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梦的世界对话”论坛于2013年12月7日-8日在上海举行,来自24个国家的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就中国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跨国、跨界、跨文化的交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在开幕式发表主题演讲时指出,中国梦正在发挥着巨大的感召力,13亿中国人民实现梦想将是人类历史上的大事件,这不仅将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也必将对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什么是中国梦
上海社科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曾长期生活在国外,他在赴会的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得知司机在上海有两套房子,价值300万人民币,近40万美元,还自称是穷人,张教授告诉他,他比50%的欧洲人都富裕。
同样,过去10-15年,大部分美国人生活质量也都下降了。官方数字显示,如果以2000年一个家庭的月收入为100来计算,到2011年美国实际家庭收入为89.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斯蒂格利茨2013年2月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研究揭示,美国是机会之地的说法只是一个神话。张教授说:“与此相比,过去10-20年,中国的财富暴发力大大增长。”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强盛,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却屡遭西方列强的入侵,并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张昕说:“中国人最早感受到的西方工业文明是鸦片战争中的洋枪洋炮,为了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进行抗争,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此后的洋务运动、戌戍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试图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但都因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而失败,中国始终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曲折的探索,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把中国建设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之路。”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GDP总量只有358亿元人民币,而现在中国一天创造的财富就达82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但因人口基数大,中国的人均收入仍属于世界中下水平,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它包括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个人的梦,中国梦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个人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齐卫平提出:中国梦的意义在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能够通过其他模式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国梦的实现可以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中国梦如何实现
“中国梦体现在中国政治体制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中国文化的感染力,中国外交的说服力,以及中国领导人和国民形象的魅力与亲和力,只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中国和可敬的中国,中国梦才会被国际社会认可和尊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孙哲教授说。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打消外界社会对中国的置疑。孙哲说,一是中国应该坚定地否定自身政治实践和文化传统中的专制性因素,同时建立十八大确定的以宪法为根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这对中国来说,在整个决策体制、政治运作过程都需要相当大的革新。
第二,将来中国民主一定与西方民主有许多共同之处,坚定不移地从基本的民主改革入手,比如,提高民主透明度、提高执政开放度、进行司法改革等,但这些还只是技术性思路,真正实现民主,应考虑宪法,加强立法机构全国人大的权利,只有从宪法的角度出发,中国的民主才能真正被落实。
第三,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问题,以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第三世界的理论,都是特殊时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产物。现在,最关键的可能是要处理在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民意塑造以及军队承担的角色问题。
齐卫平说,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腐败问题滋长、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瓶颈制约等,但由于中国国家建设的起点很低,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国家建设遭遇了很多曲折,使得体制机制的僵硬和遗留的问题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解决。而且,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浓缩造成了矛盾挤压、问题堆积、冲突尖锐,并且错综复杂,所以,中国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焦虑,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多,但中华民族是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民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难题,对世界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周弘认为,中国梦是另外一种选择,中国的复兴不只是GDP的复兴,在文化、社会组织建设、政治合理性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当然中国的制度体系和发展逻辑肯定与西方不同,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我们摆脱了奴役压迫和剥削,寻找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同时又和外界相联系、相合作的道路,也是走得通的。它对世界的意义在于,我们是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资源,一定会有多条不同的治国道路。中国的多年实践说明了中国自己的道路可行,其他民族也会被感动起来,被调动起来,这个世界将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强者欺负弱者这么简单。
中国梦是和平之梦
在有着500多年对外扩张史的西方国家看来,一切弱者都是殖民主义掠夺的对象,而一切强大的国家必定会走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吴晓明列举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发现,以表明中国历史的与众不同。
利玛窦在中国得出的著名结论是:“我仔细研究了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说,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过国界。”吴晓明还列举了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的论述:中国之所以进入到历史时代,是与它重建的和平主义方向步调一致的。
吴晓明解释说,尽管中国文化的最初发展同样伴随着黩武主义,并在早期历史中不乏战事,但汉代以后,就逐渐成为一个和平化的帝国。这时,中国皇帝是农民的守护神,而不是武士的君主。随着文官当政,意识形态自然就转向了和平主义。
“中国和平主义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扬弃并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把不扩张不称霸的发展前景展示给世人。” 吴晓明说。
马克思·韦伯还评价说:中华文明主导的意识形态儒教就是以和平主义、敬畏鬼神为取向的。这一取向甚至决定了其他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取舍,例如佛教成为惟一被允许的印度宗教,因为它具有和平主义性质。
中国文化多元共生,有极大的弹性和包容性、圆通性和亲和力。
利玛窦1600年到北京,发现开封有一个犹太群体,他们渐渐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四书五经读得好了,自己的典籍就慢慢被遗忘了,久而久之,这个群体就本地化了。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介绍说,新文化运动也可以理解是一场中外文化交流的运动。
今天,中国仍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观念和技术。
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对话时讲道,现代社会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避免一个民族国家为了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而导致人类的灭亡,出路在于走向并成为一个世界国家,而建设世界国家的任务,西方社会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西方在罗马帝国解体后,它的政治传统一直是民族主义的,而不是世界主义的,虽然西方在经济和科技上领导了世界,但政治上却完全无法将世界整合成一个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家。和平主义世界主义只有中国能够实现,中国有天下主义的文明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西方式的道路如果用于中国将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的低碳经济比欧洲发展还快,现在出现的雾霾是因为中国把西方几百年的发展集中到了几十年,这反而提醒中国政府必须要进行经济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各项改革必须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各项制度要完善起来,这意味着将来中国在制度上还会产生更大的竞争力,而中国一定程度的制度竞争能够帮助西方社会完善它们的制度,保持国家的活力,就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帮助资本主义完善制度一样。
分享中国梦
2013年12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表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分布,经济活动的分工,促进了很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丰富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说,中国梦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理念,是同世界相连互通的理念,是我们有信心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发展的理念。
就在论坛召开的前一天,周弘收到了来自德国的邀请信,邀请她2014年春天参加由欧洲知识分子组织的关于欧洲梦的讨论,题目是“欧洲:梦想与现实”。周弘说:追梦不仅是中国的,我们的圆梦过程一定要和其他国家的圆梦过程相互适应,互相学习,既有竞争和创造,也有合作和互利,有了这样一种努力的趋势,中国梦与其他民族的梦可以一同做大,做实,可以共享美梦,共筑美好现实,形成利益和利害的共同体。
哥斯达黎加大学政治学教授帕特里西亚·罗德里格斯·奥尔凯梅耶尔说,中国梦融入了古代学者的观点,建立和谐稳定的愿望。当然这首先要获得国内的政治能力,还有为建设和谐世界施加积极的影响,这一点比获得单纯的经济或者军事实力的目标更加重要。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罗萨斯教授指出,中国梦与墨西哥梦之间有着共同的愿望,但不同的道路。共同的愿望是指在国家发展中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区域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同的道路则是指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手段看,中国梦致力于长期发展战略,但墨西哥政府则往往局限于中短期战略。受到政府换届的影响与变化,墨西哥梦应从中国梦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关注墨西哥的长期发展战略。
科威特大学政治学默罕默德·塞利姆教授认为,中国梦的国家项目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兼顾公众的利益;阿拉伯国家在社会动荡中特别关注中国梦的进展及其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未来可能在反恐训练、双边经贸与维护中东和平进程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

什么是中国梦
上海社科院中国学研究所所长张维为曾长期生活在国外,他在赴会的出租车上与司机聊天,得知司机在上海有两套房子,价值300万人民币,近40万美元,还自称是穷人,张教授告诉他,他比50%的欧洲人都富裕。
同样,过去10-15年,大部分美国人生活质量也都下降了。官方数字显示,如果以2000年一个家庭的月收入为100来计算,到2011年美国实际家庭收入为89.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斯蒂格利茨2013年2月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研究揭示,美国是机会之地的说法只是一个神话。张教授说:“与此相比,过去10-20年,中国的财富暴发力大大增长。”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强盛,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却屡遭西方列强的入侵,并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所没有的。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张昕说:“中国人最早感受到的西方工业文明是鸦片战争中的洋枪洋炮,为了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进行抗争,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此后的洋务运动、戌戍变法、辛亥革命都是中国人试图学习西方的技术和制度,但都因不适应中国的现实而失败,中国始终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一直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曲折的探索,才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把中国建设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之路。”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GDP总量只有358亿元人民币,而现在中国一天创造的财富就达82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和第一大出口国。但因人口基数大,中国的人均收入仍属于世界中下水平,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当中,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国梦,它包括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个人的梦,中国梦唤起了中国人民对实现个人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振兴的渴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热情。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齐卫平提出:中国梦的意义在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能够通过其他模式实现国家现代化,中国梦的实现可以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中国梦如何实现
“中国梦体现在中国政治体制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中国文化的感染力,中国外交的说服力,以及中国领导人和国民形象的魅力与亲和力,只有这样一个可爱的中国和可敬的中国,中国梦才会被国际社会认可和尊敬。”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系孙哲教授说。
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打消外界社会对中国的置疑。孙哲说,一是中国应该坚定地否定自身政治实践和文化传统中的专制性因素,同时建立十八大确定的以宪法为根基的现代化治理体系,这对中国来说,在整个决策体制、政治运作过程都需要相当大的革新。
第二,将来中国民主一定与西方民主有许多共同之处,坚定不移地从基本的民主改革入手,比如,提高民主透明度、提高执政开放度、进行司法改革等,但这些还只是技术性思路,真正实现民主,应考虑宪法,加强立法机构全国人大的权利,只有从宪法的角度出发,中国的民主才能真正被落实。
第三,中国外交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问题,以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和第三世界的理论,都是特殊时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产物。现在,最关键的可能是要处理在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民意塑造以及军队承担的角色问题。
齐卫平说,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比如收入差距扩大、腐败问题滋长、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瓶颈制约等,但由于中国国家建设的起点很低,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国家建设遭遇了很多曲折,使得体制机制的僵硬和遗留的问题要花很大的力气去解决。而且,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快速发展,就像一块压缩饼干,时间浓缩造成了矛盾挤压、问题堆积、冲突尖锐,并且错综复杂,所以,中国成长的烦恼和发展的焦虑,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多,但中华民族是有智慧、有创造力的民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智慧去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难题,对世界文明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所长周弘认为,中国梦是另外一种选择,中国的复兴不只是GDP的复兴,在文化、社会组织建设、政治合理性方面还有很多路要走,当然中国的制度体系和发展逻辑肯定与西方不同,因为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样的。我们摆脱了奴役压迫和剥削,寻找了一条独立自主发展自己,同时又和外界相联系、相合作的道路,也是走得通的。它对世界的意义在于,我们是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资源,一定会有多条不同的治国道路。中国的多年实践说明了中国自己的道路可行,其他民族也会被感动起来,被调动起来,这个世界将更加丰富多彩,而不是强者欺负弱者这么简单。
中国梦是和平之梦
在有着500多年对外扩张史的西方国家看来,一切弱者都是殖民主义掠夺的对象,而一切强大的国家必定会走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吴晓明列举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中国传教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发现,以表明中国历史的与众不同。
利玛窦在中国得出的著名结论是:“我仔细研究了中国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不得不说,我从未见到有这类征服的记载,也没听说过他们扩张过国界。”吴晓明还列举了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的论述:中国之所以进入到历史时代,是与它重建的和平主义方向步调一致的。

吴晓明解释说,尽管中国文化的最初发展同样伴随着黩武主义,并在早期历史中不乏战事,但汉代以后,就逐渐成为一个和平化的帝国。这时,中国皇帝是农民的守护神,而不是武士的君主。随着文官当政,意识形态自然就转向了和平主义。
“中国和平主义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它扬弃并超越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把不扩张不称霸的发展前景展示给世人。” 吴晓明说。
马克思·韦伯还评价说:中华文明主导的意识形态儒教就是以和平主义、敬畏鬼神为取向的。这一取向甚至决定了其他意识形态在中国的取舍,例如佛教成为惟一被允许的印度宗教,因为它具有和平主义性质。
中国文化多元共生,有极大的弹性和包容性、圆通性和亲和力。
利玛窦1600年到北京,发现开封有一个犹太群体,他们渐渐开始参加科举考试,因为四书五经读得好了,自己的典籍就慢慢被遗忘了,久而久之,这个群体就本地化了。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介绍说,新文化运动也可以理解是一场中外文化交流的运动。
今天,中国仍然以每年1000种的速度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学说,学习和借鉴西方的观念和技术。
1973年,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和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对话时讲道,现代社会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避免一个民族国家为了追求狭隘的国家利益,而导致人类的灭亡,出路在于走向并成为一个世界国家,而建设世界国家的任务,西方社会是无法完成的,因为西方在罗马帝国解体后,它的政治传统一直是民族主义的,而不是世界主义的,虽然西方在经济和科技上领导了世界,但政治上却完全无法将世界整合成一个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国家。和平主义世界主义只有中国能够实现,中国有天下主义的文明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西方式的道路如果用于中国将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中国要走的是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中国的低碳经济比欧洲发展还快,现在出现的雾霾是因为中国把西方几百年的发展集中到了几十年,这反而提醒中国政府必须要进行经济转型。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的各项改革必须取得决定性的成果,各项制度要完善起来,这意味着将来中国在制度上还会产生更大的竞争力,而中国一定程度的制度竞争能够帮助西方社会完善它们的制度,保持国家的活力,就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评帮助资本主义完善制度一样。

分享中国梦
2013年12月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21世纪理事会成员时表示,中国与世界各国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的分布,经济活动的分工,促进了很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改善了世界人民的生活,丰富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治国理政经验的交流。
中国外文局局长周明伟说,中国梦是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理念,是同世界相连互通的理念,是我们有信心同世界各国携手努力、共同发展的理念。
就在论坛召开的前一天,周弘收到了来自德国的邀请信,邀请她2014年春天参加由欧洲知识分子组织的关于欧洲梦的讨论,题目是“欧洲:梦想与现实”。周弘说:追梦不仅是中国的,我们的圆梦过程一定要和其他国家的圆梦过程相互适应,互相学习,既有竞争和创造,也有合作和互利,有了这样一种努力的趋势,中国梦与其他民族的梦可以一同做大,做实,可以共享美梦,共筑美好现实,形成利益和利害的共同体。
哥斯达黎加大学政治学教授帕特里西亚·罗德里格斯·奥尔凯梅耶尔说,中国梦融入了古代学者的观点,建立和谐稳定的愿望。当然这首先要获得国内的政治能力,还有为建设和谐世界施加积极的影响,这一点比获得单纯的经济或者军事实力的目标更加重要。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罗萨斯教授指出,中国梦与墨西哥梦之间有着共同的愿望,但不同的道路。共同的愿望是指在国家发展中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区域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基础设施建设与能源需求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同的道路则是指从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与手段看,中国梦致力于长期发展战略,但墨西哥政府则往往局限于中短期战略。受到政府换届的影响与变化,墨西哥梦应从中国梦中汲取成功的经验,关注墨西哥的长期发展战略。
科威特大学政治学默罕默德·塞利姆教授认为,中国梦的国家项目需要国家领导人的推动,兼顾公众的利益;阿拉伯国家在社会动荡中特别关注中国梦的进展及其对阿拉伯国家的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未来可能在反恐训练、双边经贸与维护中东和平进程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