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艺传承与曲艺传承异同之我见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me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壶艺创作、创新、发展至壶艺传承经历着不同形式的变革,形成了三种比较常见的壶艺传承关系:师承关系、家族传承、教学传承,这三种传承关系又是通过“心口相传”、“心手相传”两种耳提面命的途径进行口述传达、思想传递、“手把手”的技法传承。而同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曲艺艺术,经过长时间的宫廷与民间演绎发展,形成了完善的文化艺术体系,通过各门派唱腔与曲艺题材内容的不同,形成了:“心口相传”为主、“心手相传”为辅的传承授艺方式,与紫砂壶艺传承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因而对河南当地的曲艺传承与宜兴地区壶艺传承进行了实践性的对比研究。
  1 壶艺传承与曲艺传承概要
  以宜兴紫砂壶创作为主要的文化艺术门类,其传承方式通过师承关系、家族传承、后有教学授艺的三大主要传承关系,通过“心口相传”即口头授艺,“心手相传”即现场演示与实践中的“手把手”传授的两大方式,传承了紫砂壶艺手工制作的传统文化艺术理念、创新与设计的紫砂艺术概念、技艺手法等,并根据不同的传承方式进行各自壶艺创作的艺术扩展。
  以河南豫剧为例进行探究的曲艺传承课题,曲艺的传承方式通过师承关系、家族传承、后有教学授艺的三大主要传承关系,它主要通过“心口相传”即口述的传承方式,辅之“心手相传”的动作展示,在传承关系之中进行各自的发展。
  2 曲艺传承与壶艺传承的相同点
  紫砂壶艺与戏曲曲艺同样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都是一门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门类。
  三大传承关系脉络。无论是壶艺传承还是曲艺传承,都是建立在家族传承、师承关系、教学授艺为主的注重师门、注重家传底蕴、注重教学实践的传承关系脉络。
  心口相传、言传身教授艺方式。曲艺有严格的传承方式,但最初都是言传身教为主,以“心口相传”即口头传授曲艺的唱、念、做、打基础概要。紫砂壶艺同样也是言传身教的授艺方式,通过师长口述对紫砂壶艺创作的思想理念与制作方法,并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现场指导。对于两大艺术门类,这种相同的授艺方式,都极大地保护了文化艺术思想、技艺传承的连贯性与真实性。
  特定的文化区域范围。壶艺传承与曲艺传承都有特定的区域范围,紫砂壶艺以江苏宜兴地区为主要集中地,河南豫剧以河南地区为主要的集中地。
  都在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专业的团体组织。壶艺传承,在新中国成立后组建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树立以“紫砂七大老艺人”为代表的传承人;曲艺传承,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各大流派传承、表演、创作的艺术团体。
  3 曲艺传承与壶艺传承的不同点
  文化艺术载体不同。壶艺传承是以紫砂为载体,进行文化艺术创新创作的物质存在表达方式。曲艺传承则是以思想精神为载体,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风民俗为题材,进行梳理升华的思想与精神的娱乐性展现表达方式。
  传承的保守与包容。壶艺虽然根据紫砂壶壶型的分类进行细化传承,但是并不保守,而是各师门之间相互包容,创作光货的也能创作花货,创作花货的也能创作筋囊货,所以没有特定的流派,但紫砂界有主流流派传承。所谓主流流派,也就是根据市场推动、藏家需求、制壶艺人的技艺来品定作品的市场与艺术活力的流派个性。曲艺传承,师承关系严格,必须是严格根据各自流派进行传承,尤以唱腔、题材、舞台表现形式区分,形成了各自艺术流派,如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等传统意义上各大流派老死不相往来,现在逐渐开放与包容。
  传承的程式化与自主性。壶艺传承,虽有严格的师承关系,但也是有一定的自主性。你可以拜多个师傅,进多个师门,毕竟它有前面讲到的宽容性。曲艺传承则是有一套严格的程式化传承内容,从曲艺的服装道具、曲艺的剧目版本、曲艺人物唱腔、曲艺师承门第观念的根深蒂固,可以说是一套“死板”的,但是这种程式保留了传统曲艺丰富而又极具文化艺术个性的流派曲艺。
  4 结 论
  壶艺传承与曲艺传承,既有传统文化艺术韵味与深厚的民族个性,又有现代各自独特的思想、技艺、技法、表现形式与创作题材,这样文化艺术传承,才会更好地保护文化艺术前世今生的存在价值与发展价值,也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自由、开放、个性的文化艺术存在。
其他文献
房海明的机修梦:开一家比中农陕西实业公司小点的维修厂,更好地为当地乡亲服务。初识房海明,是笔者跟随中农陕西实业公司的农机售后服务车队来到他家,他刚从邻居家修完机器回来。
曾有人如此评价紫砂壶: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由此可见,
摘 要 “潘壶”是紫砂壶器中的经典款式,它小巧玲珑却古朴大方,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出嫁时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潘壶”自诞生起便成为一代传承之经典。在“潘壶”的基础上以竹编装饰,为此款紫砂“竹编潘壶”的特色。此壶通身是竹,竹子编排的外形细密精致,实在让人赞叹不绝。  关键词 紫砂竹编潘壶;自然花货;艺术美  “潘壶”是清代中期代表性的一款紫砂壶,为光器传统造型之一。虽然器型变化并不复杂,也少装
摘要 中国陶瓷史发展至今,被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窑系”有八个,分别是: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越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八大“窑系”均以瓷器为代表,称为“瓷窑体系”。但中国作为一个陶瓷古国,陶器的发展历史比瓷器早几千年,使得确立“陶窑系”势在必行。而宜兴是一个有着七千多年制陶史的文化名城,并且具备着确立“宜兴窑系”的诸多因素和条件。  关键词 窑系;瓷
宜兴制陶已逾7000年。宜兴地处太湖流域,山峦起伏、溪流纵横,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成就了厚重的陶文化,也奠定了宜兴灿烂紫砂艺术文化的基础。宜兴紫砂艺术从壶型、布局、镌刻
我国房地产开发应坚持总量适度控制的原则,而核准主义的使用应该是落实适度控制房地产开发的最优方案。房地产开发企业质量直接决定了开发水平,应通过注册资本门槛和硬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