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饮食翻译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m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饮食文化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纵览红楼梦,饮食文化是穿插于文章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红楼梦饮食文化的研究对于红楼梦文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主线,对红楼梦的饮食文化进行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选取了红楼梦的两部英文译本即杨宪益和霍克斯的译本,对比分析了两个英译本对红楼梦中饮食诸如茶,酒,饭等的翻译策略,得出结论:从文化视角进行翻译,更有利于红楼梦饮食文化在国际范围内的有效传播。
  关键词:饮食文化;红楼梦;文化翻译理论
  中图分类号:I046 文献标识码:A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从古至今,有很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文化视角对其展开分析。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世界越变越小,文化传播越来越快。不论何种情况下,都要保留民族本色的东西。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也就是说,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一个包括食品生产及其生产的方式,过程,功能和食品生活结构的综合体(Hill AJ,Franklin JA,1998,37:3)。中国的饮食包含很多方面,比如饮食美学,饮食礼节还有饮食健康。如果要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阅读很有必要。《红楼梦》有很多的英译本,翻译的过程中,基于不同的翻译目的,以及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们各尽所能达到语言上的对等,如此一来,很多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便流失了。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苏珊.巴斯内特提出了文化翻译论。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决不是一个纯语言行为,它深深扎根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忽视翻译和文化的关系,就不会有好的翻译。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翻译内的传播,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很有必要。
  一、文献综述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饮食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一个方面,也是传承下来的最稳定的文化之一。如今,有很多作家去翻译《红楼梦》。其中有两部英文全译本影响比较深远,即霍克斯和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与其夫人戴乃迭共同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目前,红楼梦翻译研究方面硕果累累,但这些研究只是局限于指导原则,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对象等方面,很少有涉及到文化视角下的《红楼梦》翻译。这个时代,文化保护的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翻译的目的就是打破语言障碍,推动文件交流;翻译的本质就是通过翻译传递文化信息。翻译的目的是传递文化而非传递语言(杨 仕 章,2004:4).杨宪益是基于汉语的源语而进行的翻译,但是霍克斯则是立足于目的语展开的翻译。在霍克斯版本的翻译中,读者很难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只是读到这个故事是在将古代富人家庭的日常生活。运用文化翻译理论是一种趋势。本论文会从不同的方面分析《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本文涉及到的《红楼梦》饮食文化包括:茶文化,酒文化,食疗等。
  二、文化翻译理论
  (一)文化翻译理论介绍
  自20世纪80年代起,翻译学研究出现一种“文化转向论”.即译学研究在深入文本内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文本的外部研究,即文本的“文化语域”。作为文化翻译观的主要代表之一巴斯奈特指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和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翻译观的主要内 容是:翻译不仅 仅是双 语交际,它更是 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目 的是 突破语 言障碍,实现 并促进 文化交 流;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信息传递,是译者用译语重 现原作的文化活 动;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文化 交融,但 文化移 植是一 个过 程;语言 不是翻译的操作 形 式,文 化 信息 才 是 翻 译操 作 的 对 象(杨 仕 章,2000:4)换言之,原作和译作都是文化产物。
  (二)采用文化翻译理论的优点
  站在文化的高度上,文化翻译理论实现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共通的目的。季 羡 林(1997)在 中国翻译词典 的序言里就中国文化与翻译关系的论述做过形象阐述:中华文化这 一条长河 从未枯竭,原 因是 有水注 入,,最大的 有两次,一次是从东方来的水,一次是从 西方来的水。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 化之所 以能长 葆青春,万应 灵药就是翻译。季羡林的这段话,对 我们从文 化的高度 来认识 与评 价翻译的作用,无疑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
  (三)使用文化翻译理论的必要性
  不同的 文化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因此不 同文化 之间的 交流也 应该是 平等的。平等就意味着尊重。这种尊重既 有对源 文化的 尊重,也 有对原 作者 艺术创造的 尊重。仅从目 标文化出发,置出发文化的实际 于不顾,一味迎合目 标语读者的接受方便,以至用目 标文化 的价值 观强行 归化 出发文化,这是一种不尊重出发文化的行为,因为这 种译法掩盖了 原文的文化与艺术事实,实际上是对译文读者的蒙骗。(王东风,1999)文化对等原则要求译者积极介 绍源语文 化,尽可 能忠实 地再现 原作 的整体文化氛围。中国典籍的 突出特点 是:许多词句 言简意 丰,经 受了历史文化的 积淀,反映了 汉民族的社会状况、宗教信 仰、价值观念等,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涵义……(李文革,2000)。那么译者作为 文化使者,应该尽量传递源语文 化中的 文化意 蕴。从跨文 化交流 的角 度来看,翻译甚至可以被概括为 文 化再现(白靖宇,2000)。
  三、《红楼梦》中文化翻译理论的运用
  (一)茶的翻译
  茶文化是中国本土文化,中国的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已然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既能解渴,亦能平复人的内心。据相关统计,《红楼梦》中茶提及的次数超过200次(陈诏,1995),这就是说茶是最常用的饮品,高频率在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中。茶文化的描述分散于《红楼梦》的不同章节。本文以茶的名称为例,进而对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   (二)茶的名称的翻译
  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盅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曹雪芹,1997:809)
  霍克斯的版本:Lin Zhi-xiao’s wife transferred her smiling attention to Aroma.“You want to give him some good,strong Pu-er tea to drink.Aroma and Skybright answered her together.‘We made him a big pot of herbal tea— wutong-tips.He’s already had two cupfuls of it.It’s still quite fresh.Would you like to try some?’((Hawkes,1973:219)
  杨宪益的版本:Mrs Lin advised Xiren and Qingwen to brew him some puer tea.“We’ve made him some nuer tea and he’s drunk two bowls.Won’t you try some,madam?” they answered.“It’s already brewed.”(杨宪益,1994:1327)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翻译在目标语中不存在东西存在难度。霍克斯运用了相应的翻译策略。他通过脚注的方式让英语读者“知道“相关知识,同时也减少他们的阅读障碍。为了让英语读者从读脚注的麻烦中解脱出来,语际连贯要让步于语内连贯。杨宪益在翻译时,做到了忠实地传播源语文化,并通过脚注的方式进一步解释了“普洱茶”和“女儿茶”。普洱茶是产自云南的一种绿茶,有利于消化。女儿茶不是真正的茶,而是用采自天山的梧桐树叶。(杨宪益,1994:1909)。杨宪益在翻译过程中采用语言学翻译策略来去传递源语正式的文体结构和信息,而不是翻出字面意思,再针对其添加必要的,特殊的脚注作为解释说明。他从他的翻译目的出发,尊重目标语读者对于《红楼梦》原著的知情权。
  (三)酒的翻译
  酒文化是中国人民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到酒是谁发明的,有很多版本,其中最广为流传和被大家认可的就是一个叫杜康的人。中国的酒文化有自己特色的东西。在《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种酒,也涉及到了很多的酒文化。曹雪芹在书中描述了70多次喝酒的场景。而透过这些描写,有助于体现书中人物的性格,体现当时的社会风俗习惯,也有助于帮助读者了解当时封建家庭的相互关系。
  例如:
  麝月笑道:“拿骰子咱们抢红罢。”(Cao Xueqin,1997:811)
  Hawkes’ version:‘Get out the dice and let’s play Fours then,’ said Musk.((Hawkes,1973:222)
  Yang’s version:“How about the dice game ‘Grabbing the Red’?” said Sheyue.((Yang Xianyi,1994:1330)
  喝酒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玩游戏。通常是一人发号施令,其他人听从口令。如果谁违规了就要接受处罚。这种游戏最先从唐朝开始流行。喝酒的人只有将杯子里的酒全部喝干,才能再次加入游戏。《红楼梦》中有很多描写喝酒时玩的游戏的场景。在翻译“三五乱叫”和“抢红”时,霍克斯为了不增加英语读者的阅读负担,没有将中国特色的酒文化作以介绍,他只是将以上两个游戏名称翻译为“shouting at the tops of their voices” and “play Fours”。因为喊出 “三”“五” 和“抢红”是在划拳喝酒时常见的一种游戏,这个概念对于很多不常饮酒的中国人而言都很难懂,更别提外国人了。在此处,在对源语的忠实和读者接受之间,霍克斯侧重于后者。杨宪益在进行此处的翻译时采用了字对字的翻译,做到了忠实与源语,并将中国的特色文化推广给了英语读者。于是,他将“三五乱叫” 译作 ‘shouting “three” or “five” at random’,并且没有做任何的解释或注解。将“抢红” 译作 “the dice game ‘Grabbing the Red’”,这种翻译会让英语读者明白,这是一种骰子游戏,且谁在游戏中获得的红点最多,谁就赢了。
  四、总结
  随着文化危机的越来越严重,公众对于本土文化的意识应该尽快增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结晶。这部小说的翻译很有难度。拿饮食文化的翻译来说,怎么处理平衡是个问题。这里说的平衡是如何让英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和如何传播中国文化之间的平衡。如果仍然把语言作为翻译的单位,那通过《红楼梦》的翻译来传播中国文化将没有机会实现。《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特色,我们应该珍惜。另外,在同别国的文化交流中保护我们的文化不被同化是我们的责任。运用文化翻译理论当然是保护文化的一种方法和途径。文化翻译理论将文化,而非语言,视为翻译单位。它强调翻译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译者应该接受文化差异,不要把一种文化强加于另一种文化上。总的来说,文化翻译理论适合《红楼梦》饮食文化的翻译。
  参考文献:
  [1]Bassnet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Bassnett Susan,& Lefevere,Andre.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M].London:Cassell,1990.
  [3]David Hawkes.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1973.
  [4]Yang Xianyi,Gladys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5]白靖宇.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陈丕,全球化语境下译者的文化自觉意识[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6,(6).
  [7]陈诏.《红楼梦的饮食文化》[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
  [8]郭建中.翻译中的文化因素——异化与归化[J].外国语,1998,(2):13.
  [9]季羡林.中国翻译词典:序[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上与国民党和日本侵略者进行抗衡,在困难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并制订了许多方针政策和文件规定,在教育事业、文化艺术、社团组织和新闻出版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关键词:文化建设;延安;抗日战争  中途分类号:K265 文献标识码:A  一、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中国共产党重视文化建设的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应用型本科正方兴未艾。与传统研究型本科相比,应用型本科具有鲜明的特征: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定位,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办学特色,以“双师型”教师为师资支撑,以强化实践教学为专业培养内涵,以应用技术研发为科研定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