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厌学的沙盘辅导案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thurp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最近发现学生的厌学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已经出现在小学阶段,经问卷筛查,有30%的学生有轻度和中度的厌学现象。针对这个情况,我利用沙盘进行辅导,下面是两例厌学小学生沙盘辅导案例。
  案例一:二年级女生小惠
  在校表现:好动,爱讲话.上课坐不住.不听讲,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学习成绩也很糟糕。成天忙着和周围的人讲话,很少有安静的时候,性格像男孩子。任课老师没办法管理,和妈妈联系后,妈妈带孩子来咨询室咨询。
  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地工作,很少跟孩子见面,属于假单亲家庭.
  妈妈不上班在家照顾她,但是很无力,对孩子没办法管教。
  辅导目标:能让她把心平静下来,减轻焦躁,尽量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少关注外界,转向自己的内心,连接和父母的情感,增强心理能量,获得安全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辅导过程:
  第1次咨询
  刚进沙盘游戏室,显得很胆小,我让他摸摸沙箱里的沙子,她手不敢碰沙子。我把沙子轻轻撒在她手上,她才敢去摸。第一次呈现的沙盘意象东西很多,都是室内摆设,但区域分明。在沙盘室表现出来的性格跟老师和妈妈描述的情况完全不一样。跟她任课老师说的男孩子的性格一点也不像。做完后又推翻重做,将室内的摆设拿走,摆出了室外的场景,有海,有山,有树木。第一次的初始沙盘我没有做什么干预,让她尽情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
  第2——12次咨询
  这个孩子一共做了三个月,共12次,改变比较大。我明显感觉到她沙盘世界的变化以及她现实状况的变化,包括她做沙盘时的情绪的变化。首先是沙盘作品的变化,一开始沙盘的主题都是围绕家的,全是家居用品。我问她她都能明确地告诉我哪个是妈妈,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她自己。他们都在干什么。一直到最后这个家的主题都没有变,只是场景从室内移到室外了,原来爸爸妈妈不在一起,现在都是一起去逛商店,一起去公园,到海边旅游。有一次,她把一个很大的陶瓷做的羊圈小心翼翼地搬出来,说那里面的三只羊就是他们一家。每次的沙盘都有爸爸,她和爸爸靠得很近,离妈妈稍远些,爸爸的形象都是保安之类的角色,说明生活中爸爸的缺失,使她内心缺少安全感。从摆放玩具我看出她越来越懂得规则,有条理了。原来做沙盘时,嘴里喋喋不休,现在也安静多了,而且每次做完都很开心。我特别发现她妈妈变化非常大,每次她妈妈都陪她来,刚开始是被动应付,孩子跟她说话,她嫌烦,孩子让妈妈帮她拿高处的沙具,她让孩子自己拿,也不看她女儿摆了些什么,后来她看我这么关注她的孩子,她也开始关注,跟孩子的沟通多起来。亲子关系逐渐变得亲密了,我还布置她每天练习静坐,教给她慢呼吸的方法,每天有20分钟的时间做做亲子游戏,经常和爸爸通电话。
  辅导效果:
  老师和家长都反馈说她比以前守纪律了,以前上课嘴不停,现在讲话现象好多了,成绩也上去了。妈妈说现在不那么浮躁了,心也能沉下来了。
  案例二:二年级男生小明
  该生情况:性格孤僻,有个性.在学校不能守课堂纪律,摆弄自己的东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一天突然不肯上学,妈妈和班主任无论怎么劝说也没办法让他上学。
  辅导过程:
  第1次咨询
  有一天早上,他妈妈把他送到学校门口,他死活不肯进来,说他不想上学了,妈妈急着要赶去上班,实在是没办法。
  班主任就找到我,我到学校门口,和蔼地跟他说话,“孩子不肯上学是有原因的,一定是遇到不高兴的事了,什么事呀?能不能跟妈妈说说?”他还是一言不发。妈妈说是数学老师批评他了,老说他不好,然后把数学老师数落了一顿,还要到校长那儿去说理。我看着妈妈着急的神情、散乱的头发,一定是有什么事让这位母亲太焦虑了。我换了种方法:“不想上那就不上吧,走,到杨老师那儿去玩玩。”孩子倒是勉强同意了,但条件是妈妈必须陪着。
  我带他们来到咨询室,我让他到沙盘架上取自己喜欢的玩具。
  小明看了看,不感兴趣,说:“有什么好玩的?”
  妈妈急了:“你一个都不喜欢吗?看,这个斗士,你不是要妈妈买的吗?妈妈还没空去买呢。”
  于是母子俩开始在沙盘上摆沙具,他只摆了几个就不想摆了。
  我开始了干预:“找一个代表你自己,再找一个代表爸爸,一个代表妈妈。”
  他很快找到了三个人,把爸爸妈妈放在一起,靠得很紧,他自己偎依在他们身边。
  我问:你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是吗?
  他点头,小声嘟哝着:“爸爸不在家。”表情很沮丧。
  妈妈一看,就明白了:“爸爸到外地工作了,不是不要你了,也不是不想你,爸爸是爱你的。”
  我感觉这位妈妈悟性特别高,和儿子的心灵感应也很好。我趁势和妈妈聊了聊。妈妈说最近她老公去了外地,她工作家务两边忙,也没工夫问孩子,常把孩子托付给邻居看着,加上她自己心里也对老公有怨气,难免对孩子性子很急,脾气也不好。她忽然意识到是自己的责任,觉得自己对不起儿子,“其实——几个老师都不错。”我看她比刚才情绪平静了好多,释然了好多。就对她提了一个要求,再忙每天晚上也要多陪孩子说话,做游戏。先不谈学习和作业,一个星期以后再来。
  从咨询室出来,还是不肯上学,要跟妈妈回家,我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他也不肯进门,我让他的两个好朋友做工作,两个同学非常热情来邀请他一起上课,这才勉强答应,走时眼睛紧盯着妈妈,只重复着一句话,要妈妈放学来接,不要别人接。我让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配合,平时多关注他。
  第2次咨询
  一个星期以后,他妈妈来了,穿了身精干的职业装,跟上次来好象换了个人。我说:“你今天气色不错,很漂亮啊!”她亲热地拉着我的胳膊:“真的谢谢你。我按照你说的去做,果然孩子很乖,我们每天都很开心。他还主动要写作业,让我给他默写生字呢!他爸爸也经常打电话给儿子,两人聊得特开心。现在早上起得特别早,高高兴兴来上学。”我说;“愿意上学是件好事,你们也注意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下面可能还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平时你们要注意引导他,遇到困难要学会面对,不要逃避,不要老依赖爸爸妈妈,要让他自己独立地处理,增强他的心理能量。”她若有所思:“恩,这是他的弱点,也是我们放手不够,包办太多,弄得他自己不会处理事情。”这次又到沙盘室做了一次沙盘,这次做的是亲子沙盘,一人摆一个沙具,母子俩配合默契:沙盘里有花,有树,小桥,流水,别墅,一家三口,构筑了一个和谐的沙盘世界。
  辅导效果:
  这个案例只咨询了两次,此后,我经常关注他,定期地询问他,后来这个孩子一直比较稳定,情绪、性格意志力都比以前强多了。对学习有了兴趣,学习成绩也进步了很多。
  案例反思:
  看似是厌学现象,老师和家长也是因为学习问题前来咨询的,但其实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孩子的情况不算严重,学校和父母及时干预,还算幸运。学校做了些辅导就有了明显的改变,但如果母亲没有这种意识,不加配合,父亲也依然不做改变,否则,光靠单方面给孩子做辅导,也是很难见效的。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苦参素(MAT)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的防治作用,探讨MAT对EAE大鼠防治作用的机制,为其治疗多发性硬化(MS)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将6-7周龄、体重180-220g的雌性Wi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