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Numb和α-连环蛋白(α-catenin)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胃癌标本和97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中Numb和α-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中Numb和α-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60.6%∶100.0%,χ2=48.3
【机 构】
:
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研究所胃肠肿瘤病理研究室,普通外科研究所肿瘤病理研究室,110001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研究所胃肠肿瘤病理研究室,普通外科研究所肿瘤病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Numb和α-连环蛋白(α-catenin)在胃癌及其配对正常胃黏膜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胃癌标本和97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中Numb和α-caten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
结果胃癌组织中Numb和α-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60.6%∶100.0%,χ2=48.361,P=0.000;76.1%∶100.0%,χ2=26.480,P=0.000)。Numb蛋白的表达与Lauren分型(χ2=17.018,P=0.000)、管状腺癌分化程度(χ2=17.586,P=0.000)相关,α-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Borrmann分型(χ2=6.700,P=0.035)、Lauren分型(χ2=11.098,P=0.001)、管状腺癌分化程度(χ2=8.203,P=0.017)、淋巴结转移(χ2=6.402,P=0.011)相关。109例胃癌组织中Numb与α-catenin表达呈正相关(rk=0.184,P=0.028)。
结论胃癌组织Numb和α-catenin的表达均显著下调,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两者可能参与调控胃癌的发生发展,Numb蛋白可能通过α-catenin调节途径参与Wnt-β-catenin通路,进而在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是一种在多种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TCTP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已被证明参与调控细胞凋亡、DNA损伤与修复和耐药性形成等多种复杂功能。近年来,随着TCTP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不断被揭示,TCTP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中的新型重要药物靶点。
DNA甲基化与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胶质瘤中的许多基因如DNA修复基因、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肿瘤抑制基因、侵袭相关基因等的启动子区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位点富集区(CpG岛)存在高甲基化。胶质瘤多个基因的甲基化谱和特异分子标志物的发现有助于胶质瘤的病理分级、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同时,DNA甲基化具有可逆转的特性,这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性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与噬菌体基因融合,使外源基因编码的多肽呈现在噬菌体表面,并保持外源性多肽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近期研究表明,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可进行肿瘤靶向肽的筛选、抗癌物质的靶向输送、肿瘤疫苗的研制、肿瘤抗体的制备、肿瘤诊断试剂的研发、肿瘤血管的光学成像等,进而为攻克肿瘤这一医学难题提供帮助。
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存在于细胞质和过氧化物酶体中,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限速酶。近年来研究发现IDH1突变存在于多数胶质瘤中,其代谢产生的大量2-羟戊二酸可能作为潜在致癌物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同时与患者预后的改善密切相关。IDH1突变有望作为新型基因标志指导临床胶质瘤的治疗。
一元羧酸转运子(MCT)家族在肿瘤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MCT1对一元羧酸的转运作用最显著。MCT1介导多种一元羧酸跨膜转运,可以根据代谢状态决定摄取或排出乳酸,从而维持肿瘤细胞的特殊代谢模式。综合分析MCT1与肿瘤的生长、代谢、侵袭和转移的关系,MCT1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循环肿瘤细胞(CTC)介导了多种肿瘤的远处转移,通过不同的富集和分离手段检测CTC,对临床预后评估、药效监测以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均有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CTC检测将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方案制定的常规检查。
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是乳腺癌患者最重要的预后决定因素之一。联合临床查体及超声、钼钯、CT、MRI、PET-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预测准确率,但仍存在较高的假阴性率。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腋窝淋巴结能有效提高术前诊断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数学及统计学方法构建预测前哨或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状态的模型可以计算其转移风险,筛选出淋巴结转移风险低的患者使其避免腋窝手术是否安全仍需相关的临床试验验证。
良好的生物材料,可以替代人体自身相关组织或者器官,支持相应的机体功能,同时可以加速机体的自我修复和自愈过程.生物材料应用于临床,不仅需要具备与机体器官或组织相匹配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力学性能,还应与机体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使用安全性.文章回顾了近年来生物材料及其生物相容性研究的某些进展以及在胸心外科领域的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