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发展关键词:开放集成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er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技术的研发和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球重视,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欧美在研发能力方面实力较强,产业内聚集了全球100强企业,技术标准相对完善,生产制造领先;市场认知方面,客户认知度和接受度高,工业应用相对领先,网络带宽高资费低;物联网产业链已经形成,并通过内部并购、合作、整合推进发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初具规模。低频和高频射频识别(RFID)产业相对成熟,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传感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我国虽然有一定的物联网市场规模,但是标准研制需要取得突破,核心技术仍需攻关。
   为推动我国与欧美国家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深层次科技合作,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简称CCID)依托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支持建立的“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积累的技术与资源优势,于4月23日成立CCID“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促进中心),创始合作单位是IBM中国研究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承办的“CCID与IBM共同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同期举行。
  推动物联网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是我国面向未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做出的重大决策。在目前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和印发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注重国际技术合作,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技术合作与交流已经被列为“十二五”时期推进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物联网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促进中心成立仪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总经济师周子学强调,深化国际合作,积极探索合作的新模式,在更高的层次上开展国际合作,在更大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利用全球资源,是培育和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有效途径。促进中心的成立以及赛迪研究院与IBM的战略合作,将对探索一个崭新高效、国际化的协同创新体系,推动物联网技术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优秀科研成果在全球范围的产业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据悉,促进中心的功能定位具体包括:一、推广国际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二、推动海内外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交流与合作,培育与发展物联网产业生产系统;三、国际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的测评,保障应用于国内解决方案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四、物联网解决方案的集成验证,为研发企业、行业用户、科研机构提供应用解决方案的集成验证环境,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与行业应用系统技术水平;五、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表示,促进中心成立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中国与全球在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交流,将中国优秀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向海外,同时也将国外优秀的技术引入国内,加强双方在物联网领域的深层次合作,并且保障国外引入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值得关注的是,CCID“国际物联网技术发展促进中心”创始合作单位是IBM中国研究院。据悉,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将从测试技术研究、标准研制、物联网端到端解决方案的集成研究、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培育等多方面开展科技合作,为国内外物联网企业、科研机构、园区提供开放集成的技术创新环境,共同促进国内外物联网产业生态系统的培育和发展。IBM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政府事业部总监范宇表示,IBM中国研究院还将发挥CCID与欧美合作窗口的作用,一方面,把国际技术和资源带到中国,另一方面,也将协助把中国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推广到全球。
  开放集成是努力方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已经成为全球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高度融合与综合应用造成了当前物联网发展面临重重挑战的局面,它涉及的产业链条长、环节多,需要应用的技术也跨越不同的行业领域。物联网目前发展的状况是碎片化应用多,规模化应用少,难以形成端到端的物联网方案。促进中心的成立以及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的合作强调创立开放集成的创新环境。“开放集成”充分概括了目前物联网发展所需努力的方向。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子河表示,开放集成正是促进中心与IBM合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双方的合作本着促进物联网整体产业发展的原则,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这一开放的平台中来。集成则着眼于如何形成物联网整体链条,构建复杂系统。正是由于物联网的这些特点,单靠一种技术、一家企业是不可能完成物联网端到端方案的,仅仅是软件之间的项目集成,也需要多家企业、多种技术协力合作。
   IBM全球副总裁、中国研究院院长、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李实恭补充说,不仅物联网产业的建立需要开放,整个产业针对的服务对象也同样是开放的,不止限于某一个地区,某一个行业,是面向全球的、跨行业的。因此,开放首先是一种态度,可以把国际先进的技术和最佳实践经验融入到促进中心当中来,同时也希望产业界、学术界以及实践对象可以联合起来。开放的态度必须是十分彻底的,开放的环境也必须是完整强大的,这样才可以做到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的快速集成。
  各具优势 强强联手
   据悉,为促进中国物联网技术的发展,2011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就承担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发展基金《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以及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设立的物联网专项《物联网系统可靠性评测系统研发》等国家项目。经过一年多的发展,赛迪研究院在物联网测评技术研发、测评标准规范研制、测评工具开发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并且在电力、医疗、交通、工业生产等领域开展了论证试验,已为北京、无锡、东莞等地物联网示范工程建设提供了公共技术服务。而IBM作为国际化的企业,早在两年前就在中国成立了IBM全球首个物联网技术中心,从底层芯片到上层数据分析都具有核心技术和全球视角,以及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
   双方选择战略合作正在于各具优势。推动物联网的发展,没有所谓的定性或者定量的单一说法。因为物联网产业链条很长,应用领域很广,技术涵盖范围广,这就决定了就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单一的规范来看待这个产业,也许惟一能衡量的就是它能带来什么价值。在这些方面,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理念一致,目标一致,做法相同。李实恭认为,物联网产业第一必须是跨行业的结合,第二必须是跨地域、跨国土疆界,跨管理体系的。在心态上和做法上就要符合开放集成原则。集成不见得只有中国的企业彼此在集成,也可以是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的技术集成。集成的成果不一定只在中国用,双方的目标是要发展中国的物联网产业,更大的目标则是要在国际物联网市场中成为关键角色。
  着眼关键技术突破
   碎片化应用是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如何将这些应用和技术集成起来,形成端到端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成本,为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李实恭表示,碎片化是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是阶段性的。每个行业的企业都按照自身优势发展物联网应用,因而形成碎片化,但是需要通过一定技术标准和共同接受的框架结构来规范碎片化的发展方向,只有这样,碎片化的技术和应用才有再集成、再调整的可能,为创造经济规模铺平道路。为此,他认为,第一,要缩短碎片化进程,在遵循一个共同架构的前提下,不妨碍各自发展的自由空间。第二,需要建立标准,为将来技术集成铺平道路。第三,需要有一些大型项目,来创造经济规模的可能性。
   近年来国际物联网标准组织之间也正在进行整合集中,标准已经成为物联网的技术关键之一。据黄子河介绍,促进中心在物联网标准上,主要关注两个方面:第一,物联网的测评标准、测评框架和测评体系。第二,推动物联网行业应用标准的制定。在测评标准的研制方面,中国软件评测中心现在积极参与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由于中国在物联网标准方面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主导权,因此也在积极牵头建立国际标准,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物联网测评体系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双方也在和整个业界积极探讨评测标准如何实施。在没有完成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和示范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就要求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标准保障工程质量,所以需要从保障物联网应用工程质量角度入手,研制相应的物联网测评标准。在行业标准方面,则需要和各个行业的用户开展紧密合作。
   此外,将技术推向应用,需要实施前在实验室中进行匹配性、安全性、稳定性等各方面的性能测试。但物联网的特殊性就在于它需要大规模应用技术,规模化是其显著特点。实验室模拟测试结果与规模化应用测试结果还有一定距离,这也成为物联网推广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口。
   据悉,促进中心针对物联网的测试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针对已经实施在建的物联网测试项目,技术专家将根据系统全生命周期,在现场实施测试,主要是以验收测试为主,依照设计说明书完成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的测试。第二,则是促进中心目前主要进行的测试技术的研究,为现场测试提供测试理论、测试技术,建立测试模型,开发相应的测试工具,提供技术的支撑和储备,这部分工作主要在实验室中完成。模拟仿真将是重要的方法。因为物联网系统上线环境复杂,规模巨大,要保证它的质量、可靠性、安全性各方面的指标符合可持续、可大规模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的途径上需要实验室测试和现场测试相结合。
   保证一个系统上线时能够稳定,就要针对相关行业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评测标准和指标体系。这是赛迪研究院与IBM中国研究院共同推动的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不仅在中国很重要,甚至将来还要推向国际。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对于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经济附加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生产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此次赛迪与IBM的战略合作将有利于促进和推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形成,推动国际物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研究和落地,有利于推动物联网产业生产系统的培育与发展,也有利于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与行业应用系统技术水平,最终促进物联网技术标准的研究和推广。
其他文献
北京九桥软件有限公司使命是:以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服务,保护客户的信息数据。公司产品iStream DDS 多次获奖。    北京九桥软件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保护软件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专注于数据复制、灾备保护技术。公司产品iStream DDS(以下简称DDS)多次获奖。    DDS应用领域广泛    一、 生产系统的热容灾  对大部分公司而言,容灾是一项巨大的工程,意味着高额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作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简称瑞金医院)在发展目标中将数字化医院定为未来工作的重点。瑞金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中积累了各类数据,这些数据是辅助诊疗决策最具价值的基础。多年前,瑞金医院就意识到要做好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再利用,于是进行了BI数据库的选型。  瑞金医院计算机中心软件部主管林靖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瑞金医院之所以最终选择SQL Server有四方面的原因。 
2012年度中国  行业信息化  领军人物奖  邵华钢领头开发的京颐科技移动临床信息系统,作为对传统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补充,可为电子病历系统相关业务流程提供信息的闭环流转。移动医疗为医院业务流程再造与服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邵华钢,上海京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医疗物联网实验室客座研究员,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计
“转型为企业赋能。”IBM这家拥有数十万员工的庞大企业始终这样认为,并在长达百年的历程中亲历过数次传奇的转型经历。  2011年,IBM成立百年之际,回顾过去百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企业危机,郭士纳力挽狂澜,让大象也会跳舞的故事已经成为企业转型的经典案例;之后,现任掌舵人彭明盛则帮助IBM向高附加值企业转型,即使是在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中,仍然实现了连续8年的双位数字成长。  在企业转型
企业都已经意识到,未来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本的竞争。  过去十年,中国的企业管理出现两个趋势:一是很多管理流程标准化之后通过IT系统来实施,二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越来越成为复杂的、战略化的管理系统。怡安瀚威特管理咨询公司华北区总经理田文智表示:“企业人才管理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一方面人才管理的复杂度提升,从最早的薪酬管理转变为绩效管理、能力管理和职业规划管理,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的
近年来,互联网规模和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大规模、高速、大容量、应用多元化等关键词成为形容互联网需求的新代言词。  如何应对网络拥塞,如何将网络宽带高速、高效的基石夯实,如何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挖掘并捕捉更多的客户群,已然成为广大电商、IT人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TCP对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有不可磨灭的功劳,但当前传输协议已经越来越不适应飞速发展的高速网络环境和新型应用的要求。丢包和延时问题频发,TC
趋势引领是一家专注于IT管理的专业咨询公司,是国际权威的信息考试学会(EXIN)授权的ITIL培训和考试中心,同时也是业务持续协会(BCI)的培训合作机构。  作为拥有丰富IT服务管理实施经验的咨询和培训机构,趋势引领以“传递先进的IT管理理念和经验,提高客户的IT管理成熟度”为使命,通过不断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建立IT服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获取ISO20000(IT服务管理),
此次获奖是银基安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合作伙伴、客户和业内人士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在这里,对评奖组织单位和各位专家给予我们的肯定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我们将在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上加大投入,力争走在行业的前列,更好地服务合作伙伴、客户和社会。  ——获奖感言     上海银基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基安全)创立于2002年,是一家提供整体信息安全解决方案的咨询与技术服
在企业级服务器市场,单纯的性能指标已不再是用户关注的重点。随着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变迁和应用的细分,性能功耗比越来越成为用户关注的核心。具有低功耗、高密度、面向密集型计算需求等特点的低功耗服务器在整个服务器市场乃至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市场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趋势的影响下,大型数据中心和云环境对于服务器市场的格局正在产生深远的影响。  具有低功耗、高密度、面向密集型计算需求等特点的低功
一直在制造企业从事物流工作的Helen在职场非常抢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她参与过两家企业的SAP实施,非常熟悉SAP的应用。可见,ERP的应用已经影响到了企业的各个层面。然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因为功能全面的ERP应用起来并不简单,所以企业用户不得不去招聘那些熟悉软件应用的人才。  然而,Helen的这种优势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弱。随着各种提高ERP易用性的策略的采用, ERP的应用将变得越来越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