都市人用的自来水,虽然理论上讲可以用来泡茶,但自来水经过消毒程序,普遍有氯气等物质存在,气味不佳。直接用来泡茶,会影响到茶汤的滋味和香气;即便经过再次净化,与山泉也不可比拟。
  由此看来,高档山茶要体现“高端”,从山泉水上着手是既有出处又有现实意义的,堪称神来之笔。

高山泡茶水横空出世


  近日为迎接茶叶旺季的到来,农夫山泉率先推出了一款专为泡茶而生的“武夷山泉水”泡茶水,开辟高山泡茶水这一细分市场。
  据悉,农夫“泡茶山泉水”产品,是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权威机构对泡茶水的研究成果而打造。
  泡茶的本质是茶叶中茶氨酸、茶多酚等风味物质释放的过程,水与茶叶释放的物质产生反应,而水中的矿物质就像我们烹饪时加的调味品一样,决定着整个茶汤的色香味。
  当水中完全没有矿物质的时候,茶汤的味道就像没放盐的菜肴一样寡淡无味,当水中的矿化物质超标的时候,茶汤的味道就像放了过量的油盐一样难以入口,只有符合标准矿物质含量的水,才能最终沏得一杯好茶。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推荐:电导率标准10~100μS/cm的山泉水才是合适的泡茶水。

移植思维的硬核


  回过头来看,从“大河鱼用大河水来烹饪更巴适”到“高山泉水泡高山茶更地道”,进而到“高山泡茶水横空出世”,都是移植思维在起决定作用。移植思维,作为跨界思维的一种,在创新应用中关键在于移植的硬核不得改变,巧妙借助联想和类比等手段,深入加工和再创造。
  据了解,我国共有大小茶企大约6万家,国内销售额也有近3000亿元,已然是一个超大规模的饮茶市场。
  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的迭代,传统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中国茶叶行业也正在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行业中有越来越多的新老茶叶品牌推出了专业化、年轻化、创新化的产品,使得茶叶的消费金额逐年提升。而伴随着茶叶的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于茶叶衍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泡茶水这一衍生品的消费需求正逐渐凸显出来。
  懂茶的人都知道,八分的茶,配上十分的水,才可收获一杯好茶。但据市场调查,消费者对于什么是好的泡茶水没有清晰的认知,如何厘清中国泡茶水的新标准,成为重大的商机。此背景下,农夫山泉推出高山泡茶水可谓顺势而为,水到渠成。

移植思维的“陷阱”


  移植思维用不好,也容易掉入自设陷阱。曾比肩江小白的凉露白酒,如今市场凉凉,似乎是早早就注定的败局。



  川渝地区的消费者,大多喜爱吃火锅。川渝正宗火锅讲究麻辣鲜香、无辣不欢。吃辣吃麻,一杯啤酒饮料下肚,酣畅淋漓,好生痛快;啤酒成了火锅当仁不让的绝配。
  那么,有没有一款白酒能切入这一场景细分呢?
  凉露白酒应运而生。研究发现,人们吃辣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明显的“快感”,但肠胃却承受不了辣椒的过度刺激。吃辣喝白酒,更是存在着辣口、烧胃、肚子难受等困扰。
  凉露宣称其是为此专门研制的具有花果香的凉润型露酒。它在生产工艺上采用“植物凉素”的特有技术酿造,使酒体柔和饱满,香醇甘净,入口凉润,回口甘甜,好喝、顺吞、不辣口,搭配吃辣,口感绝佳。
  “吃辣喝的白酒”—凉露酒“精准”的定位,通过资本的助推,一时间在成都、重庆等地构建出立体化、多元化的宣传攻势,希望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凉露酒与吃辣场景的“强”连接关系。然而,凉露此举却全然不顾及消费者的认知与感受,不仅以自嗨的方式提出一通佐证“说辞”,命名上加上一个“凉”字,自创“凉润型”白酒品类,而且“吃辣喝白酒解辣”这个消费场景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为了“移植”白酒到解辣这个场景,凉露自说自话,从根本上便难以自圆其说,消费者认知上对此产生抗拒也不足为奇。几年瞎折腾,市场是试金石,给予凉露当头一棒。
  因此,移植思维的应用,底层逻辑务必要正确,否则就是事与愿违的陷阱。凉露的教训值得深刻警醒!
  作者:快消品行业资深营销人
其他文献
供应商、团长与仓配是社区团购的三大基础要素。按照行业惯例,供应商被列为社区团购电商平台的外协组织,团长属于内网。于社区团购模式,近期看团长,远期看供应链,长期看仓配,很显然,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关键环节,具有中长期的战略重要性。换句话说,团长犹如手足,缺乏团长就如同残疾了;供应商犹如咽喉,没有咽喉人就会死。关于供应链,从理念到动作需遵守21条军规。 1.分布式结构  社区团购是标准的分布式电商模式,
期刊
管理是人类5000年来变化最稳定、发展最缓慢的规律。国外的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代的更迭,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很多有利参考。但管理除了理事,还要管人。东西方的风土人情差别巨大,照搬西方理论并不完全适用。那什么才是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枕邊书呢?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在知行合一方面,毛泽东堪称榜样,在近代中国鲜有人能出其右。历史上像毛泽东这样,将起义失
期刊
“3、2、1,上链接!”  随着主播倒计时的口号,早早守在直播间的消费者纷纷下单,争抢着自己心仪的商品。  这一幕,正是发生在淘宝直播。自2016年3月创办以来,淘宝直播业务高速增长,阿里巴巴2020年度全球投资者大会的消息显示:过去12个月,淘宝直播的成交额超过3000亿元。  而今,随着直播电商赛道竞争者不断拥入,淘宝直播也迎来了新的改版。1月12日,淘宝直播宣布升级,正式发布“点淘”App,
期刊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与玩法成为品牌突破的关键。随着品牌的发展进入新的竞争阶段,不少品牌借助新的传播方式、渠道以及新商业模式,成功获得用户的青睐,助力品牌快速占领市场。  为了稳固和拓宽市场份额,有不少国货品牌成功翻红,以更年轻的姿态走进用户心里,如李宁、老干妈、马应龙、大白兔奶糖、娃哈哈等,也有不少新兴品牌成功抓住传播的风口,成为年轻消费者青睐的对象,如完美日记、元气森林、花西子、
期刊
戰争是一种最强的竞争形态。战争或者竞争,是力量的竞赛。  战场中的取胜法则,也往往成为商战中强有力的竞争方法论。  战争环境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如何捕捉战机、灵活对敌?如何料敌先机、把控战局?在敌我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又该如何以弱胜强、以小博大?  百年党史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门,其中宝贵的军事战略思维、方法和原则,也完全可以衔接到当下所处的商业环境中,指引企业找到符合自身的解决方案,让企
期刊
从来没有哪个行业像今天的鞋履行业一样,在品牌已经被消费者认可的情况下,从高端品牌到大众品牌,在短短的三五年间,一个又一个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为什么这些硬质皮鞋出现了行业性的品牌崩塌?  很多人认为是电商惹的祸。这个“锅”该让电商背吗?对消费者而言,电商只是一个销售渠道而已。归根结底,是因为鞋企没有回归到产品的本质和经营的逻辑。  下面笔者将从品牌陨落的现象、原因、曾经辉煌的原因和如何重新崛起四
期刊
日本经济学家提出过一个新词—猫咪经济学,所谓“猫咪经济学”是指不管经济多么困难,大众对猫及其相关产品的热情永远高涨,只要商家用对猫咪,就能吸引关注并从中获益。随着宠物市场的日益庞大,猫咪经济学也在我国初现峥嵘。  从猫咪的服装、零食、玩具,到以猫咪为主题的咖啡馆,再到近期饱受争议的“共享猫咪”,创业者们不断拓展着“喵经济”外延的同时,也经受着经营和舆论方面的考验。  前段时间,“9.9元共享猫咪”
期刊
2020年,全世界消费市场出现了历史性天平倾斜,中国正变成生产最大国与消费最大国,在未来的大国博弈中获得双重筹码。谁都无法否认,中国强大的消费需求正让它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区别于餐饮、百货等传统消费,新消费由数字化推动,基于社交网络等新媒介,线上线下融合等新商业模式,崛起势头异常迅猛。从直播带货爆火到新消费转型升级,中国社会的消费习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蜕变。新消费大时代  以下四大维度构成了中
期刊
战争或者竞争,是力量的竞赛。  战争或者竞争的特殊规律是弱者胜强者败,劣者胜优者败。  ……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整个中国统治者这样说。我们又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作战的各个局部的敌人这样说。这件事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敌人一般地都摸熟我们的脾气了。然而敌人不能取消我们的胜利,也不能避免他们的损失,因为何时何地我们这样做,他们不晓得。这一点我们是保守秘密的。  毛泽东面对“敌强我弱”的现实
期刊
“你说我们百年以后,还会有人记得我们在朝鲜干过的那些事儿吗?”  那年,名为“逆光飞行”(本名林超)的漫画家前去拜访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人,老人鬓发苍白,记忆也模糊不清了,但还是一如既往地讲述了当年战场上的惨烈往事。不过在逆光飞行看来,这段历史对于年轻人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枯燥”,所以起初他并没有打算将这段历史作为动画的重点内容。直到临走时,老人随口发出了开头的那一句感叹。  正是这句话,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