谬误为什么会有说服力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评论教学,在讲到逻辑论证的时候,笔者感到最难的,不是引导同学从形式逻辑的原理和规范出发,构建或理解一段论证,而是如何面对在实际作品中出现,甚至在非评论性作品和日常生活话语中出现的那些并不符合逻辑规范的论证.严格说起来,它们有的其实正是按照逻辑规范应当被看作“谬误”的东西,但我们却难以消除它们对学生的潜在的说服力,乃至它们在整个社会中的说服力.rn简单地指出这些谬误的“形式因素”,恐怕也难以消除它们的实际影响.我觉得,应当掉转一个角度——从接受一方的角度,发现和理解这些话语产生说服力的原因.这就需要讨论,甚至争辩.rn“如果个人都能造汽车,那么我们国家还生产不出一流的汽车吗?”——这是多年前是一位自己在家里出一辆能开、能跑的汽车的辽宁农民刘声说的话.①笔者曾要求同学根据这位农民造汽车的报道写一篇评论.其中一篇同学习作就引用了上面那句话,用来论证其批评中国汽车工业“没有志气”的论点.
其他文献
人的衰老不仅是自然的生理过程,还是一种疾病的过程,人过30岁以后,便进入趋向衰老的进程,不过是各人进展的快或慢不同而已。当然人人都希望青春常驻,延缓衰老。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推迟衰老是可能的,除了保健品和药物的作用,人自身也有抗衰老机制和源泉。重要的是对人的生命要有科学的认识和构建设计,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养生调节,才能做到。现就抗衰与健身益寿谈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衰老的过程及根源对衰老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