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然一只耳朵就能听到声音,人和动物为什么大都长着两只耳朵呢?如果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做一做这个实验:蒙上双眼并堵上自己的一只耳朵。让另一个人拍手,你会发现你一时可能弄不清楚拍手声是从什么方向传来的;如果你只蒙上双眼不堵耳朵。再听别人的拍手声,立刻就能找到拍手人的位置。这就是人的双耳效应。
什么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就是人们能依靠声音传到双耳闻的响度差、时间差等来辨别声源的方位。其原理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人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差异,到达两耳的响度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中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就能辨别出声源的方位。
立体感与立体声
基于双耳效应。人们具有了辨别声源方位的能力。尤其是在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声时,人们可以凭借听觉感知各个声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状况,便产生了听觉立体感。
什么是听觉立体感呢?当我们在现场听管弦乐队演奏时,即使你坐在最后,看不到乐手的位置,你依然可以感到大提琴在你的右前方,小提琴在你的左前方,而小号却在中间……这就是双耳效应带给我们的立体感。现在,不用亲临现场,我们能听到立体声音乐,也是利用了人的双耳效应。
录制一场音乐会时,如果从舞台各方向同时传来的不同乐器声被一个传感器接收并记录下来,放音时也是由一个扬声器发出声音,我们就只能听到各个方向不同乐器的综合声,而不能分辨出哪个乐器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声道。如果录音时能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放音时声音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是立体声了。
动物利用双耳效应
除人类外,动物中也不乏利用双耳效应的高手。大象硕大的头部两侧长有两只蒲扇状的大耳朵,除不停地驱赶蚊蝇和散热外,也利用着双耳效应。由于大象耳朵间距比人大得多,同一声音到达左、右两耳的时间和响度差别更大。使得大象的方向感比人更胜一筹。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捕猎能手猫头鹰除具有适应夜行生活的柱状眼球外,其听觉也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从而利用双耳效应提高了对声源方位的判断能力,即使田鼠在正前方活动,猫头鹰也能迅速确定田鼠的位置。
什么是双耳效应
双耳效应,就是人们能依靠声音传到双耳闻的响度差、时间差等来辨别声源的方位。其原理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就是人双耳的位置在头部的两侧。如果声源不在听音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而是偏向一边。那么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就不相等,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就有差异,到达两耳的响度也有不同。人们把这种细微的差异与原来存储于大脑中的听觉经验进行比较,并迅速作出反应。就能辨别出声源的方位。
立体感与立体声
基于双耳效应。人们具有了辨别声源方位的能力。尤其是在有多个声源同时发声时,人们可以凭借听觉感知各个声源在空间的位置分布状况,便产生了听觉立体感。
什么是听觉立体感呢?当我们在现场听管弦乐队演奏时,即使你坐在最后,看不到乐手的位置,你依然可以感到大提琴在你的右前方,小提琴在你的左前方,而小号却在中间……这就是双耳效应带给我们的立体感。现在,不用亲临现场,我们能听到立体声音乐,也是利用了人的双耳效应。
录制一场音乐会时,如果从舞台各方向同时传来的不同乐器声被一个传感器接收并记录下来,放音时也是由一个扬声器发出声音,我们就只能听到各个方向不同乐器的综合声,而不能分辨出哪个乐器声音是从哪个方向来的,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声道。如果录音时能把不同声源的空间位置反映出来,放音时声音通过左、右两个扬声器播放出来,我们听到的就是立体声了。
动物利用双耳效应
除人类外,动物中也不乏利用双耳效应的高手。大象硕大的头部两侧长有两只蒲扇状的大耳朵,除不停地驱赶蚊蝇和散热外,也利用着双耳效应。由于大象耳朵间距比人大得多,同一声音到达左、右两耳的时间和响度差别更大。使得大象的方向感比人更胜一筹。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捕猎能手猫头鹰除具有适应夜行生活的柱状眼球外,其听觉也非常灵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环境中。听觉起主要的定位作用。猫头鹰的左右耳是不对称的,左耳道明显比右耳道宽阔,而且左耳有很发达的耳鼓,从而利用双耳效应提高了对声源方位的判断能力,即使田鼠在正前方活动,猫头鹰也能迅速确定田鼠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