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肽α1联合化疗药物经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在治疗肝癌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entv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料与方法
  
  2006年7月~2008年3月肝癌住院患者43例,其中男38例,女5例;年龄46~72岁,平均59岁;其中原发性肝癌36例,肝转移癌7例。所有患者均经腹部B超、CT检查及AFP、GGT、AKP及临床诊断。按2001年全国肝癌会议制定分期:Ⅰb期3例、Ⅱa期13例、Ⅱb期1例、Ⅲ期12例,其中1例巨块型直径约19cm,A组21例,基泰加化疗药物选择性供肿瘤动脉灌注并栓塞,B组21例化疗药物选择性供肿瘤动脉灌注并栓塞。
  方法:化疗药物,顺铂60~80mg,丝裂霉素10~12mg,替加氟1.0mg,基泰3.2mg。采用seldinger经皮股动脉插管,选择性插入腹腔干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血管造影,了解肿瘤大小、部位及血供情况,将基泰及化疗药物缓慢注入,最后超选择插管至病灶血管,用超液态碘化油10~20ml加阿霉素混合注入,对病灶进行栓塞。
  临床观察指标:按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不良反应观察。包括karnofskr评分、食欲、恶心、呕吐、发热、生活质量及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及CT检测。
  
  结 果
  
  栓塞后不良反应比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发热、乏力等不良反应有明显的差异。见表1。
  术后CT检查随访结果显示:A组肿瘤缩小20例(95.2%),缩小50%者6例(28.5%);B组肿瘤缩小19例(86.3%),缩小50%者1例(4.5%)。
  临床随访存活时间结果显示,A组1年存活12例(57.1%),2年存活8例(38%),最长存活3年(4%);B组1年存活19例(86.3%),2年存活5例(22.7%)。
  


  
  讨 论
  
  肝癌死亡率较高,危害大,病程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40~49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与人体免疫状态有密切的联系。肝癌患者常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临床常见的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在杀灭肝癌细胞的同时也杀灭了许多免疫细胞,进一步抑制了已经降低的免疫功能,而免疫功能低下又直接影响着肝癌病人的预后。临床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肝癌病人在接受化疗后,体质明显下降,继发白细胞下降,院内感染增加,生存质量下降。因而,对肝癌病人同时进行免疫治疗十分必要,胸腺肽α1在对肝癌治疗过程中,联合化疗药物显示积极肯定的作用,能促进免疫功能重建,抑制癌细胞的增长及扩散,减少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缓解率及处长生存期,同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基泰即胸腺肽α1是一种化学合成的乙酰化多肽,由28个氨基酸组成。胸腺肽α1与化疗药物合用,可恢复化疗药物所致的免疫抑制,激活癌肿组织中的T细胞,促使各种IFN-γ、IL-2等细胞因子分泌,最大限度地杀伤肿瘤细胞,提高疗效。胸腺肽α1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乙肝病毒的损害。总之,基泰动脉给药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对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减少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主编.内科学:450-457.
  2 陈紫榕,主编.病毒性肝炎:392-400.
  3 顾长海,主编.肝功能衰竭:557-559.
  4 刘运佳,主编.最新肝病预防与临床诊断治疗实用技术手册:1042-1059.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和CAPD联合间断性血液透析滤过(HDF)比较常规的血液透析(CHD)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情况。方法:40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观察,15例为单用CAPD患者,采用Tenckhoff透析管,每日交换8L,以2.5%或1.5%的浓度进行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观察腹膜透析半年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5例为CAPD联合HDF患者,均为血液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咪达普利(达爽)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CHF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与咪达普利联用治疗慢性心衰疗效肯定。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咪达普利 慢性心衰    资料与方法    2005年5月~20
期刊
摘 要 目的:统计我科应用FOLFOX4治疗大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结论:FOLFOX4方案一线用于晚期复发大肠癌治疗,疾病控制率较高,耐受性好。  关键词 FOLFOX4 晚期大肠癌 化疗    资料与方法    2005年6月~2006年6月收治晚期复发大肠癌患者31例,平均年龄60岁;男23例,女8例。其中2例未手术,2例为姑息改道手术,仅2例术后行标准FL方案辅助化疗,2例行术后5
期刊
摘 要 目的:了解细菌性阴道病在生育期妇女的人群患病率及探讨治疗方法。方法:2007年9~10月对本社区内4053例的生殖道感染普查的妇女按BV诊断之四项标准进行白带化验;BV患者给予甲硝唑夫妻同治,并追踪复查白带。结果:BV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6%,308例患者中仅145例有白带增多或轻度瘙痒症状;164例追踪,治愈率97.5%。结论:BV患者在生育期年龄人群中并非罕见,建议在妇科门诊中应列为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4年5月~2004年5月收治复发性腹股沟疝病例52例。其中复发性斜疝34例,年龄2~18岁2例,18~50岁8例,50岁以上24例;复发性直疝18例,年龄均在50岁以上。术后至复发1年内发生40例,超过1年发生12例。  治疗方法:腹股沟疝复发后均行手术治疗。疝囊高位结扎是腹股沟疝手术治疗中重要的基本内容之一。疝囊体可予以切除或留置原位。疝囊结扎的要害是高位,结扎要可靠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5~2006年收治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1~69岁,平均51岁;本院9例,外院转来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1例;损伤部位:胆总管5例,肝总管8例,右肝管1例,副肝管2例;部分胆管损伤4例,胆管横断伤9例,误扎胆管3例;损伤后术中发现6例,术后发现9例。  处理方法及治疗效果:横缝修补1例,端端吻合7例,胆肠吻合8例,术中发现6例,立即修补胆管并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3~2006年收治膈肌损伤患者23例,男20例,女3例;年龄18~50岁,平均31岁;急诊入院22例,伤后20年再次入院1例。致伤原因:刀刺伤8例,闭合伤15例,其中车祸伤6例,挤压伤5例,坠落伤3例。  临床表现:胸痛20例,腹痛19例,体检发现呼吸急促14例,气管移位1例,呼吸音减弱16例,腹膜刺激征19例,胸部闻及肠鸣音3例。全部病例胸穿5次,阳性4次,发现胃肠内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闭合性腹外伤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方法:对85例闭合性腹外伤小肠破裂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该病的早期诊断,尽早手术是提高该病治愈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闭合性腹外伤 小肠破裂 临床分析    闭合性腹外伤非常多见,而小肠由于在腹腔分布广泛、位置表浅,更容易受到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再出血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前循环脑动脉瘤资料。结果:本组前循环动脉瘤均获得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34 例,生活自理26例,长期昏迷11例,死亡9例。结论:选择合适时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可防止其再出血,是前循环脑动脉瘤手术治疗的很好方法。  关键词 前循环 脑动脉瘤 显微手术    对象与方法    我科近15年收治18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22 例均经禁食、胃肠减压,应用糖皮质激素、生长抑制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5天,1例病人治愈后12个月发生机械性肠梗阻并再次手术治愈,其余病人未再进行手术治疗,无复发者。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5~7天,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