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激活因子与心肺复苏的关系探讨

来源 :中国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可溶性P-选择素、血小板激活因子(PAF)能否成为恢复自主循环(ROSC+)及其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与脓毒血症评定的标准.方法将心肺复苏(CPR)组60例分为ROSC+组25例和未恢复自主循环(ROSC-)组35例.ROSC+组又分为SIRS15例、非SIRS 9例,24~28 h存活1例,脓毒血症13例、非脓毒血症11例.各组血标本获取时间是:ROSC+组分别于心跳骤停(CA)时、ROSC+后、ROSC+48 h后;ROSC-组分别在CA时、CPR失败后;脓毒血症患者和非脓毒血症患者在R
其他文献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5岁.于2003-04-03 1:30因服敌敌畏约150 mL 20 min,口吐白沫,呼之不应送入我科.
目的探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实验小猪制成急性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来模拟PPHN,从静脉输入不同剂量的三磷酸腺苷(ATP),观察对肺动脉高压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