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落三起”看邓小平的人生态度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生态度作为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面对人生种种问题时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自我心理趋向。乐观进取、热爱生活是邓小平能够经受住“三落三起”考验的动力来源;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是邓小平饱经忧患、毫不退色的精神光芒;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体现了邓小平勤政为民、解放思想的根本原则。对邓小平的人生态度进行探索分析,有利于我们从伟人身上理解人生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邓小平;人生态度;乐观进取;坚韧不拔;求真务实
  邓小平之所以能成为二十世纪的一代伟人,一方面由于他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另一方面与他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民主革命时期,由于邓小平等仁人志士坚持实事求是的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反对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路线,而惨遭他们的排挤和撤职,这是邓小平的第一“落”。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左”的路线逐渐占据了党中央的支配地位,原本兢兢业业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纠正错误的邓小平被判为“党内走资派”、“修正主义分子”等,在这种境遇下,发生了邓小平的第二“落”、第三“落”事件。是什么引领着邓小平一次次“下落”又能一次次“升起”呢?值得我们深思。人生处于无止境的求索中,处于顺境,我们需要退一步的思索;处于逆境,我们更需进一步反思;不同的人生态度所做的选择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
  一、面对逆境乐观进取
  乐观进取、热爱生活是人生的基本信念,更是基本态度。这种态度是邓小平遭遇困境时的心理基础,它引导着邓小平坚持人生的目标,积极面对逆境、认真热爱生活,努力改变不好的现状。
  (一)积极面對逆境。邓小平的一生,经历了数次沉浮,面对逆境所持有的态度体现了他人生的高度。“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前几年,有位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期,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1]无论是在遭批斗关监狱的时候,还是遭打压被下放到江西拖拉机厂进行劳动改造的时候,邓小平都受到了严重的迫害,但是他从没有屈服过,更没有轻言放弃过,他总是能够看到光明的前景,始终相信党和国家会把问题解决好的,对事业、对未来都抱以乐观的态度。“天塌下来的话,还有高个子在顶着呢”,“天天发愁的话,那么日子还怎么过呢?”没有杞人忧天,更没有一蹶不振,邓小平的这种态度使他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更加潜心地专研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努力地为中国革命找寻出路,艰苦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道路。“坚忍地在逆境中抵抗和发奋是邓小平人生的一个闪光点。”[2]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待遇,遭遇很大的冤屈,邓小平仍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正是因为这种面对逆境所持的积极人生态度,促使邓小平在站起之时有力量、有能力的平息国内一场场政治风波,并一次次的抵制国外反华势力的挑衅。
  (二)认真热爱生活。对国家和人民真挚的热爱促使邓小平加快思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方向,加紧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发愤要有大作为,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富强。“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的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这种对祖国和人民毫无保留的热爱,深深的牵引着邓小平努力做出更伟大的业绩成果呈现给祖国人民。邓小平喜欢游泳,喜欢打台球,喜欢名胜古迹和山水风景,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即使日子很艰苦,他仍能想办法坚持自己的兴趣,转移对逆境的关注度,调节自己的情绪。邓小平在总结他自己人生的时候,评价他自己是既做了好事情也做过不好的事情,甚至有一些是错事情。倘若要写自传的话,那么既要把他为人民服务、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所做的好事写进去,也要把他在探索道路上所做的错事写进去。邓小平的这种坦荡胸襟和勇于解剖自己的科学态度,使他更加珍惜和平时代的来之不易,这正是他乐观进取、热爱生活的表现。
  二、面对挫折坚韧不拔
  强烈的进取精神蕴含着邓小平的远大理想。无论环境多么困顿,邓小平都坚韧不拔地坚持着共产主义革命理想,坚定践行马克思主义。追溯邓小平的人生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充实、发展、丰富着人生历程。
  (一)执着追求人生理想。邓小平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英特纳雄耐尔”有着执著地追求,对于这一理想,他义无反顾、永不退缩。“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4]从邓小平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有坚定理想信念的人是不会被轻易打倒的。信仰产生责任,理想产生动力,即使被赶进“牛棚”,邓小平仍坚持着自己的人生理想,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邓小平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的光荣人生与执着追求革命理想是相伴相生的。
  (二)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幸运所生的德性是节制,厄运所生的德性是坚韧;在伦理学上讲起来,后者是更为伟大的一种德性。”[5]革命事业的困顿,生活的曲折,邓小平都遇到了,命运虽从来波折,但沉浮中总含有希望。在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的那段很长的时间里, 即使条件异常艰苦,他仍然坚持一边劳作,一边读书。邓小平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丰富着他对革命事业的思考,使他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为日后的雄功伟业奠定了丰富的理论基础,积蓄了磅礴的力量。即使三次被撤职,邓小平一心向前的决心也丝毫没有减弱,数次困境对于邓小平来说,当然不是轻松的事情,但他用坚韧不拔的容忍力和耐力化挫折为动力,把对共产主义的信仰从接受、追求的层面进化成在革命的具体实践中坚定的践行。邓小平清楚的明白,革命的事业不会一马平川,要想拥抱光明,唯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国家越发展,我们越要抓艰苦创业,这正是他永不退缩、艰苦奋斗的态度表现。
  三、面对问题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邓小平为人民服务所遵循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准则。从邓小平的“三落三起”我们可以看出坚持求真务实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多么的艰难。邓小平的工作出发点就是求真务实,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出发,正视问题、努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脚踏实地求真。在事关大局的问题上,邓小平坚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敢于坦率直言,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把一个国家, 一个党的稳定建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 是靠不住的, 很容易出问题 。”[6]这是邓小平敢于直言的体现,也是他尊重现实,脚踏实地求真的态度表现。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该坚持下去做对事,不管别人说什么,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忍他人所不能忍受的事情,做他人做不到的事情,方能成大事。邓小平从不受制于权威,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解放思想。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在建国后的困难时期,邓小平敢于指出空洞的口号并不等于现实的钢铁和粮食,并不能解决群众肚子饿的问题;针对领导层激烈争论的关于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的问题,邓小平认为无论黄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面对群众的诉求,他认为群众要求的,总是有道理的;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深入实地,体察民情,从中国最广大实际出发制订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在干部職务终身制的废除问题上,邓小平带头表率,以身作则。这些无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深读《邓小平文选》,我们会亲切地感受到,邓小平不喜欢高喊什么口号,他总是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对待世界, 他是一个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行动者,解放思想的实干家。
  (二)尊重实践求实。邓小平反对人们讲大话,说空话,更不赞成空洞的争论,鄙弃言大于行,而是主张脚踏实地干实事,大刀阔斧创事业。重实践,不搞争论,是邓小平一贯的准则。他认为有些事情没必要去争论,不争论,可以把用来争论的时间去干革命,谋实事。邓小平求真务实的态度所达到的境界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而是把个人志向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数十年如一日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努力奋斗,他这种态度是在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什么是机会主义、冒险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问题,邓小平认为,要清楚明白这些问题,绝不能在纸上谈兵,必须通过实践寻找答案。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要只看他的言语,而要看他具体做的事情,从行为中看思想、看境界、看态度。
  四、结语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人生旅途也难免遇到挫折。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培养品德,更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状况,从邓小平身上学习精神动力,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以便正视人生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和困境,思想问题解决了,行动才会更加的自由。新时代,需要我们树立不畏艰难曲折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需要我们面对任何曲折、困难和逆境时都能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追求人生理想;需要我们求真务实、实事求的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本质,把握好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努力战胜一切困难,从而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往直前,更好实现人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金田.邓小平的历程[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129.
  [2]罗一华.试论邓小平的人生态度[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05):82-8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182.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190.
  [5]弗·培根( Bacon, F).培根论说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9.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325.
  作者简介:田茹梦(1993年5月),女,汉族,河南扶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草案表示,新个税法将于 2019 年 1 月 1 日施行。新税制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等四项劳动性所得纳入综合所得征税的范围,开启了综合所得税制才可能考虑的基于纳税人特殊情况而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这象征着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改
期刊
摘要:为了解“95后”大学生的工作现状及其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2名毕业两年内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专业知识利用率有待提高;地理位置和领导特质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此,政府应在政策方面向毕业生提供支持;学校和个人应该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和领导者也应该采取措施提升工作满意度。  关键词:大学生;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一、引言  近来,随着“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在许多场合都提到了“文化”这一词,在十九大报告会上更是将“文化自信”纳入到“四个自信”当中。在十八大之前,国家领导人也多次提到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从国家领导人当知青时到现在作为国家主席,可以看到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华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本文是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
期刊
摘要: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进一步发展之道,而科技创新则在这条发展道路中具有积极的驱动作用。本文从传统产业技术含量、传统产业发展方向、上下游产业融合等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驱动作用,并提出了建设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产学研协同发展机制、引进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科技创新机制优化对策,希望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驱动作用
期刊
摘要:国有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有鉴于此,文中分析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提高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措施  国有企业信息管理,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信息管理系统,切实提高国有企业管理质量与效率。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管理者全面考虑企业实际情况,推动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  1、国有企业信
期刊
摘要:益阳羊舞岭窑陶瓷始烧于宋代衰落于清乾隆年间,是目前为止湖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古窑址群,其陶瓷深受湖湘文化、诗社文化、竹文化及本地民俗文化等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陶瓷装饰风格。本文首先对羊舞岭窑陶瓷装饰元素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再从三个方面对羊舞岭窑陶瓷装饰元素的提取进行归类,最后对羊舞岭窑陶瓷装饰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羊舞岭窑陶瓷;装饰元素;文创产品;应用  一、羊
期刊
《致加西亚的信》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作品,寥寥数万字,却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个不朽的销量神话。  一本短小精悍却带给人无限启迪的书籍,主要讲述了美西战争期间,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在古巴丛林里——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所以无法写信或打电话给他。但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获得他的合作。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能找到。”他们把
期刊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意味着农村体育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东乡族自治县农村篮球运动的发展特点从精神层面、生活层面等进行分析,总结东乡族自治县农村篮球运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促进作用,分析制约农村篮球运动发展的相关因素。其发展路径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准则,积极发挥政府主导地位;因地制宜,建设篮球特色小镇;健全基层组织,培育篮球人才。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篮球运动;
期刊
摘要:商业秘密一般涉及到企业的关键技术、主要客户等重要信息,商业秘密很有可能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今,商业秘密案件的覆盖范围广泛,侵权案例涉及各行各业。从经济角度分析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理论基础。本文从商业秘密的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对其进行法律经济分析,论证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商业秘密;法律保护;经济分析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
期刊
摘要: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回归自然的渴求,城市公园景观的生态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生态设计的理念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设计的背景和内涵,通过分析生态设计对于城市滨水公园景观规划的重要性,提出了滨水公园景观生态设计策略,为其他地区滨水公园的景观生态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回归自然;生态设计;滨水公园  1 研究背景  滨水公园是城市人群高密度活动区和高频率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