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語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语文综合性学习,旨在“加强语文课程与实践活动的关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引导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缤纷的生活中去,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选择题材,实现小课堂和大社会的结合。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十分必要,但是不可忽视在课外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生活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跟实践活动更加密切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意在引导学生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学习搜集、处理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组成不同的小组,教师对各小组给予了搜集信息前的指导。如《环卫工人“跟踪记”》小组的同学,利用节假日,偷偷观察环卫工人一天的劳动,有的同学在莆田黄石东井街上“跟踪”环卫工人,并悄悄做了记录,有的同学在黄石兴美街关注环卫工人一天的行踪,还有的同学在学园路对环卫工人进行采访,通过自己的实践,孩子们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劳和简朴,他们早上6点前就出现了各条街上,拿起大扫把,用力地扫地,遇到难扫的,弯下腰,用手抠起粘在地上的污物。汗水湿透后背,他们依然坚持工作。亲身的所见所闻,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学生根据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拓展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让孩子们走进五彩缤纷、神奇诱人的语文大世界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在课内的学习中,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动人姿色,倾听了大自然的奇妙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知识,增才干,更为大自然添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①观察描写(或记录)大自然;②广泛搜集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散文、名篇名段;③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并配上诗。④用笔画一画大自然;⑤朗诵描写大自然的美文。利用一节课,进行各项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在大自然的这个“天地阅览室”中主动地汲取知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大自然的乐趣,养成留心观察,主动发现的习惯。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陶冶了情操。
校内与校外紧相连——“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适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围绕“走进田园”主题,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语文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使校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脑海中映出了一幅幅画面:屋前瓜藤绕,门前花轮绽,屋后春笋冒,鸡鸭觅食叫,院落晚餐闹,秋夜虫儿唱。学生进入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对乡下如诗如画的生活产生了向往。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分小组用各种方式“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让课内的学习与校外的实践紧密相连,学生翻阅了之前可能从未涉及过的田园书籍,访问爷爷、奶奶、乡村的亲友,利用周末,学生纷纷到乡下做客,走进乡下人家,拥抱田园风光,这个独特的实践过程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特认识和体验;在与同学、家长自由地合作时,学生交流享受语言,如:当学生看到美丽迷人的乡村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地发言:“春天,我在莆田常太镇看到,枇杷被一张张银色的纸张包着,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黄石的万亩蔬菜,坪盘的油菜花,色彩缤纷,引人入胜”“我们的乡村好美呀,我仿佛置身于连绵的画卷中”---课前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走进田园,搜集第一手资料,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学生通过走进田园,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自然清新的田园生活。学生从书本走向田园,走向社会,成为了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增长了见识,多样的成果呈现方式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交流享受语言,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
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教学十分必要,但是不可忽视在课外实践中学习语文的机会。语文综合性学习从生活中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让学生的语文知识跟实践活动更加密切结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意在引导学生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体会信息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极大影响,学习搜集、处理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发组成不同的小组,教师对各小组给予了搜集信息前的指导。如《环卫工人“跟踪记”》小组的同学,利用节假日,偷偷观察环卫工人一天的劳动,有的同学在莆田黄石东井街上“跟踪”环卫工人,并悄悄做了记录,有的同学在黄石兴美街关注环卫工人一天的行踪,还有的同学在学园路对环卫工人进行采访,通过自己的实践,孩子们感受到了环卫工人的辛劳和简朴,他们早上6点前就出现了各条街上,拿起大扫把,用力地扫地,遇到难扫的,弯下腰,用手抠起粘在地上的污物。汗水湿透后背,他们依然坚持工作。亲身的所见所闻,孩子们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也对劳动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之情。学生根据获得的第一手材料,写出了简单的研究报告。
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拓展外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综合性学习,让孩子们走进五彩缤纷、神奇诱人的语文大世界中。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在课内的学习中,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动人姿色,倾听了大自然的奇妙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各种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学知识,增才干,更为大自然添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①观察描写(或记录)大自然;②广泛搜集描写大自然的诗歌、散文、名篇名段;③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并配上诗。④用笔画一画大自然;⑤朗诵描写大自然的美文。利用一节课,进行各项成果的展示交流。学生在大自然的这个“天地阅览室”中主动地汲取知识,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大自然的乐趣,养成留心观察,主动发现的习惯。学生欣赏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还陶冶了情操。
校内与校外紧相连——“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完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适时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围绕“走进田园”主题,开展了多姿多彩的语文探究学习与实践活动,使校内学习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习了《乡下人家》这篇课文,脑海中映出了一幅幅画面:屋前瓜藤绕,门前花轮绽,屋后春笋冒,鸡鸭觅食叫,院落晚餐闹,秋夜虫儿唱。学生进入了充满诗情画意的乡下人家的生活。对乡下如诗如画的生活产生了向往。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分小组用各种方式“走进田园,走进乡村”,让课内的学习与校外的实践紧密相连,学生翻阅了之前可能从未涉及过的田园书籍,访问爷爷、奶奶、乡村的亲友,利用周末,学生纷纷到乡下做客,走进乡下人家,拥抱田园风光,这个独特的实践过程让学生有了自己独特认识和体验;在与同学、家长自由地合作时,学生交流享受语言,如:当学生看到美丽迷人的乡村时,惊喜万分,争先恐后地发言:“春天,我在莆田常太镇看到,枇杷被一张张银色的纸张包着,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黄石的万亩蔬菜,坪盘的油菜花,色彩缤纷,引人入胜”“我们的乡村好美呀,我仿佛置身于连绵的画卷中”---课前让每个学生真正地走进田园,搜集第一手资料,校内的学习和校外的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学生通过走进田园,感受到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自然清新的田园生活。学生从书本走向田园,走向社会,成为了语文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增长了见识,多样的成果呈现方式让孩子们互相欣赏,交流享受语言,取长补短共享资源。(单位: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黄石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