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公开须彰显“硬性”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5987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5月,教育部已经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明确要求“财务、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来源等”应主动公开。2012年12月,教育部专就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下发通知,明确各高校在财政预决算批复后10个工作日内,将学校网站作为主要信息公开载体,主动向社会公开收支预决算总表、收入预决算表、支出预决算表、财政拨款支出预决算表,并细化公开至项级科目。
  据相关资料显示,教育部明文“要求”之后,仅华南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成都大学、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等少数省市级院校,在其网站上按规定向社会公布了预决算报告等财务信息。至于公众关心的三公经费,全国重点高校依旧是一本糊涂的账本。
  华南师大:“破天荒”公布
  2013年10月底,华南师范大学在官网上挂出“2012年度部门决算报告”,首次对该校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做出说明,成为广东省内首个晒出“三公”的“211工程”院校。这在广东省内的重点高校中尚属首例。
  在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公开网上公布的“2012年部门决算报告”中,除了常规的收入、支出决算及情况说明外,“破天荒”地公布了该校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
  数据显示,华南师大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共52万元,全部为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出国约35人次,开支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参加学术会议及交流支出47万元,主要用于会议差旅费、交通费、会务费等;第二,境外业务培训及研究5万元,主要用于高级访问学者交通费、生活费等。
  尽管该数据比较粗放,且“三公”变“一公”,仅概述了因公出国费用的总额和简单的开支用途解释,但在决算报告中单列三公经费说明,华南师大此举在广东省内四所“211工程”重点院校(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尚属首个。
  新疆财大:西北的稀缺示范
  新疆财经大学能够公开该校的三公经费,在西北地区的高校里面确实是非常地稀缺的。新疆财经大学的官网连续公开了2013年和2014年的财政收支明细。
  新疆财经大学2013年预算总收入为27684.7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1339.13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16015.64万元,其他收入33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总支出为27684.77万元,其中,由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为10759.13万元、项目支出为580万元,三公经费77.09万元。
  2014年该校预算总收入为28221.64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1282.42万元,财政专户管理资金16609.22万元,其他收入330万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总支出为28221.64万元,其中,基本支出为14443.43万元,项目支出为13778.21万元。
  2014年新疆财经大学基本支出按经济科目分有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三大类。项目支出按资金来源分有三大类:财政拨款、财政专户管理资金、其他收入。在项目支出中为贯彻执行学校2013年津贴增长的需要特申请津贴补贴政策改革项目资金700万元;为保障研究生公寓和实验楼建设的顺利进行,安排基本建设支出4429.63万元;为保证学校教学运行持续平稳发展,安排教学建设支出7200.23万元,按教育厅要求本年需归还贷款约为182.92万元;根据资产处上报的2014年外墙保温等项目,需维修费780.43万元;以上项目经费为13293.21万元。另外财政拨入专项资金485万元,其中新增博士点建设475万元,珠算协会经费10万元。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为70万元,其中公务接待费2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费维护费50万元。资金来源为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未用财政拨款安排。
  成都大学:“精细”可嘉
  成都大学是最早于2012年就承诺过会公开三公经费的28所高校之一,因此成都大学三公经费的公开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很早的。
  根据《成都大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2012年决算和2013年预算》文档显示,2012年成都大学三公经费决算总额304.29万元,2013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预算总额304.23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2012年决算23.29万元,2013年预算20.70万元;公务接待费支出2012年决算104万元,2013年预算104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2012年决算177万元,2013年预算177万元。
  并且成都大学对于此前2012年度三公经费的使用,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第一,因公出国经费。2012年成都大学因公出国境组2次,出国境8人,实际发生因公出国费支出23.29万元。具体开支内容包括:境外培训及业务考察活动23.29万元;主要用于差旅及培训。”但是,公开的资料并未对出国的目的地,培训和业务考察的具体内容,作出说明。经过计算,人均出国的花费为2.91万元。“2013年成都大学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安排的出国计划,拟安排出国境组2次,出国境6人,安排出国经费预算20.70万元,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
  第二,公务接待费。2012年成都大学执行公务、开展业务活动共开支交通费、住宿费、接待用餐等公务接待费104万元。其中:外事接待费支出20万元,主要用于外事接待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差旅、会议等支出。国内公务接待支出84万元,具体开支内容包括:一是国内外学术会议、活动接待费40万元;二是校际交流合作、学术交流接待费30万元;三是校企合作、地方服务接待费8万元;四是其他需要开支的接待费6万元。2013年成都大学安排公务接待费预算104万元,与2011年决算持平。
  第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12年成都大学执行公务、开展业务活动共计开支公务用车辆运行费177万元。截止2012年底,成都大学车辆保有量为57辆,车均运行维护费支出3.11万元;主要用于开展业务活动等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支出。2013年成都大学安排公务车运行维护费177万元,与2012年持平。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首都的“先锋”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在三公经费公开的北京高校中可以算得上是“先锋”。按理来说,北京高校原本就众多,三公经费更应该做到高度透明的表率。但遗憾的是,北京大部分高校的三公经费依旧是讳莫如深。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官方网站中关于“三公”的信息,2013年度收入合计38063万元,收入具体情况为:第一,财政拨款收入33872.34万元,占本年收入合计的88.99%。其中包括学院大兴校区工程项目建设费2亿元;用于学院职业教育基本运转教育生均定额13357.77万元;用于党校干部教育457.50万元;离退休人员工资45.59万元;抚恤费11.48万元。第二,事业收入2247.27万元,占本年收入合计的5.90%。职业教育基本运转教育生均定额的学费收入。第三,其他收入1943.39万元,占本年收入合计的5.11%,主要是委托培训费收入。
  而北京政法职业学院2013年度支出合计34679.86万元,具体情况有:基本支出10494.43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30.26%,主要用于人员、教学、学生工作及学院的基本运转;项目支出24185.43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69.74%。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的官方网站中还相继刊登出了对2013年度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的说明。其中,在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的总体情况中,总共支出25141.05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72.49%。同2013年年初部门预算相比,增加14295.03万元,增长131.80%。而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兴校区工程建设费增加和大兴校区搬迁开办费。
  该校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主要分为“教育方面支出”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中,2013年度决算25073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不包括基本建设资金、部分大额专项资金和中央下达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及年初结转和结余资金,下同)增加14266.99万元,增长132.03%。其中,“教育管理事务”2013年度决算113.6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113.66万元;“普通教育”2013年度决算460.40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460.40万元;“职业教育”2013年度决算23999.71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13544.70万元,增长129.55%;“教师进修及干部继续教育”2013年度决算499.23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148.23万元,增长42.23%,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党校办班次数增加。
  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中,2013年度决算68.05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28.04万元,增长70.08%。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2013年度决算45.59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5.58万元,增长13.95%。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离退休人员增加。“抚恤”支出2013年度决算22.46万元,比2013年年初预算增加22.46万元。
  专家声音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锡锌说:“教育部2010年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要求高校公开经费来源、年度经费预算决算方案等信息,年度经费预算决算就应包括三公经费,这应该是硬性规定。”
  关键要有落实的机制,怎么公开、怎么问责。一些高校国家拨款不少,但接受的监督很少,有时候成了孤岛。一些高校在三公方面存在的问题比机关还严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出国有相应规定,高校可能就没有。高校的三公经费必须要接受学生、教师以及媒体监督,并对违规者问责。从现实情况来看,只有各省市的某些省级院校在做“三公”信息公开的试验,而以诸如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全国重点高校的“三公”信息还依旧处于“蒙查查”的阶段。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把“三公”信息放在阳光下接受公众的监督,才是高校未来建设的康庄大道。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了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我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为一校之长,我认为自己不仅应是一个行政执行者,也应是教育科研的行家里手。  走科研兴校内涵发展之路  我校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思想,狠抓教育科研工作,在由专人负责教科室的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和各教研组——课题组——任课教师组成的“双线”科研管理网络,建立
新课标出现后,用最少的时间求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自觉的职业追求。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主要平台。数学课堂的最优化,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这种使用,应该贯穿于学生的预习,教师的备课,课堂中师生的双向交流,课后学生的作业及反馈,过程性评价等每个环节。最优化的数学课堂要切实发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观念:现代教育技术能有效地塑造学生数学认知品质;新媒体提供的交
“三学期制”即把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实行夏季学期是国际通行的学制之一,为世界诸多名校采用。这种形式,既方便学生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以及勤工俭学,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利用假期进行访学进修以及开展科研实践,提高教学水平。近年来,增加夏季小学期、实行“两长加一短”的三学期制,逐渐在我国许多高校“试水”。  清华:国内最早探索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清华大学就开始探索在六年制或五年制的长学制下,增
熊丙奇,  上海,  教育工作者  韩亚航空客机失事,让海外游学夏令营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舆论普遍批评,公益性的夏令营变味为商业活动,海外游学夏令营乱象纷呈。  其实,海外游学夏令营的乱象,根源就在于对其定位很模糊,究竟是公益,还是商业,大家莫衷一是。这导致其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而受教育者(消费者)对其也不明就里。  夏令营应根据其组织机构的不同,分为公益性质的夏令营和商业性质的夏令营。有关部
大学生无论是“低就”还是“将就” 并不意味着无业可就,这情形恰似车站滞留的旅客,其总会各想各法,最后各回各家。所谓的就业难便是诸多毕业生离校与上岗期间的“滞留”。作为准毕业生,追问大学生就业难时我们总爱把矛头指向政府、社会等,说教育体制不公,社会岗位不够。而大学生只是社会诸多元素中的一元,岂能希冀社会处处为我们着想,各种国家政策向我们倾斜。我们应从内因出发,完善自我,学习与实践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英国:到境外合作办学  英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英国高校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同时,还积极通过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境外办学。  英国高校的境外合作办学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和外国高校共同新建一所大学,合作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另一种是英国某所高校在境外与外国高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授课方式也有两种:一是在境外实施教学的全过程;二是学生在当地读完两年或大部分课程,最后一年或最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数学思维的结晶和概括,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小学数学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数学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目的。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小学数学教学
荷兰教育官员近日表示,每年将为1000名外国学生及荷兰出国留学人员,提供每人5000欧元的奖学金,以推动教育国际化。本年度,共有16所荷兰大学提供了56万欧元的奖学金。据悉,目前到荷兰学习的外国学生数量稳步增加,但仅占荷兰大学生总人数的12%,低于欧盟平均水平。这项奖学金计划主要面对欧盟以外的学生,希望通过此计划吸引更多外国学生到荷兰留学。
校园的时光,安静地睡在岁月的长河里。如那年的夏夜,燥热、简单,像记忆里少年的脸庞,青涩而又晦暗。  我们初见在天朗气清的九月。故事的开始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大家很快相识,流连在初入校园的秋日时光里。彼时,少年人身上带着青春的剪影和篮球场上跃动的脉搏。  时间宛如泻入一方潭水,缓慢地蒸发着。每日身披晨曦步入校园,一级一级的台阶让人目眩。拾级而上,步伐总是稍显沉重,我习惯于看看沿途的风景——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日前发布《关于正确引导社会力量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的公告》,公告中称个别机构和媒体以售卖商品的形式,募集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过度渲染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醒商业机构、媒体及其他社会组织本着尊重事实、尊重隐私、关爱学生的原则,真心实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顺利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