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足见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确实,就初中语文教学而言,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这样既能形成语感,又能受到熏陶。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有哪些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阐述。
  一、帮助学生领悟语言的优美
  朗读是感受语言美的基础。在朗读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在准确、流利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感情,去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意义,体会语言的优美,才有助于提升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大声的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持续延长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还可以让他们充分感受语言之美。对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的方式,通过示范朗读或者配乐朗诵,学生们可以深刻感受《鼎湖山听泉》中变化万千的泉声,可以充分体会《春》的朝气蓬勃、无限生机,可以充分领略《岳阳楼记》中气象万千、浩浩荡荡的景象,可以真切感悟《背影》中暖暖的父爱、浓浓的亲情。朗读文中那些精彩的描写、优美的语句,能让人产生一种美的享受,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迪并沉醉其中。
  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朗读是表达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朗读习惯,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通过朗读,生成出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从而促进其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要求学生读出声,读准字音,读出抑扬顿挫,如此,学生方能读出语感,体会语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这些内容,有助于其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长期坚持下去,不论对口语交际还是对写作都大有裨益。对此,广大师生一定有切身的体会: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以感受作者渴望得到亲人消息的急切心情;朗读《白杨礼赞》,要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白杨树的礼赞之情,在朗读“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难道……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一组排比句时,语气要由弱而强,感受作者“由树及人”的情感变化,并在朗读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内在意蕴。
  三、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情趣
  实践证明,朗读有助于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同样的一篇文章,毫无感情地朗读和声情并茂地朗读,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不论是对于听者还是读者来说都是如此。朗读者通过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辅以情感的起伏,便能读出一种无与伦比的音乐之美,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而倾听的人,面对如此美妙的朗读,不得不发出由衷的赞叹。这样美妙的朗读,极具音乐美,极具艺术美,这是一般毫无感情的朗读难以达到的效果,无形中也使倾听者提高了审美情趣。而且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将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动态的有声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叩击其灵魂,拨动其心弦,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走入作者的灵魂深处。如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最后一段,这是作者情感的高潮部分,作者兼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学生在朗读时,一定要读出感情,做到声情并茂,这样,不管是对朗读的学生还是倾听的学生来说,都一定能够深刻体会到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之情,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一起达到高潮。
  四、帮助学生提高想象力
  优美的文章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因此,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起联想与想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想象能力。我们知道,许多文章中的意境之美简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此,没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如何能更好地理解并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呢?学生们在朗读的时候,可以边朗读边想象其意境,这样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此看来,如果没有朗读,没有朗读中的联想与想象,语文课就会失去其应有的魅力,学生们也无法真正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如教学《天上的街市》一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更好地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借助想象的翅膀在语言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五、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我们知道,学习语文重在积累,而朗读是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方式。语文学习讲求语感,而良好语感的形成源于丰富的知识积累,因而在平常的语文学习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包括在朗读时。早在战国末期,荀子就提出学习的方法主要是积累,确实,学习语文要善于积累,获得厚积薄发的效果,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就会得到整体提高。因而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体而言,就是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品味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等,这样,学生们在品味的同时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就是一个积累语言的过程,当然更是一种培养语感的极佳途径。如教学朱自清的《春》一文,可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这些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无比优美。学生们在品味的同时,也进行了积累。
  总之,朗读既是一项活动,也是一门艺术,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将其确定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一项任务,可见朗读教学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朗读教学。
其他文献
小波分析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数学工具,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许多科学领域.该论文首先研制开发了小波变型伏安分析仪,然后对小波变换用于电分析化学信号的在线分析、光声光
为了解决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社会生活等带来的振动噪音危害,基于橡胶特有的粘弹性,以橡胶作为基体来研究其阻尼性能,而橡胶材料发泡后,内部产生了许多孔隙,孔隙的存在改变了声音的直线传播,使其变成了多孔吸声材料,最终具备了吸收声音的能力。丁基橡胶有着特殊的分子链结构,双键数量较少,而且有大量的侧甲基在分子链上,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阻尼吸声材料。稀土是一种有着独特电子层结构的元素,且其具有特殊的光电磁效应
镁以其贮氢容量大、密度小、资源丰富且价格便宜、对环境无毒性的优点而成为固态储氢材料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被认为是最具有开发前景的储氢材料。本文从尿素-乙酰胺-溴化钠低
该论文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AlO负载型非晶态合金催化剂,运用脉冲微反技术以噻吩加氢脱硫和苯加氢反应为探针,系统地考察了五种不同的氧化铝载体、第二金属和类金属对非晶态N
该实验室与中科院北京化学所合作研究发现开软链段多嵌段聚己内酯型聚氨酯具有优异的低温热致形状记忆效应,形变回复率高,回复速率快.根据目前文献,软链段分子量较高的聚氨酯
为从化学角度研究NO的生理功能,揭示其在蛋白质和肽中储存与转移的实质,有必要对NO与载体分子的结合和释放能力进行定量研究.论文以含脯氨酸的环二肽与链状二肽为蛋白质模型,
因为稀土元素独特的电子层结构,稀土发光纳米粒子具有Stokes位移大、发射谱线窄、发光颜色纯正和发光寿命长等光学性能,已被成功地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细胞标记和免疫分析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