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sibl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将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往往不能夠明辨是非,他们对周遭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并且经常去学习与模仿周围人群的行为。因此,学校负责人需要在这一阶段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到一些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传统文化;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61-01
  一、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变迁,沉淀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传统文化知识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来说意义深远,尤其是对中国小学生而言。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思想和意识萌发,这时的他们没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而我国传统文化恰恰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例如: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学生从小尊重长辈,团结同学,见到别人要问好,受到恩惠说谢谢。另外,传统文化教育要求其做一个有优秀习惯的少年,即不论做什么都要在道德规定范围内进行。
  2.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是可以依靠中国传统文化来养成的,并且还可以令其的道德素养有所提高。不管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对于我们成年人而言,个人道德素养的完善与否对于其步入社会生存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这种文化性质决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因此我国社会要求培养在各方面都良好发展的全方位人才。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道德素养影响范围广泛,例如: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做一个正直的人,不偷窃,不诽谤他人,不对他人造成生命财产危机。
  二、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们一度认为只要将学生的成绩提高就可以了,更多地他们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甚至他们一度认为,所谓的德育教育工作只是简单的班会组织,或者是以黑板报的形式展示出来。他们完全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的真正意义,并且许多教学工作者们也不明白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质是什么?因此,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举措,利用传统文化教育来纠正国人的认知缺陷。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管理中的渗透策略
  1.利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虽然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有德育教育的相关教材(思想品德课本),但是这类教材内容一般非常片面,很少会涉及我国传统文化部分。即使在教材中有传统文化内容的讲述,但是一般都是以文字和图画的形式展现,并不会引起学生多大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并且积极地去钻研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例如:经常在德育教育课堂上,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故事表演:孔融让梨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河神和斧头的故事等;组织一些德育教育演讲工作;组织德育教育知识竞赛,让学生收集一些反映良好思想意识的名人事迹。
  2.利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的古诗,或者是寓言故事都涉及到了德育教育的领域。例如:利用“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学生,首先告诉学生这个故事的讲述内容,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放羊的小孩,一次次地愚弄大人,骗人们说狼来了,狼把自己的小羊抓走了,前两次大家都相信了他的话,结果被愚弄了。最后,狼真的来了,可是再也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了。故事结束之后阐述道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不能撒谎骗人,骗人的后果就是自食其果。
  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以“传统文化日”的形式展示。在“传统文化日”这一天,邀请学生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起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的辛劳,在父母亲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之后,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者是帮父母亲捶捶腿,揉揉肩。另外,在“传统文化日”期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去社区服务,去敬老院服务,体验一天的指挥交通工作等。
  4.利用传统文化课外读物进行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
  有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课外读物有“二十四孝图”,“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等,虽然神话故事的内容有虚构的成分在内,但是这些虚构成分也是有真实依据的,它代表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热烈期盼。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不论是哪一时期的中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都是重要的德育教育方式之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工作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教育形式,不仅能够使德育教育工作效率有所提高,而且也能够使我国的传统文化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在小学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宁夏教育,2018,(05):30-32.
  [2]朱立坚.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华礼道文化的实践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3):82-83.
  [3]贺立群.小学德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50):64-65.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型本科是本科教育的一种类型。近年来,我国高校培养人才与实际就业有些偏差,已经将本科600多所高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型普通高校。相对于研究型的本科,应用型本科设置课程和培养人才的目标都有所不同,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社会也将新的要求提出来了。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已经开展机器人教育,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要采取相应的策略进行解决,才能够使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教育可持续地发展。  【关
本文首先从软件复用的角度引入构件技术,介绍构件定义、软件构件、可复用软件构件、构件描述语言、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和专家系统等知识;然后介绍了软构件技术在专家系统
【摘 要】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一直都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马克思的全球化思想引起国内各界学者的关注。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是指全球的联系不断加强,国与国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相互依存。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化趋势迅速发展,这逐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开始掀起了全球化思想的研究热潮。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全球化思想;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接触到网络世界,几乎每个中学生的生活中都有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的存在。由于网络文化自身的开放性以及海量性,加上中学生的价值观尚未稳固,很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网络文化建设;正确价值观;中学生正确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摘 要】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多采用教师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所以毫无疑问如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紧紧抓住课堂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在现代化社会中教师尝试将现代教学手段和课堂教学加以结合,期望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然而在现实的使用中,这二者难以紧密结合,容易出现偏差。对于人民教师而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必须合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于如何将现代教育
【摘 要】学生除了平时在生活中,从新闻中或多或少了解一些知识,初中政治是学生最早的也是最正式接触的一门政治性的学科。初中政治是一门偏文科性的学科,它不仅包括了国内的政治和重大性的政策和一些法律法规,它还包括国外的简单的政治体系。对以后我们在国际间的交流或者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或者帮助。所以,初中政治是学生接触时政的开始,也是学生思想品德的飞跃的提升,它是学生以后深究法律或者政治的基础。因此,对初中政治
本文采用无线射频通信技术、MEMS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设计了一套用于无线射频可视对讲系统的软件。整套软件包括呼叫控制程序模块、语音存储程序模块、信息显示程序模块、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