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美育教育,充分发挥美育教育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充分结合教材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美、品味美、欣赏美、创造美。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笔者认为在教育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
我们要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领略自然美
大自然的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现成教材。如:蔚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灿烂的群星,朝晖夕阳,雨后彩虹,潺潺流水,缕缕炊烟,笠翁静钓,白鹭翔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等有形体美,有线条美,有色彩美,有声韵美;有动态美,有静态美。这一切,都会给人以美的熏陶。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领会社会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显露了人的思想美、心灵美。例如:2005年我校初二学生张普中,身患白血病,但他本人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不放松,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庆市“宏志班”。张普中在我校学习期间,全校师生纷纷捐款给张普中治病,这就更反映了广大师生的一种崇高的精神美。
二、结合教材进行美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美育功能很强的文章,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成果抑或审美对象。它为学生施以美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美育功能的作用。例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声色俱全,展示了散文的“三美”,即:景美——情美——哲理美。课文运用比喻艺术创造出散文诗意,给人以美感是多方面的。总之,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美育教育功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心灵上受到美的净化。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一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然后进行整理。例如,赵怊华同学《闪光的泪花》,通过观察,写雨中两位小学生助人为乐的小故事,揭示了小学生的美好心灵,获市级作文竞赛二等奖。
二是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例如,学完《故乡》一文后,我们要求同学续写宏儿和水生这一代人的生活情景。又如,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要求同学们写“假若于勒真的富了,他们一家团聚的情景。”神奇的美的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灵感和激情。进行这样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使作品的审美相应得到强化,从而帮助学生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廖毅.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2).
[2]王瑜.也谈语文美育(一)——关于语文美育基本任务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张天喜.语文美育教学的特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3).
【关键词】美育;语文;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笔者认为在教育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行美育教育
我们要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去感悟、去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认识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从而加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领略自然美
大自然的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极好现成教材。如:蔚蓝的天空,飘荡的白云,灿烂的群星,朝晖夕阳,雨后彩虹,潺潺流水,缕缕炊烟,笠翁静钓,白鹭翔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等有形体美,有线条美,有色彩美,有声韵美;有动态美,有静态美。这一切,都会给人以美的熏陶。因此,我们在教学之余,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
(二)领会社会美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涌现的好人好事,显露了人的思想美、心灵美。例如:2005年我校初二学生张普中,身患白血病,但他本人以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不放松,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庆市“宏志班”。张普中在我校学习期间,全校师生纷纷捐款给张普中治病,这就更反映了广大师生的一种崇高的精神美。
二、结合教材进行美育教育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美育功能很强的文章,每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审美成果抑或审美对象。它为学生施以美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美育功能的作用。例如朱自清《春》一文中,声色俱全,展示了散文的“三美”,即:景美——情美——哲理美。课文运用比喻艺术创造出散文诗意,给人以美感是多方面的。总之,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美育教育功能。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使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在思想上受到美的享受,品德上受到美的熏陶,心灵上受到美的净化。
三、积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感知美、品味美、欣赏美,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作品直接描述的形象,作为诱导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进行美的创造。
一是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然后进行整理。例如,赵怊华同学《闪光的泪花》,通过观察,写雨中两位小学生助人为乐的小故事,揭示了小学生的美好心灵,获市级作文竞赛二等奖。
二是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创造新的图景,新的形象。例如,学完《故乡》一文后,我们要求同学续写宏儿和水生这一代人的生活情景。又如,上完《我的叔叔于勒》后,我要求同学们写“假若于勒真的富了,他们一家团聚的情景。”神奇的美的想象,能为学生提供创造的灵感和激情。进行这样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使作品的审美相应得到强化,从而帮助学生从感受美到创造美的完美境界。
参考文献:
[1]廖毅.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2).
[2]王瑜.也谈语文美育(一)——关于语文美育基本任务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03).
[3]张天喜.语文美育教学的特征[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03).