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的实践特征?觹

来源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1069423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一方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另一方是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而轻视或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研究,从根本上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主要取决于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接受和实践;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接受主体认同、接受并转化到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结构中去,则取决于接受主体动力。因此,研究接受主体动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它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动力就是接受主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动机。接受主体动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动力,它自身的特征集中表现为客观性、动态性、多样性、差异性和社会性。
  一、客观性。接受主体动力的客观性是指作为引起、激发和驱使接受主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力量和自我意识,就其形式上看,它具有主观性;而就其内容上看,它却具有客观性。接受主体动力的形成和发展必然受到客观外界条件即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同时受到接受主体的主观内部因素和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状况的影响。一般而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对接受主体动力形成和发展的制约是决定性的。接受主体动力作为接受主体的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必然受制于接受主体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对其成员的思想政治品质要求。对于任何个体、群体和任何社会发展阶段,接受主体的思想政治观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差别和对立,几乎是普遍的,只不过其程度与具体表现不同罢了。因此,必须根据当时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政治观点及道德品质的要求,对学生这一接受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以期使社会成员养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行。接受主体动力来自于社会发展对思想道德的要求与自身思想品德现状的矛盾,本质上是对社会发展提出的思想品德要求的一种主观反映。脱离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发展实际,脱离社会发展对接受主体思想品德的要求,接受主体动力也就不会存在。
  二、动态性。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接受主体动力也同样如此。首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个重要概念,“接受主体动力”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思维的历史和人们使用概念的经验证明:“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对接受主体动力的认识也将逐步深入,逐步逼近真理性认识。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总是指向接受主体的接受行为,接受主体的接受行为一定程度上服从教育主体的主导。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精神方式和相应的物质载体,对接受主体施加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意识形态影响,激发接受主体的接受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作为接受主体的受教育者受激起的接受动力的驱使,积极参与受教育活动,经过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这三个心理要素的触媒作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从教育主体那里获得的一定的品德认识转化为社会和教育主体所需要的品德行为,这些又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过程表明接受主体动力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动态性特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接受主体关系的多重性,由此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复杂性。人类思想观念是知识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积淀和总结。知识是思想的载体,知识渗透着思想。学生这一接受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深受知识(尤其是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所承载的政治观点、社会信念、价值取向等意识形态的影响和熏陶,被知识所蕴涵的真理所征服。“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追求真理自然成为接受主体的一种渴求。被公认为海外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徐复观认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总是以探索普遍而妥当的绝对真理为目标”。许纪霖在《知识分子十论》中也认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在于,当他对公共问题发言时,不能以自己的个体或群体的利益需求,而是应该从知识的良知和理性出发。”王浦劬在《政治学基础》一书中指出:“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因为有健全认知技巧,学历高的公民政治关心程度也高”“研究表明,在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和群体中,政治社会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要大于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域和群体。”这就告诉我们接受主体随着知识的积累,必然伴生着对真理的追求。与接受主体动力动态性相关联的是,接受主体动力还具有社会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接受主体也有着不同性质的接受动力,反映到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传授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的接受态度上,必然出现差异。
  三、多样性。接受主体动力具有的多样性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需要为核心的外在被动力。外在被动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驱动力,是因外在压力作用于接受主体而产生的,它是有形无形地强加给接受主体的一种力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当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在这种外在驱动力之下切实注重提高学生对具体问题的认识,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学生是青年群体中思想和文化素质都比较高的一部分,他们对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负有崇高的历史责任。因此,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统一学生对当前形势的认识和规范其政治行为的低水准上,应该着重抓政治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抓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使学生从根本上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合格的“四有”人才。但是,近几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为短期行为所替代,多是强调引导、劝导,强调所谓的针对性,采取补救、堵漏措施,工作缺乏系统性、计划性、连续性和整体性。对积极的、健康的、先进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方法,不愿旗帜鲜明地倡导和弘扬;对错误的、腐朽的、落后的政治观点和思想方法,不敢理直气壮地遏制和纠正。结果导致一些学生缺乏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领导、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不少模糊的观点。学校管理者尤其是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应当自觉纠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出现的淡化政治的现象,尤其加强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另一种是促动力,它是指外在因素引发而在接受主体心理中产生的一种力量。从产生的原因看,促动力和驱动力的激发和制约条件都是外在因素,但和驱动力不同的是,促动力是一种非强制性力量。主要是指生产力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世界或国家的潮流趋势和发展目标等外在的物质或精神运动引发而产生的动力。其次是以自身需要为核心的内在主动力。它来源于接受主体生存、发展和完善自我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作为一种合目的性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接受主体的需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物质利益、获取知识、追求真理、政治参与。三是合动力。思想政治教育接受主体的动力是来自于外在被动力和内在主动力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合力,一般来说,接受主体动力总量的大小取决于这两种分力之和而生成的合力的大小,但是这种合力又不是两种分力简单叠加或机械相减,而是一种新质的力量。
  四、差异性。接受主体动力的差异性是指接受主体动力,因接受主体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同的阶级阶层、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文化知识层次等的影响所带来的明显的个体差异。接受主体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精神状况以及心理结构水平等,都会导致接受主体动力呈现差异性。正确认识客观上存在的接受主体动力的差异性,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必需的。接受主体动力的差异性特征启示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针对不同对象找准着力点,才能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五、社会性。与接受主体动力动态性相关联的是,接受主体动力具有社会性,它最突出的表现是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即接受主体动力总是带有接受主体鲜明的阶级色彩。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意义上讲,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抽象的接受主体动力,只有烙上阶级印记的具体的接受主体动力。处于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接受主体也有着不同性质的接受动力,反映到接受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传授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的接受态度上,必然出现差异。
  
  参考文献
  [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 苏东水.管理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天上的雷声,  就像乐器里的大鼓,  使我想起音樂坊。  天上的雷声,  总是忽高忽低的,  使我感受到舞台的魅力。  咦,  天上的雷声停了,  是不是鼓被敲破了?  指导教师:魏雪宁  麻辣点评:哪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哪里就会有优美的诗歌,常人眼里的雷声,在小作者的笔下却成了隆隆的鼓声,没准真的有人在云端敲起了架子鼓,要给大家演奏一曲摇滚乐呢。
2020年6月20日、21日,一对“反义词戏”—《真相》与《谎言》中文版回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两部剧拥有同样的演员组合、同样的角色姓名,甚至同样的舞台布景。在剧情方面,两部剧讲述的也都是夫妻间的情感故事,但讨论的内容却不尽相同:《真相》讨论的是,你所知道的真相其实都是谎言;《谎言》讨论的是,你认为的谎言其实就是真相。  在《真相》中,爱丽丝与丈夫保罗最好的朋友米歇尔有了婚外情,心怀愧疚的她决
英文写作能够锻炼和培养英语思维习惯和英语思维能力,是学生认知、思考和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反映出学生语言能力的掌握和使用情况。但写作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主要因其费时费力且效果不明显),目前高中学生的英语作文状况也并不令人乐观,表现为词汇量不足、语篇文字组织能力不强、语言表达问题多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写作错误及
贝西手记:  小升初马上就要来了,貝西姐姐收到了很多留言:“怎么应对面试?”“数学应该怎么复习?”今天,欧洲新城经纬小学的两位学霸重磅来袭!注意,全是干货!拿好笔记本,赶紧听起来!
角色原为戏剧术语,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指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其行为,R.Linton将这一术语用来比喻“地位的动态体现”(role as the dynamic aspect of status or position)有的角色是由工作性质决定的,而有些则是由人际关系类型互动与交际模式所决定,教师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种社会身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教育社会学家比德尔(Biddle)将
优质的教育源自于优秀的教师,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新课标的实施力度,直接关系到农村教育的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南昌市教育局积极贯彻教育部精神,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市各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经过十年的发展,目前南昌市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农村小学的英语师资现状如何?农村小学的
TELOS教学模式是在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教学体系,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尊重学习者的个性,降低学习者的情感障碍,其主要由五个要素构成:1.目标语输入过程(Target Language Input) 2.学习投入过程(Engagement)3.学习者自主选择过程(Learner's Active Choice)4.学习者可理解性输出过程(Comprehens
2009年国务院实施全国性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以来,各类学校都坚持从教师的资质、教学、科研、管理等角度,选择适合本学校的工作绩效评定,并采取了力图加强教师绩效管理的许多措施。然而,从提高教师生活质量角度来考查工作绩效,尤其是从提高教师主观幸福感对其工作绩效影响的角度的考察并不多。教师没有较高幸福感的生活,他们就没有富于智慧的高质量的工作,也就没有学校整体的工作绩效。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
春天到  公园里  鸟儿叫  花兒笑  操场的羽毛球  像一只只  快乐的小鸟  飞来又飞去  咦  怎么  草堆底下还有  一堆堆  正在睡觉的  雪娃娃  走近一瞧  哈哈哈  原来是  精灵般  漫天飞舞的柳絮  堆积成的“雪娃娃”  麻辣点评:春天里为什么会有“雪娃娃”?你是不是跟我一样,被小作者的“粗心”给弄糊涂了?原来是漫天飞舞的柳絮被小作者 “堆”成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雪娃娃”。真是
教育活动是在有限时空内传递有限知识,知识的选择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什么被视为是值得传递下去的经典”问题上,蕴含的是对经典的判定,对教育功能与目标的设定,对学生成长方向的预期。从诗词教育现实看,学校诗词教育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调控着学生的社会情感。诗词不仅仅给学生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更给教育活动中的解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解读空间。相比语文教育中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而言,诗词言简却旨远,其大片的书写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