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汉语作文中的口语化倾向考察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上海某高校部分留学生汉语作文语料为基础,分析归纳留学生汉语作文的口语化类型。通过让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对留学生作文进行修改,并对修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回答了以下两个问题:1.留学生的作文中是否存在口语化倾向,具体有哪些表现;2.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修改后的语料与原始语料在词汇、汉字的使用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Based on the Chinese composition corpus of som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a university in Shanghai,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lloquial type of Chinese composition of students. By allowing native Chinese speakers to modify their essay compositions and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two questions were answered: (1) whether there is a tendency to speak in oral compositions in foreign students, and Chinese Chinese corpus and original corpu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vocabulary and Chinese usage.
其他文献
摘要:“原来”由表示时间的名词引申为表示发现义的副词,并进一步虚化为一个话题标记。随着词义的虚化,“原来”一词的主观性程度不断加强,其主观性主要体现在它的句法位置上。  关键词:语法化 主观化 主观性 话语标记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对泰语学习者来说,汉语结构助词“的”的泰译处理方法仍然是很难的事情。泰语学习者用泰语来对应“的”不正确。他们遇到“的”时往往翻译成泰语“kong”和“ti”这两个词。其
关于《玉篇》与《说文解字》两部著作的比较,前辈学者已经作了不少研究,其重点在“异文”的问题上。因条件限制,笔者未能得见《原本玉篇残卷》,故参照《宋本玉篇》,以及大徐本《说
杨树达先生对《汉书》的语言文字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的《汉书窥管》的研究成果及方法,值得我们重视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