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yx7707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47例风湿血液科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急性白血病组按病程又分为初发组、未缓解组和复发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其体内LDH和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实验组中的初发组、未缓解组和复发组的LDH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D-二聚体的初发组、复发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而未缓解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LDH和D-二聚体两个指标的联合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的动态监测具有指导意义,而且D-二聚体反映出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变化程度有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
  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也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乳酸脱氢酶属氢转移酶,是糖代谢中的重要酶,存在于动物的所有组织中,其活性增高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肝炎和恶性肿瘤等 [1]。也有研究表明[2]各类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本文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不同阶段的LDH、D-二聚体水平来讨论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 2013 年 10月至 2014 年 12月在我院风湿血液科住院的白血病患者 47 例,所有患者的诊断及疗效标准均参照《白血病诊断及疗效标准》2 。其中男性25 例,女性22 例,年龄 19-50 岁,中位年龄35.4 岁。 其中初发组26 例,未缓解组11 例,复发组10 例。对照组50 例,男性25 例,女性25 例,年龄 23-48 岁,中位年龄33.5 岁,均為正常体检者。
  1.2 仪器与方法 所有受试对象均于在住院当天空腹抽取静脉血,LDH采用日立公司008型全自动生化仪及四川迈克公司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正常参考值(109-245U/L)以大于245U/L为阳性结果;D-二聚体采用SYSMEX公司的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及其原装试剂盒进行定量检测,正常参考值(0-0.55mg/L)以大于0.55mg/L为阳性结果。其试验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程序进行,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数据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白血病初发组、未缓解组、复发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发组、复发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相差不大(P>0.05)。
  3 讨论
  正常机体内的酶类是参与其代谢不可缺少的物质,且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组织细胞中。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影响其机体的正常功能代谢,乳酸脱氢酶随着其代谢功能的失调,也会相应的发生其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为血液病的诊断治疗上提供了一个常规、快捷的一个检测指标。在本研究中,初发组、复发组、未缓解组患者的LDH明显高于其对照组。这表明在初发组、复发组和未缓解组的患者中,其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而且可侵润到组织器官中去,使代谢失调LDH释放增多。
  D-二聚体是一种纤维蛋白单体的降解产物,是纤维蛋白溶解酶作用于血管外交联纤维蛋白说产生的。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转化为纤维蛋白,而后在凝血因子VIII作用下生成交联纤维蛋白,最后纤溶酶将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生D-二聚体。急性白血病细胞在接受化疗或自身免疫机制的作用下释放自身的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纤溶系统,且有研究表明[3]各类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而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改变得到更多的重视。本研究表明初发组和复发组的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具有统计学意义。初发组和复发组的异常提示其患者体内有凝血活化或继发的纤溶亢进。原因可能有:(1) 白血病细胞可分泌弹性蛋白酶和相关的炎性因子,减少纤溶系统抑制物的含量,加强纤溶亢进,进而导致了体内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4] ;(2) 白血病细胞在接受治疗后释放自身的促凝物质,激活凝血纤溶系统,导致了体内纤维蛋白的降解[5]。未缓解组与对照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推断出D-二聚体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白血病病人体内的病情变化,特别在于自身的凝血纤溶系统在受到白血病细胞刺激后而迅速作出的异常响应,但并没有随着急性白血病病情是否缓解而维持同一状态。
  综上所述,LDH和D-二聚体两个指标的联合应用于急性白血病的病情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对急性白血病的病情评估以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蓉 , 钟兰香 , 鲁军 .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乳酸脱氢酶测定的意义 . 实验与检验医学 , 2010, 28(6):589-590.
  [2] Rickles FR, Falanga A.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thrombosis and cancer [J]. Thromb Res,2001, 102(6): 215-224.
  [3] RicHes FR, Falanga A. Molecularbas i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rombosis and CanCel. Thlomb Res, 2001,102(6):215-224.
  [4] Oudijk EJ,Nieuwenhuis HK, Bos R, et al. Elastase mediated fibrino -lysis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J]. Thromb Haemost, 2000,83(6): 906-908.
  [5] Khorana AA, Francis CW, Culakova E, et al. Thromboembolism is a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outpatient che-motherapy [J]. Thromb Haemost,2007, 5(3): 632-63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全口SRP与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合创伤的临床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8例牙周炎伴咬合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口SRP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对照组先进行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治疗1个月后采用全口SRP治疗。两组在相同时间治疗后,观察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BI)以及附着丧失值(AL)。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FOLFOX4方案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在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上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对比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性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采用常规的FOLFOX4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FOLFOX4方案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接受化疗前后的营养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接受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欣母沛与米索前列醇预防行剖宫产术的高危孕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术的112例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欣母沛组(56例)和米索前列醇组(56例),欣母沛组采用欣母沛进行预防,米索前列醇组采用米索前列醇进行预防。观察两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24小时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欣母沛组患者产后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会阴侧切缝合术采用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阴道分娩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会阴左斜侧切、阴部神经阻滞麻和20可吸收线。观察组用连续缝合法行会阴缝合术,对照组用皮内缝合法缝合会阴切口。结果:两组在产后切口疼痛、产后72 h活动程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连续缝合法用于会阴侧切术可明显减轻产后切口疼痛、活动受限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喉气管外伤合理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5例喉气管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放性喉气管外伤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其中Ⅰ度损伤共2例,Ⅱ度损伤共6例,Ⅲ度损伤共4例,Ⅳ度损伤2例。闭合性喉气管外伤患者Ⅰ度损伤共3例,Ⅱ度损伤共4例,Ⅲ度损伤共2例,Ⅳ度损伤共2例,4例行喉管扩张。杓状软骨损伤对嗓音恢复的影响更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
期刊
摘要: 目的: 对比米氮平与丙米嗪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抑郁症伴焦虑病患,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丙米嗪组,分别采用米氮平与丙米嗪治疗,比较两组病患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HAMD各因子分变化以及治疗后抗抑郁焦虑疗效。结果: 两组病患治疗1、2、4、6周后与治疗前比较,HAMA、HAMD评分变化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经络导平治疗老年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伤科住院60岁以上老年腰痛患者100人,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经络导平仪治疗。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以及日本骨科学会(LLPS)腰痛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进行组内及组间差异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前、3天、7天、治疗结束后LLPS评分和VAS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重危病人采用PICC的操作方法,护理措施,测量中心静脉压,预防并发症发生,方便临床抢救用药,减少护理工作量,减轻病人痛苦及家属负担,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90例危重病人,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30例,锁骨下静脉30例,股静脉30例。无论何种PICC均注意防止感染,选择适当的部位,加强观察与护理。结果:90例病人穿刺成功率为97.4%,失败率为2.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3例快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中,6例于次日(24h)复查CT示血肿消失,17例72h后复查CT提示血肿消散,中线结构恢复,2周后康复出院。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散的预后较好,动态头颅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快速消散 非手术治疗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羚羊角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4男5月18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90例,观察组采取羚羊角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对照组单一西药治疗,两组均治疗1月,后对临床疗效及血压指标改变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与对照组85.56%比较显著较高(P10mmHg至正常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