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拿来修忍辱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期间,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文学教授,被造反派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关进了“牛棚”。他经常被揪去游街批斗,痛苦万分。一日,经历白天耻辱的游街批斗后,到了夜里,他躺在“牛棚”的草堆上,饥寒交迫,痛苦欲绝。他声嘶力竭地呼喊:“让我死吧,让我死吧……”这时,黑暗的“牛棚”里闪进一个中等身材的中年人。借着月光,教授看到那个中年人穿着破旧的灰白大褂,头光秃秃的,眼睛明亮,落魄中却显得很有精神。中年人扶着教授坐起来,端着一碗水对他说:“喝点水吧。”
  教授说:“我不喝,让我死吧。”
  中年人说:“死没那么容易——时辰已到,想活不可得;时辰未到,想死亦不可得。”
  教授睁眼仔细瞧了一下中年人说:“不可得?你是个出家人?”
  中年人说:“就当是吧。现在家没有了,庙也没有了。”
  教授说:“师父,颠倒黑白啊!我是个教授,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卻被一帮流氓、魔鬼侮辱。士可杀不可辱啊!”
  和尚说:“正好拿来修忍辱。”
  教授说:“你胡说些什么?”
  和尚说:“唉,不久前,我也经常被批斗。一次被批斗时,我突然想起,老师父在百岁时,被人打断了几根肋骨。我去看望他,他反而安慰我说‘正好拿来修忍辱’。想到这里,我自然而然地在心中默念:‘正好拿来修忍辱,正好拿来修忍辱,正好拿来修忍辱……’默念一会儿,我的心渐渐地静了下来,身体逐渐像根木头,僵硬地竖在台前。造反派究竟对我做了什么我浑然不觉。再到后来,每次被批斗,我都尝试这么做,以不参与的态度对待一切。过了一段时间,造反派就对我失去了兴趣。的确,没有人会跟一根枯木头死较劲的。”
  教授说:“你师父是虚云老和尚?”
  和尚说:“是的。你不妨也试一试默念‘正好拿来修忍辱’。”
  教授说:“你这是废话。唉,我一生清白,没做过一件有愧于心的事,却被这般侮辱。难受!”
  和尚说:“被批斗不是你的耻辱,而是造反派的耻辱。别老惦记着耻辱,那与你无关。”
  教授陷入沉默,和尚接着说:“如果你什么都改变不了,那就尝试改变自己的心境,死抱着耻辱,会让你更加难受。你不妨试一试我的方法。”
  第二天,教授依旧被造反派揪去批斗,他被押着走在路上。走着走着,他又觉得百般羞耻。他突然想起那和尚对他说的话,禁不住在心中默念起来:“正好拿来修忍辱,正好拿来修忍辱,正好拿来修忍辱……”默念了一会儿,他渐渐觉得好像轻松了一些。他转念一想:不过是一场戏而已,我算是演一个悲剧角色,何必较真。随他玩去。顿时他如释重负,脚步也轻松了许多。
  到了傍晚,难熬的批斗会结束后,他急急忙忙去找那个和尚。他远远看见那和尚正吃力地挑着一担牛粪,就跑到那和尚跟前,说:“师父,你累不累呀?放下歇一会儿。”
  和尚说:“正好拿来消业障。”和尚放下担子,二人一并坐在路旁的石头上聊。和尚问:“教授,今天感觉如何?”
  教授说:“唉,算是熬过一天了。”
  和尚說:“那就好。”
  教授说:“好什么?好端端的国家,被搞成黑白颠倒的世界,你不痛心呀?”
  和尚说:“痛心有用吗?你认为这黑白颠倒的世界能持续吗?”
  教授说:“绝对不能。”
  和尚说:“依你说,总会有结束的一天吧。”
  教授说:“对啊。”
  和尚说:“那就等到那一天吧。”
  教授说:“难熬啊。”
  和尚说:“算不上熬,正好拿来消业障。”
  教授说:“哦,师父,我问你,我前世造了什么孽,现在要遭这样的罪?”
  和尚说:“前世我不知,也不想知。我只知道,如果我现在不宽恕,不仅自己不能解脱,还连累别人,让他来世还债受罪。”
  教授说:“那帮造反派、恶棍、魔鬼呀,你还想宽恕他们?”
  和尚说:“正好拿来学宽恕。”
  教授说:“宽恕?我没有你的境界。”
  和尚说:“不是境界的问题,而是你愿不愿意做的问题。”
  教授说:“你……”
  和尚说:“那帮造反派,本来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明辨是非,只不过是被人利用而已。被人利用的人不是很可怜吗?既然他们是可怜人,为什么不能宽恕他们?”
  教授说:“我……”
  和尚说:“宽恕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境界,只是一种人生态度。宽恕别人为的是放下自己,放下自己又是为了自在解脱。自在解脱不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人生境界吗?”
  “文革”之后,教授重新回到学校,校园物是人非。“文革”中好几位教授因为不堪其辱,含恨自杀。而他幸运地靠着默念“正好拿来修忍辱”顽强地活了下来。他走进自己的办公室,看到散落一地、蒙着灰尘的书,随手捡起一本书翻了翻,竟然脱口而出:“正好拿来做学问。”
  (刘春杰图)
其他文献
“我很困惑,她爱的是我的钱,还是我的人?”  真是一个令人羡慕而又让人觉得愚蠢的问题。  但仔细想想,生活中确实有不少爱情都毁于这个疑问。  这个情感罗生门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一个曾经把初恋献给金钱的女作家,一个为书写爱情而生的备受争议的作家。    “一个人一生中所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就是无法去爱。”  杜拉斯一生拥有众多情人,经历了各种情感纠葛;她的作品无论用何种方
期刊
米 铺  自我有记忆以来,我爹便经营着一家米铺。镇上的人都说,我爹是镇上最懂米的人。    他知道几分米添几分水煮出的米饭最可口,甚至掬上一捧,便能判断出米存放的具体时间。  我从小便觉得我爹是个神奇的人。受了虫灾被蛀得只剩一半的米、遭了水灾长势不佳的米,总会被他从各地收罗回来,然后四处奔走,送到“合适的地方”去。  “合适的地方”是我爹的原话,他曾说,虽然我家仓库好像有卖不完的米,但这天下之大,
期刊
二月初,我开始半百人生的第一次“变发”,不烫,不打薄,不对头发进行任何处理。这是头发的第一次解放,它们应该感到自由了。    多年来我固定上同一间理发厅。这是间家庭理发厅,招牌不亮,路上偶遇邻居还能交换蛋价、菜价等情报。我不免担心:万一店搬了,或者歇业了,我该央谁来对付我这一头乱发?没料到老板娘先担心失去老客户:“怎么好久没来理发了?”我挠了挠头发:“在留发呢。”老板娘仔细盯着我的头发,问:“烫了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所有寓居蜀中的人的心境。林风眠抛弃了所有行李,只带几十公斤未托裱的画回到杭州。“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改变的何止是朱颜——旧居花园别墅已经变成日本人的兵营,院子中的花园变成日本人的马厩;他那曾经震动世界的几幅巨幅油画,被日本人用来做养马的帐篷,此时只能看到一些碎布屑,其他都荡然无存了。他把妻子阿丽丝、女儿林蒂娜从上海接到杭州,无处栖身,只
期刊
无论在什么地方,如今关心养老金方案的人,都不可能只是老年人,还有缴纳社保养老金的主力人群——正在为事业打拼、奋斗的中青年人群。大家关心的问题说起来无非是:按照现在的养老金缴纳标准,等到我们退休的时候,社保退休金究竟能不能够让已经步入老年的我们继续体面地生活?  我们大部分人或多或少有中国式赡养老人的经验,这些经验大部分是从父辈和祖父辈那里获得的。比如我们祖父辈的养老,基本上是依靠他们的众多子女共同
期刊
有个英国旅游网站做会员问卷调查,发现当情侣出国度假时,将近八成会吵架,六成几乎天天吵,还有少数吵到必须分房睡。原因之一竟然是因为男伴偷看了别的美女!  我很好奇:女生真会那么容易吃醋吗?不是男生爱看美女,女生也爱看美女吗?于是我在脸书网上做了个调查。结果将近100个回复的女网友中,90%都说自己不会吃醋。“看到美女,我会跟老公一起讨论。”“有什么好吃醋的,我也超爱看美女啊,就怕他瞄的是感觉很差的!
期刊
我有一个朋友是某著名品牌的代理商,今年进了一大批货,没想到市场行情剧变,货全砸在了手上。他非常痛苦,问我该怎么办。  我问他:“你知道你做的这笔生意的本质到底是在买卖什么吗?”他说:“当然是商品。”我说:“其实并不是普通商品,你买卖的是一种虚拟商品——风险。”  这种叫作风险的商品到底是什么?以航空業为例。航空业对燃油的价格极为敏感,所以受原油市场影响颇大。当油价上涨时,除非提高机票价格,否则利润
期刊
比尔·盖茨还是微软公司CEO的时候,神清气爽,但是做了两三年公益以后,头发都白了。可见,做公益比经营企业要难太多。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做公益,就是经营自己的人性。  我先给大家讲第一个事例,关于“裸捐”的问题。比尔·盖茨到中国北京组织了一次晚宴,请很多中国有钱人去,号召大家“裸捐”。我思考了好久要不要去。现在的中国,从整体上来说,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并不能代表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改
期刊
百分比会给人一种非常抽象的感觉,而数字会让人产生非常具体的联想,让人可以切身感受到事情的客观存在。  1  精神病院的患者准备出院时,他们的监护人会向精神科医生或心理专家征询关于患者出院的意见。  研究人员对患者监护人和精神科医生之间的问答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精神科医生分成两组,让他们的回答在表达上做一些改变。以下是A、B两组医生的不同回答方式。  A:像这样的患者,出院后半年之内出现攻击性暴力
期刊
“糊弄洋鬼子”是我幼年时就常听到的一句话。每当妈妈分派的家务活我干得不好的时候,妈妈就会冒出来一句:“你糊弄洋鬼子呢?”长大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洋鬼子是可以糊弄的,而且必须糊弄,但是,对自己人,不能这样干。    最早大规模糊弄洋鬼子的事,是茶叶贸易。虽说清末在开放口岸之前,只有广州一口通商,但中西之间的贸易规模并不算小。来华贸易的主力军——英国商人,最主要的事,就是从秘鲁运来白银,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