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的引入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amore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是整堂课的成败的关键。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导入新课的方式很多,必须根据学生实际,采取不同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 设疑;趣例;提问;借鉴;联系生活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1-0082-01
  新课的引入是一堂课的开始部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初中数学新课如何引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常言道: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巧妙而恰当的引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興趣,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此,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引入初中数学新课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设疑引入
  对学生已学过的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变化得出疑问来引入新课,“设疑”是为了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得出疑团,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学生有解“疑”的要求,学生积极的思维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用哪种灯最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有的以质取胜,有的以以价争先,人们在力争能够物美价廉,但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种矛盾,即物美了价就高,价低了物就不太美,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两者的平衡与统一呢?这节课我们就用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工具来研究与此相类似的一个实际问题。课一开始就迷住了学生,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便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趣例引入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驱力,而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钻研问题和思考问题。引入新课,要寓趣味于其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寓趣味于新课的引入之中,既可以吸引学生渴求知识,又可以诱发学生的“思维体操”,使教学收到良好效果。如在讲幂的运算之前,先讲这样一个有趣的事例:芝麻和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很小的,质量不到0.01克,与太阳的质量简直是不能相比的。但是若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种下去……,如果播种下去的芝麻全部能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总质量将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会感到无比惊讶,这时我顺势导入幂的运算,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三、提问引入
  通过提出与新课有紧密关联的问题,来引入新课。用提问的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变为自己寻求答案的主动活动,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只要根据课堂情况做一些引导,就能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例如讲“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一)”,我先让学生想这样的问题:三角形全等的定义与判定方法?我们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能不能减少?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三个条件,你认为两个三角形相似至少需要哪些长期条件?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思考,这样学生掌握新知识是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类比引入,是顺理成章的,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情结上乐与参与课堂教学。
  四、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的:为了改善本乡的店前村、界田村、南岸三村吃水难的问题,乡政府决定新建一个水电站,向三个村庄供水,要求水电站到三个村庄所辅设的管道长相等,你能帮助他们找出建水电站的位置吗?如果将三个村庄抽象成三个点A、B、C,如何求作一点M使MA=MB=MC?这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结合他们的讨论提出问题:这个点在哪儿?这个点怎么找?也就是说如何满足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其他三点的距离都相等?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构造以M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MAB、△MAC、△MBC,而如何构造这样的等腰三角形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实例导入,有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需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应用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总之,引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掌握、运用,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求、有所得,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汪丽华.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引入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3(17):66-67.
  [2]刘三绿.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入策略[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2):113-114.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开展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同时还能从小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质,完善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小學语文中展开道德的教育十分重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0-0031-01  通过结合小学语文和道德教育两者所共有的特点来互帮互助,达到语文综合素质和道德素质双提升的效果。但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增强将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的意识,有意识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课堂,构建本真课堂,让学生在“真实”的数学课堂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感悟数学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回归本真;数学;本真课堂  中图分类号:A,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3-0186-01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愉快的教学,所需要
摘 要 新课改的环境之下,老师应该对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并且老师可以采取一定的行动措施去了解班级内的情况,方便更具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以此整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文章通过简单概述有效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现状及意义,从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对如何更好地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情景的创设与利用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有效情境创设;研究应用  中图
摘 要初中数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开展教学,信息技术不光是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学习工具、交流工具、研究工具,信息技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学校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数学知识的可视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游戏教学的开展、科学因材施教。由此看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将信息技术与
摘 要 信息技术能力是未来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随着全球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社会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计算机强大的数字处理能力和快速的运算速度决定了其在工作中的地位。wps、ppt、excel等技术是人们工作中经常要使用的软件,他们方便、快捷、准确,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在未来社会中,科技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
摘 要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应积极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讲解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游戏环节,或者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深入落实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28,C931.1 文献标
摘 要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和欣赏祖国语言的美,并通过优美的语言表达和创造美,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本文从“愉悦美”“内在美”“艺术美”三个方面,具体研究了小学语文课堂“美”的绽放之学生审美情趣的调动策略,期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们语文学科中正确的审美观。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3
摘 要 现如今,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飞速发展,教育制度也在不断的改革与完善,将网络与教育有效结合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能够让学生高质量的进行课程的学习。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也需要适当的融入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教师能够更加高效的对语文阅读进行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应用能力。本文就是对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简单概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初中生;语
摘 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开展,逐渐发现一些以往未曾发现却非常需要注意的问题,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音乐活动;游戏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33-0161-01  游戏是幼儿
摘 要 初中数学知识点较多,各知识点之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并且联系紧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深入把握不同知识点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师需要借助类比思想进行教学。所谓的类比思想是指通过对比两事物之间的异同点,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两种事物的思想。在实际教学中合理适时地运用该思想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思维,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 类比思想;初中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D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